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洛伊木马     
古希腊传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访问希腊,诱走了王后海伦,希腊人因此远征特洛伊。攻城10年不克,希腊将领奥德修斯献上一计,让一批勇士埋伏在一匹巨大的木马腹内。  相似文献   

2.
木马“木马”一词源自一个典故,这个典故充满了古希腊神话的美丽和浪漫。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间,古希腊发生了特洛伊战争。战争以希腊人向特洛伊城进军开始,以夺取和毁灭这座城市而告终。相传希腊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被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引起两国10年酣战。到了第十年,希腊把特洛伊城围住了,但是很长时间攻克不了。这时希腊一个统帅就设计制造了一具大木马,内藏希腊士兵,然后假装撤兵。特洛伊人很高兴,就把木马拉到了特洛伊城内当作战利品,结果让希腊人里应外合攻下了特洛伊城。  相似文献   

3.
荷马的史诗《伊里亚特》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古代小亚细亚北部有个叫特洛伊的名城,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到希腊访问,希腊王后海伦一见倾心,并随其私奔,从而导致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一场大战。希腊人围攻特洛伊,九年不下。到第十年,在大将奥德修斯的安排下,制造了一匹大木马,并将精兵藏于腹内,然后佯装撤兵。特洛伊人不知就里,反把木马当成战利品搬回城内。夜间,希腊伏兵齐出,里应外合,致使坚城毁于一旦。一千多年来,  相似文献   

4.
一特洛伊城之围(公元前一一九四——一一八四年)根据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记述,希腊人对特洛伊的围困长达十年。在相持不下的情况下,他们使出了著名的木马计。特洛伊人失去了城池。也失去了美女海伦——双方正是为她进行战争。希腊人屠杀和掠走了几十万俘虏和奴隶。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阅读世界》2013,(7):F0004-F0004
古希腊传说中,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访问斯巴达,诱走了王后海伦。希腊人因此远征特洛伊。在这场战争中,天神分为两派,各助一方。赫拉和阿西娜因金苹果一事站在希腊人一边;而阿佛洛狄忒则帮助特洛伊人。战争打到第十年,希腊将领奥德修斯献了一个“木马计”:就是把一批勇士埋伏在一匹巨大的木马腹内,放在城外后,假装退兵。  相似文献   

6.
“特洛伊木马”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故事。公元前12世纪,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希腊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引起双方10年酣战,特洛伊军连连获胜,希腊军屡屡失败。第10年,希腊将领奥德修斯设计制造了一个内藏希腊士兵的大木马,诱使敌人拖入特洛伊城内,里应外合攻下特洛伊城……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13,(4):50-51
"特洛伊木马"的故事使世人熟知特洛伊城。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和他俊美的王子帕里斯来到希腊斯巴达王麦尼劳斯的宫中做客,受到了麦尼劳斯的盛情款待。帕里斯王子却带走了麦尼劳斯的妻子——希腊第一美女海伦。麦尼劳斯愤怒之余,求助于他的哥哥阿伽门农,于是,阿伽门农组织希腊联军讨伐特洛伊。战争打响了。由于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难攻,希腊军队和特洛伊勇士们的对峙长达十年之久。最后英雄奥德修斯献计,让希腊联军  相似文献   

8.
木马屠城     
《现代语文》2004,(7):10-10
故事希腊企图攻下特洛伊城长达十年,然而特洛伊城坚固如昔,一点损伤也没有。希腊人明白必须想个秘密的方法进城,攻其不备,不然就必须承认失败。希腊将领奥德赛想出一计,他叫技术精良的木匠做了一匹大木马,木马是空心的,可以容纳很多人。接着,让其余的希腊军拔营开船,躲在附近特洛伊人看不到的岛外,让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放弃攻城,返乡去了。然后,奥德赛又安排一名口才极好、唱做俱佳的希腊人骗得特洛伊人不怀疑他,把女神雅典娜的礼物———大木马给拖进城里。一夜狂欢后,特洛伊城人人酣睡,木马的暗门悄悄打开,希腊军已经进入特洛伊城。他们开…  相似文献   

9.
很久很久以前,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之间掀起了一场战争。战争持续了十年,希腊人多次攻打特洛伊城却始终没有攻占下来。希腊人既无法翻越城墙又不能击破城门。  相似文献   

10.
    
特洛伊木马的故事是一个希腊的传说。它告诉我们,希腊人怎样攻陷特洛伊城。那是个古城,位于今天的土耳其境内。希腊士兵藏在一只大木马中。特洛伊人是希腊人的对手,他们以为木马是件礼物,把它拖进城里。由此,特洛伊城便落入希腊人手里。今天,如果某人被证实是敌国埋伏下来的间谍,我们就可以称他为特洛伊木马。  相似文献   

11.
大家最近有没有看过《特洛伊》这部电影?影片中坚固的特洛伊城挡住了希腊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最后希腊人败走了,却在自己的阵地上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木马。特洛伊人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东,稀里糊涂地把这个大木马拖进了城里。然而到了晚上,希腊士兵却悄悄地从木马的肚子里跑出来,打开城门放进了希腊假装撤退了的大部队,结果防守严密的特洛伊  相似文献   

12.
我不是美丽的女人,当我与美丽的女人一同出现在男人面前时,看着男人不同的目光,我深深地感到:美丽真是个好东西。一次,我坐在一位靓姐的车后上街,不小心撞上了一位汉子,想不到他不怪罪骑车的靓姐,却骂我不灵活。看着他怒目圆睁双手叉腰的样子,我在心底感到他好可笑。公元前12世纪,东西方同时出现两大美女──中国皇后苏姐己、希腊皇后海伦。这两个美女的诞生,为东西方文学带来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封神榜》中的苏姐己灭掉了殷商王朝。海伦则让人们忘不了木马攻陷特洛伊。“一顾倾人城,再顾倾入国”,这是美女的威力,也是美…  相似文献   

13.
《拉奥孔》     
畏惧、恐怖、怜悯,一件雕塑能表现其中之一,就已是难能可贵,而《拉奥孔》却把三种感觉表现出来。古代传说,希腊人与特洛伊人进行了连绵十年的战争,但是还没有攻下特洛伊城。在第十年,希腊人奥德赛想出了一个木马计。他们用木头造了一匹巨大的马,奥德赛率领一批精干的兵士钻在了木马的肚子里,然后将木马运到特洛伊城下。在双方激战中,希腊人假装战败,纷纷撤退,留下了这匹木马。特洛伊人想把木马拖进城去。这时,特洛伊城阿波罗神庙的祭司拉奥孔劝阻众人。他告诫特洛伊人这匹木马是不祥之物,很可能是希腊人的诡计。但特洛伊人出于好奇,还是把木…  相似文献   

14.
特洛伊探秘     
1890年12月的一天,考古学家希里曼永远闭上了那双探寻的眼睛,然而,他留下了一个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奇迹。心梦古希腊有一部很壮美的史诗,讲的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希腊王后海伦作他的情人,并让她穿金戴银。为了尊严,希腊军队  相似文献   

15.
欧里庇得斯的悲剧<海伦>中海伦形象的塑造,颠覆了有关传统观点.海伦不再是特洛伊战争的诱因,而是天神私欲的牺牲品;帕里斯带走的是赫拉用云气制造的海伦的幻象;虽然海伦被赫耳墨斯藏到了埃及十几年,但她誓死捍卫与墨涅拉俄斯的夫妇情爱,并且用计谋帮助墨涅拉俄斯从埃及脱险,顺利回到希腊.在海伦形象的塑造中,体现了作家相关的伦理观念,也使读者在更客观的意义上认识了古希腊特定时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以前有很多人问过我,我最喜欢哪些历史人物;如果让我选,我最想当哪个历史人物。其实中国历史上最舒服的人就是乾隆皇帝,一生下来就是皇帝,也没皇位争夺问题,也没做过什么杀人放火的大事,一生舒舒服服当个太平皇帝,还为中国建立很大的版图,荣华富贵至死,也没什么家庭悲剧,这个人生是很圆满的。西方人的文化背景不同,大家都知道史诗“伊里亚德”的故事:希腊人去打特洛伊城,就为了一个美人海伦,海伦现在成了西方社会中美人的代名词。在希腊神话中,有三个女神,一个是希腊大神的妻子朱诺、一个是雅典城的守护神雅典娜、一个是爱神维纳斯,她们三个…  相似文献   

17.
①特洛伊古城遗址 古希腊荷马史诗《伊里亚特》中 叙述了希腊诸邦联军攻伐小亚特洛伊城的战争 事迹。19世纪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发掘并确认特 洛伊遗址(地近今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出口)。②特洛伊木马计(画)希腊人久攻特洛伊城不克, 遂设计建一木马,埋伏精兵于木马腹内。特洛伊人 将木马作为战利品搬入城内。希腊伏兵趁夜杀出  相似文献   

18.
永恒的罗马     
1 眼前萋萋绿草丛中的大片废墟便是古罗马的遗址了。 每个古城都会有自己的神话传说,罗马也不例外。传说,罗马的创建与古代特洛伊城的陷落密切相关。 当年阿加门农率领希腊部队进攻繁荣的特洛伊城,整整十年久攻不下。后来希腊人设下著名的木马计,假装撤兵并将一个巨大的木马留下。不知是计的特洛伊人兴高采烈地将它当作战利品拉入城内。当晚特洛伊人摆宴狂欢,酒足饭饱后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这时藏在木马里的希腊士兵爬了出来,里应外合一阵狂欢,特洛伊城便在冲天火光中轻易地陷落了。全城遭到大屠杀,混乱之中只有特洛伊国王的驸马爷…  相似文献   

19.
木马,全称为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希腊神话传说中。相传在3000年前,在一次希腊战争中,麦尼劳斯(人名)派兵讨伐特洛伊(王国),但特洛伊将广城坚,久攻不下。希腊人想出了一个主意,他们假装被打败,丢下一个木马,特洛伊人将木马作为缴获的战利品运到城里。夜里,躲藏在木马里面的希腊勇士冲了出来,打开了城门,里外合应,终于打破了城池。  相似文献   

20.
罗马的起源笼罩在历史的迷雾之中。起源观念的产生和形成来源于希腊人的创造和罗马人自己的构建。希腊人把罗马的起源纳入希腊神话体系之中,虚构了罗马的希腊起源以及后来的特洛伊传奇;罗马人接受了希腊人的构建,但同时也从政治和文化的需要出发,对希腊人的创造进行了调整。通过把自己的起源纳入希腊神话体系,罗马确立了与希腊世界的联系;同时,通过强调属于特洛伊族裔,罗马保持了民族的独立性,确立了与罗马的政治地位相适应的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