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智能材料是指能感知环境条件,并能对感知结果作出判断,以及根据环境变化作出相应"行动"的材料。智能材料的这种行为与生命的智能反应有点相类似。智能材料神奇就在于并无生命的材料却有着"感觉"和"知觉"。智能材  相似文献   

2.
智能材料是指能感知环境条件,并能对感知结果作出判断,以及根据环境变化作出相应"行动"的材料。智能材料的这种行为与生命的智能反应有点相类似。智能材料神奇就在于并无生命的材料却有着"感觉"和"知觉"。智能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智能材料     
将来,我们乘坐的飞机能感知环境,应变意外;跨江大桥的水泥中的神经束”能自诊路况,以防万一……这些都得归功于智能材料。智能材料是指能感知环境条件,并能对感知结果作出判断,并根据境变化作出相应“行动”的材料。智能材料的这种行为,与生命的智能应有点类似。在建筑方面,科学家正集中力量研制使桥梁、建筑物以及地下管道能自诊“健康状况”,并能自行“医治疾病”的材料。例如,科学家正在研一种能感知钢筋酸腐蚀度的纤维,若将这种纤维包在钢筋周围,当酸达到一定值时,纤维的涂层就溶解,从纤维中释放出能阻止混凝土中钢筋被腐…  相似文献   

4.
一、神奇的智能材料①何谓智能材料?现在还没有严格的定义,但一般来说,它指的是能感知环境条件并做出相应"行动"的材料。智能材料的行为与生命体的智能反应有点类似。举一个简单的  相似文献   

5.
高峰 《少年月刊》2011,(7):102-103
钢筋、混凝土、塑料、木材等材料,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它们中大多是没有知。觉没有反应的“死”材料。它们只能被人所感知,自己无从惑知外界情况:在出现“危机问题”时,它们不能告诉人们,也没法修理自己,只能“坐以待毙”。如今,一些“活”材料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并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这就是聪明的智能材料。  相似文献   

6.
钢筋、混凝土、塑料、木材等材料,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它们中大多是没有知觉没有反应的死材料。它们只能被人所感知,自己无从感知外界情况:在出现危机问题时,它们不能告诉人们,也没法修理自己,只能坐以待毙。如今,一些活材料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并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这就是聪明的智能材料。  相似文献   

7.
崭露头角的智能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材料已悄然崛起,并创造出令人惊异的奇迹。智能材料是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材料,属于特殊功能材料一类。这种材料具有各种特殊功能,其主要特点是能“感知”周围不同的环境,并作出反应,有的甚至有“记忆”本领,有的还能对出现的故障发出“呼救”,并进行自我修补和排除……就好像材料有智慧一样。现在,一些用智能材料制成的智能系统已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汽车悬架可以识别路面变化,并相应改变自身的刚度,以减少车体行驶中的颠簸,使乘客乘坐舒适…  相似文献   

8.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与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陈天金“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是最早研究、解释学习的理论学派,这一派别中的心理学家部认为学习是刺激环境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联结过程。围绕面临一定的刺激环境,如何正确、熟练地按要求作出一定的行为反...  相似文献   

9.
《芙蕖》中有这么一句:“是芙蕖也者,无“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也。”这一承上启下之笔却有点叫人困惑,前面分述其可人之处,言及眼、鼻、口、用,偏未涉及“耳”,可在这句中却用了“耳目之观”和下句“家常之用”相呼应。这目可以观,这耳又怎与观相涉呢?课本上对此现象没有注解,这种语言现象该如何理解呢?  相似文献   

10.
音乐欣赏是欣赏者对音乐作品中音乐化的声音进行感知并作出判断,构成“理性”联想的心理行为.音乐作品欣赏时从“感性”到“理性”的心理现象的研究对音乐作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联想思维至关重要,这有利于更好地挖掘作者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文雨 《甘肃教育》2008,(20):1-1
“然后”是一个大家熟悉的很普通的词汇,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但就是这样一个常用的连词,却形成了近年来口语中最流行的“然后”病,与过去经常听到的“这个”“那个”之类的口语习惯相类似,只要你稍加留意,就能感受到这种“然后”病在现实生活中的严重程度:“昨天我遇见多年不见的同学了,  相似文献   

12.
如果无生命的材料有了“感觉”和“知觉”,你一定觉得不可思议吧,但是,在未来的世界中,这种智能材料将可能成为现实。最近,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各种新材料和新方法,使飞机上的关键结构部件具有自己的“神经  相似文献   

13.
杨金彪 《现代语文》2010,(1):98-100
作为“现代诗歌”第一人的穆旦,其于1942年创作的《春》表现了诗人年轻的活力,被许多选本用来说明新诗的“现代”。与之相比,1976年的《春》则似乎有点“传统”,但它却有着更为复杂的诗思、更为浓郁的诗情,有着古典和现代的浑融。本文从“我”的攻守和生命的季候感两个层面对穆旦1976年的《春》作了解析。  相似文献   

14.
幼儿对几何图形的感知和认识是早期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幼儿生活的环境中,各种物体都以一定的形状、大小和数量存在着。对数与形的感知和认识.是幼儿正确认识周围事物所需要的,是促进思维能力所必需的。幼儿对“数学”的学习是在“做”与“玩”的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而获得体验的。幼儿在反复摆弄材料的过程中,感知和发现材料中所蕴含的  相似文献   

15.
所谓知行背离,是指学生行为或意向与其对社会关系、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等正确认识相矛盾、脱节的倾向,这种倾向的共同特征是个体对思想政治理论、行为规范条例,熟记于心、常挂于口,但在实践中却违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作出有悖道德、伦理的行为,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据抽样调查,中学生知行背离问题较为突出、较为普遍。例如,对拾到他人财物的态度:认为“找不到失主自己拿”的学生达50.6%,认为“不拿白不拿”占 30. 7%,而主张“千方百计送还失主”的仅占18.7%;在回答“发现损害他人利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如今新兴的智能化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性能优越的材料和结构来设计更灵活、更主动、更自动化的机器和系统,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本实验室力图探求智能材料与结构在实验或计算中观测到的力学现象(如自由振动、波传播以及结构失稳等)或是多场耦合行为背后的机理,从而为先进功能设备、机械以及机器人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最终,开发具有卓越性能的新型智能多功能器件,以满足各种实验室、工业甚至社会应用的特殊或一般要求。研究点:1.智能结构的振动与失稳分析;2.软材料的设计与制备;3.声子晶体和超材料中弹性波的调控;4.智能材料和结构中的多场耦合行为分析;5.压电、多铁性以及压电电子学器件的研发;6.多轴力/力矩智能传感器的设计。展望:虽然对智能材料和结构的研究已有近40年的历史,且其在许多现代技术和工程领域中已有了成功的应用,但是即将到来的智能化时代对"智能力学"的需求将是无穷无尽的。如果说传感器和驱动器是智能化时代的基础,那么智能材料和结构就是这些基本设备的核心。新型多功能材料的开发显然为智能材料和结构力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此外,拓扑物理学等新的科学概念也将为智能材料和结构的研究开辟新的方向。本实验室将继续为基础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智能材料和结构的实际应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新 材料领域中,正 在形成一门新 的分支学科——高分子智能材料,也有人称机敏材料,通过有机合成的方法,使无生命的有机材料变得似乎有了“感觉”和“知觉”。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能自行调温调光的新型建筑材料,这种制品叫“云胶”,其成分是水和一种聚合物的混合物,在低温时,这种像绳子似的聚合物是成串排列起来的,呈透明状,可以透  相似文献   

18.
唐朝诗人杜甫诗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隐性”教育,颇有春夜之雨的特征,通俗地说,它是教育者不公开教育目的,让受教育者在“非压力环境”中逐渐体会、感知事理、自觉改变其错而又自然地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良好习惯、培养美好品德的一种教育。班主任若能很好地运用它,便能有效地做好工作。一、以“无意识教育”为主导。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意识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个层次。有意识部分可以感知,无意识部分则难以感知,虽然难以感知,却也是人的行为的一种动力。常用的教育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教育,二是间接教育。直接教育带有强…  相似文献   

19.
现在有很多高校把“形势与政策课”,当作是一门“形式”课。没有真正理解和达到开设此门课程的意义。这种形式的表现主要有:一个学期就一堂课,两个小时,没有其他的活动;讲课的老师有着很多头衔,讲课的水平却很一般;讲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喧哗行为不能很好的制止;在学期末仅要求每名学生交一份“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作为考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处于“四海之内”、“风调雨顺”的环境里,加之以农耕为主的农业生产,这就促使他们在农事劳动中留心观察四时交替、风云变幻,逐渐形成了与宇宙自然生命相依存的一种文化心态,即“天人合一”观。但这一思想的形成却经历了“畏天命、敬天命、疑天命”的漫长准备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