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灯泡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用电器.你注意到了吗,灯泡中应用了不少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中与灯泡有关的知识点很多,涉及到很多内容.例如: 1.灯泡发光的原理是什么? 2.灯泡的灯丝为什么选用钨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形? 3.60W以下的灯泡为什么要抽成真空? 4.60W以上的灯泡为什么要充有氮、氩等气体?  相似文献   

3.
1加工制造方面涉及的物理知识 1.1白炽灯泡为何做成梨形 因为灯泡的灯丝大多是利用熔点很高的钨制成的,灯泡工作时,灯丝的温度达到2000℃以上,一部分钨便会升华附着在灯泡的内壁上。时间一长,灯泡就会变黑降低亮度,影响照明效果。科学家根据气流是自下而上的特点,在灯泡内充有少量惰性气体,在惰性气体对流时,升华的黑色钨颗粒被气体卷到上方附着在灯泡的颈部,这样便可保持灯泡下部透明,使亮度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4.
1串联电路两灯泡同时正常发光的条件 串联电路两灯泡是否同时正常发光,首先要看额定电流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那么,无论电路两端加多大的电压,两灯泡都不能同时正常发光.  相似文献   

5.
如果物理学史一门枯燥的课本学科,那么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就是对其最好的反正。生活中的物理学是随处都存在的。本文作者以一次旅游为线索,将行程之中的物理学一一描述。通过这些经历,了解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回归于生活。  相似文献   

6.
卢珍 《中学理科》2007,(8):21-23
灯泡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必备电器,家家都有,学生天天可以看得到、接触到,而且灯泡中的物理知识多,所以,近几年来不少中考题都涉及到有关灯泡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黄屹 《考试周刊》2014,(1):157-157
物理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理解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认识物理知识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的最新发展,使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当前的社会实践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利用物理知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汽车玻璃上的物理知识非常丰富,文章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当高台跳雪运动员出现在赛道的顶端时,全场观众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让我们走进厨房,让物理走进生活,用所学的物理知识重新认识一下有关的炊具和器具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冰箱已走进了千家万户,在享受着电冰箱为我们带来的种种便利时,你是否会想到,在电冰箱中还蕴含着大量的物理知识呢?  相似文献   

11.
12.
13.
近几年的中考题中出现了一系列输液中的物理知识问题.  相似文献   

14.
翻阅2005年各地中考物理试卷,会发现有不少要求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古诗词的试题,大多集中在选择题或简答题中,难度虽然不是很大,但新颖别致,切入点恰当,是一种检验学生是否能应用知识于实际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下面通过我们掌握的物理知识解释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事例。  相似文献   

16.
体育和物理密不可分,各项体育运动中都包含着丰富而深奥的物理知识,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体育中的物理知识。因此在一些省市的中考命题中经常出现有关体育与物理知识相联系的试题。现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具体命题的例子。  相似文献   

17.
日食虽然每年都有发生,但是日全食并不多见.平均每三年见到两次,又由于只有在两三百千米宽、几千千米长的全食带里才能看到,因此,就某个地方而言,平均大约300年才能看到一次。  相似文献   

18.
日食虽然每年都有发生,但是日全食并不多见.平均每三年见到两次,又由于只有在两三百千米宽、几千千米长的全食带里才能看到,因此,就某个地方而言,平均大约300年才能看到一次。  相似文献   

19.
物理的各种现象、概念、规律间总存在着某些相似、不同与联系。在教学中若能按其内在联系进行有机组合、分块 ,用简洁、明朗的知识结构框图加以设计、归纳 ,对理清学生学习思维 ,培养动手及解题能力都具有较大的意义。1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知识框图  物理教学中 ,有许多知识性较强、概念抽象、学生理解困难的内容。但其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总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遵循一定规律。利用知识结构框图 ,能使知识点更为清晰、具体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例 1 单摆的运动 ,如图 1 (θ<5°)。课堂教学中 ,通过演示实验 ,学生对其运动规律易掌握 ,但对…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海西州冷中国是诗的国度,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因时而发,因发而歌",留下浩如烟海的长诗短句,这些优美篇章,不仅仅令世人津津乐道,同样也为许多中学生所喜爱.然而,以往人们习惯了只从文学的角度去审读、评析诗词,其实,诗词中同样蕴涵了大量的物理知识.今天,我们不妨用科学的眼光,从物理的角度来欣赏古诗词,也别有一番洞天.先看大诗人李白的名篇《早发白帝城》.诗中"朝辞白帝彩云间"中的"云"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在空中悬浮聚集而成的,属于物态变化中的液化;"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一日还",说明船的速度很快,"千里"指的是路程,"一日"指的是时间;"两岸猿声啼不住",猿啼声是由猿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并靠空气从岸边上传到人耳中;"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山为参照物,船在运动,"轻舟"说明了船的质量较小,并且还受到了水对它向上的浮力.真是"句句皆物理"啊!再看诗人杜甫在《登高》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落木"之所以"下"是由于受到了重力的作用,而且"下"的这种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揭示着一种能量的转化关系,即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滚滚"的动能.诗人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中这样写道"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意为"夜深人静,苏州城外寒山寺的钟声远远的传了过来,悠悠的钟声又为诗人平添了几分愁绪".诗人何以能听到极远处的钟声?原来声音因振动而生,由空气而传播,于人耳处接听到;诗人又何以听出是钟声呢?这是诗人利用了音色辨别出是钟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