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小学生课堂消极情绪浅析 一少部分学生自以为不听讲也能考出高分,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考试仅是检查学习效果的一个方面,而学习过程也许比学习结果重要许多倍。这种学生一般是很聪明、脑子很灵活的,他们讨厌学习过程的“缓慢”,总以为是别人学得慢而影响了自己,或嫌老师教得慢,不喜欢这种罗嗦,但他们并不善于自己发现问题,总是学习书本上的死知识较快,完全相信书本知识及方法。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由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即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发掘问题、思考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何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教授呢?笔者认为应上好预习课,即着眼于“教会学生如何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教学模式侧重老师的教,学习模式则侧重学生的学。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梅耶曾对学习下过一个完整的定义:“‘学习’是学习者通过经验而引起的学习者的知识或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它有三层涵义:变化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变化主要在于记忆中的知识结构与内容或学习者的行为;引起变化的原因是学习者在环境中的经验,而不是产生于疲劳、主观动机、药物或成熟等。”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窒息了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新课程改革基本特征恰恰强调了学生如何“学”,而不是教师如何“教”.本人结合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教”教材,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用教材“教”,立足点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注重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6.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军 《上海教育》2003,(7B):50-50
“教”教材.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用教材“教”。立足点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注重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8.
适应新的发展取向的学习类型多样化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现行的学习概念主要是指“书本知识学习”,这种单一的学习类型观造成学生身心发展极端片面。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的发展取向的要求,我们应建立学习类型多样化的观念。区别于心理学主要从学习的结果和机制划分学习的类型,我们可以根据人的生活所面对的活动对象或领域的不同,将学习划分为符号学习、交往学习、操作学习、观察学习、反思学习等类型。不同类型的学习对于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价值,同时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应该实现学习类型的多样化,以达到不同类型学习发展功能的互补和配合。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每接一个新班,我都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很多方面,下面就结合教学来谈一谈如何教学生学会认真听课。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人们对学习类型的理解非常单一。比如,人们常常将学习等同于“书本知识学习”;对应地,人们也习惯于在书本知识学习的范围内,或者说仅仅从书本知识学习出发理解学生的发展问题,并且关注比较多的是学生的“认知发展”。可以说,突出书本知识学习和认知发展成了我国教育的传统和主流观念。实际上,学生的发展从取向上来讲不仅仅是指认知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赵钊 《陕西教育》2008,(7):59-59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导致学生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内动力。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课堂中经常出现教师的教导致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数学思考不一致的“伪思维”现象.课堂中的“伪思维”一旦形成,就会导致教师教的辛苦、学生收效甚微.因此,小学数学要基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生的思维现实,时刻关注学生的计算经验、操作经验和认知经验,才会有效避免学生在课堂上的“伪思维”产生.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是为了不教.”知识是现成的历史经验的总结,而“会学”则是人人终生受用的资本,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会学呢?  相似文献   

14.
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学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传统教育思想认为教学关系就是教师教书本知识,学生学书本知识。这种教学思想的最大弊端,就是忽视了学生。教师只研究自己怎么教,不研究学生如何学,只考虑教书,不考虑学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论起名字...  相似文献   

15.
学习反思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为思考对象,主动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调控.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高中新课程标准强调反思“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听讲、解题构成了学生日常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选择大量的练习来达到提高数学水平的预设,但结果往往是经验  相似文献   

16.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用教材“教”,立足点是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注重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前者是教书,后者是教人。那么,如何驾驭教材,赋教材以活力,使教材丰满起来,充满灵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本学期,我们对阅读教学如何“用教材教”作了初步的实践与探讨。一、用教材思辨,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知识是伴随着人类的生命活动,逐步建构和不断动态生成的。因此,语文课上我们要真正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上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种理念的实施往往靠课堂教学来体现,而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帮助、合作,应向学生提供真正理解知识社会的钥匙,引导其学习,促使其终身学习。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课堂教学应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只有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而信息技术课时少,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才能达到教学目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作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和引导。 一、教会听讲,养成认真上课的习惯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场地,抓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每接一个新班,首先要教会学生听讲,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要求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做到五会,即会听、会写、会看、会想、会说。  相似文献   

20.
郭新安 《教育文汇》2003,(10):61-61,41
新课程改革和学生全面发展已是现代教育的主流。为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课程内容要改变过去过于强调书本知识,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弊端,加强与学生生活及个人知识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