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松 《物理教师》2009,30(10):15-16
动能定理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公式的结构可用图1表示,它全面地把动能定理应用时要明确的研究对象、受力分析、物理过程、初末状态表现出来.动能定理确定了5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表明了各自的物理涵义;揭示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动能定理的表述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这里的合外力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包括重力).表达式为W=ΔEK动能定理也可以表述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实际应用时,后一种表述比较好操作.不必求合力,特别是在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受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突出课堂重点、突破解题难点至关重要。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把握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为依据进行难点分层教学,合理设计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突破解题难点,形成有效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4.
六年制第五册练习二十六第9题:“有两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长都是6厘米,宽都是3厘米。(1) 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 把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学生解答时常出现这样的错误:求出了小长方形的周长再乘以2: (6+3)×2=9×2=18(厘米) 18×2=36(厘米)。针对这种错误我在指导学生解题时加强了直观教学,取得了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让每个学生动手剪两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并标上每条边的长度,先拼成一个正方形  相似文献   

5.
正高中物理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并通过物理解题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以及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体现知识的应用性和综合性,着眼于知识的灵活运用与提高.物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知识和能力,重点在能力,即运用所学到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来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更加全面地、深入地、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方法.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物理教学中构建高效的习题教学课堂,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三维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会和掌握突破解题难点  相似文献   

6.
7.
动能定理是高中学习中常用的比较重要的定理之一.在应用其处理物理问题时,不涉及具体的运动过程,给解题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求解不涉及时间的问题时也用动能定理来处理.动能定理除用来处理常规的题目,在处理有些疑难问题时,往往具有独辟巧径、轻盈灵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一、巧求变力做功如果所研究的问题中有多个力做功,其中只有一个力是变力,其余的都是恒力,而且这些恒力所做的功比较容易计算,研究对象本身的动能的增量也比较容易计算时,巧用动能定理就可以灵活求出这个变力所做的功.例1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坐标原点处的小物块,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x轴方向运动,拉力F随物块所在位置坐标x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9.
动能定理是中学物理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何应用动能定理巧解难题,笔者从求物体速度、求位移和速度、求物体受力、求复杂相互作用系统力做功等角度通过例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占化学科考查内容的20%左右,分值所占比重较大.因此,学好有机化学是高考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由于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差异大.学生普遍感觉理解与记忆困难,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逐渐失去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兴趣。下面我以2010年广东高考化学有机题为例,谈谈如何突破有机化学难点,提高有机化学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解答“大小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和是25厘米,大正方形比小正方形大75平方厘米。求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这道题时,我设计了一张活动投影片。通过演示,借助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突破解题难点。我用投影片出示图1,让学生找出条件和问题。通过讨论,得出条件:①大正方形面积比小正方形面积大75平方厘米;②大小正方形两务边的和为25厘米。问题:求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然后提问:要求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少,首先要知道什么条件?小正方形的边长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怎么办?这时我提示说,“大正方形面积比小正方形面积大75平方厘米”,这“75平方厘米”是指的哪一部分,你能在纸上画出来吗?并让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来给大家看。当学生时这个问题都弄清楚以后,我用投影片出示了图2,进一步证明学生的理解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1.原电池的电极判断中的特殊情况 题目1 Al-Mg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分别构成原电池A、B。 A池 B池 (1)指出各池中的负极材料并写其电极反应式——。 (2)从构成原电池的几个组成部分来看,判断原电池的负极,除了要考虑金属的活泼性外,还要考虑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解题难点突破教学策略,把握解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变换解题板书顺序以及在教学中力求设计变式习题,让学生突破解题难点,形成有效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4.
动能定理W=21mv22-21mv21,涉及“一个过程,两个状态”.即一个做功过程,初、末两个状态的动能.式中W为所有外力的总功.常见试题有以下几类.一、用动能定理解决一般动力学问题例1一个物体从高为h的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0下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恰好为0,则使该物体由这个斜面底端至少以多大的初速v上滑,才能到达斜面顶端.解析:设物体由斜面顶端滑下时滑动摩擦力做功为Wf,则物体由这个斜面底端滑到顶端时滑动摩擦力做功也为Wf.物体下滑时,由动能定理得:mgh+Wf=0-21mv02即Wf=-mgh-21mv02①物体以初速v上滑,刚好到斜面顶端,由动能定理得:-mgh+Wf=0…  相似文献   

15.
应用动能定理,重在对定理的规律、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贵在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情境的深入分析,逐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能定律的内涵和外延是:不论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如何复杂.不论做功的过程多么复杂,也不论物体上作的合外力是恒力还是变力,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总等于物体运动动能的增量,  相似文献   

16.
动能定理的内容是: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即:∑W=∑F·s=1/2mv22-1/2mv1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必须注意:动能定理适用于惯性参照系,故公式中的s和v都必须是相对于同一惯性参照系.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包括所有的力,因此必须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相似文献   

17.
动能定理的内容是: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即: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必须注意:动能定理适用于惯性参照系,故公式中的s和v都必须是相对于同一惯性参照系。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包括所有的力,因此必须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相似文献   

18.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大都涉及到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在对外开放中,我们要善于吸收和借鉴整个世界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文明成果。”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观点,也是人们思想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要让学生懂得吸收和借鉴的理论依据 1.人民群众是创造文明成果的主体。文明成果,既包括人们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也包括人们改造主观世界在精神生产、精神生活方面取得的成果。人民群众是世界的创造者,也是创造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体。资本主义社会所有的文明成果,同样也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而不是由资产阶级创造的。再说,这些文明成果也并不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独创的,是人民群众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共同创造的。如同科学无国界一样,文明成果本身也没有阶级  相似文献   

19.
语法填空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要求考生阅读一篇150-200词的短文,然后完成10个语法填空。该题通常只有3—4个空给出了参考词汇,其余6—7个空则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甚至全文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填入适当的词语。考生在做这一大题时,往往对没有给参考词汇的空感到无从下手,特别是句子较长或前后有干扰成分的题。因此,学会排除干扰可以帮助考生较好地完成语法填空题,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20.
识读零件图的能力培养是机械制图课程的一个教学重点。这部分教学内容繁多,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学生感到难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从生产实践提出问题,讲课时确保重点、突出难点,再把识图与绘图相结合,就能取得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