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信息素养教育,由于信息素养内涵的宽泛性,造成单一学科“信息技术”很难实现其目标这一课程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本文从信息素养概念构造以及课程与教学方法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连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学校教育必需提供系统化的信息技术教育目标,与这一目标对应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以及体系化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2.
环境信息法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有其自身的产生背景和发展意义.在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生态文明与信息文明并存融合发展的新时代,有必要对环境信息法学的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问题进行全面、系统与深入的探讨.就环境信息法学的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而言,目前该学科正处于学科"自我构建"阶段,其学科内涵、学科定位、理论体系等基本问题仍需系统探讨和深入研究,如此才能牢牢把握环境信息法学的发展方向,进而为环境信息治理变革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在学科内涵问题认知层面,环境信息法学的研究对象是环境信息法的现象及其规律,核心范畴是"环境信息权利—环境信息权力统一体",主要目标是打造环境信息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在学科定位问题认知层面,环境信息法学是环境法学与信息法学相互衔接与交叉的学科.在理论体系问题认知层面,环境信息法学的体系架构应当包括环境信息法哲学、环境信息法史学、中国环境信息法学、国际环境信息法学等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信息科技学科教学的有效实施是关键。信息科技学科特别倡导学与导的融合,构建以学生学习需求为导向,基于真实情境融入学科本质的核心问题,从内容目标、能力素养、项目化体验等维度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模型,培养和发展学生信息科技学科素养,为数字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4.
孙爽 《成才之路》2010,(26):16-16
在现阶段,我国教育正处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时期,一些常规科目的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等,都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实旋素质教育,有其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我国学科信息门户研究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从学科信息门户的概念和特点、学科信息门户资源建设、学科信息门户评价指标体系、学科信息门户构建、国内外学科信息门户比较研究以及学科信息门户服务模式研究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学科信息门户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次将“数字素养”作为重要的学科培育点。厘清数字素养的时代逻辑和哲学内涵,审思信息学科在数字素养培育方面的学理通道,是数字素养在学科中落地的首要基础。通过理念目标、内容结构、学习方式和质量评价四个方面的学理统整,在“不插电的信息课”这种独特且新型的教学表达中,实现数字素养与学科教学的学理贯通,推进新的课程标准在信息学科中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7.
郝惠  顾蔚 《中学生物学》2006,22(1):34-36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世纪之交开始启动,这次课程改革与信息时代相交融,信息素养的培养被列为学生的必修课,亦成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渗透于各个学科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信息产业特性和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在分析教与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采取实施因材施教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两类措施来构建信息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从内容精、基础厚、选择多的课程体系,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设计和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与保障体系设计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南京邮电大学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阐述营造条件环境、制度环境、校园环境、舆论环境等四种环境对培养信息学科创新人才的重要性。通过运行情况和取得成效说明了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可行性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这一理论可以运用到多学科领域.本文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适当的、合理的信息不对称.政治教师既要通过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自己来保持信息不对称,又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传递信息,实现从信息的不对称到相对对称,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学科建设需要学科信息传播平台,学科建设的信息传播平台是随时代变化、发展和丰富的。学科网在学科建设方面具有学科指向性、体系完整性、平台整合性、媒体多样性、内容易用性、交互参与性等优势。学科网建设对于学科发展、学科从业人员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要以建设具有学术性、资料性、权威性、原创性、全面性等特色的数字化学术家园为目标,逐步将学科网建设为学科成果展示平台、学科新信息发布平台、学科发展轨迹记录平台、专家学者宣传平台、人才培养交流平台、研究资料汇集平台、学术活动与学术组织推介平台、方法与理论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1.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这一理论可以运用到多学科领域.本文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适当的、合理的信息不对称.政治教师既要通过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自己来保持信息不对称,又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传递信息,实现从信息的不对称到相对对称,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对知识的完全理解是学科学习要达到的重要目标,而当前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重点关注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存在忽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形成,有技能无创新、会操作不会迁移的问题。为此,文章对UbD理论的逆向教学设计三阶段进行深入分析,并将其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构建基于UbD理论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流程,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增强信息科技学科的系统性,为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初中学生了解和掌握的一门学科,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手段,适应21世纪信息社会的发展。但是,有些初中生只对“计算机”感兴趣,而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本文对上课常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从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情况来看,小学生虽接触过信息科技知识,但未针对其进行过系统学习,在步入小学信息科技课堂后,常出现知识点混淆的情况。教师应凸显学生在课上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生成长需求,既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更有助于实现学科教育目标。为此,本文针对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培养信息素养的路径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珍 《湘南学院学报》2012,33(6):117-119
学科馆员与信息共享空间是高校图书馆两个先进的服务理念,两者结合就产生了学科信息共享空间。建设好学科信息共享空间,是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已经普遍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和其它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出一套适合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方法,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质量,是对我们教师的迫切要求。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而素质教育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思想,为此,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如何才能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索的问题。我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本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归纳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初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集知识性、技能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于一体,其目标是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等实践技能,并能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社会学视野中的信息社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社会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信息学的信息社会学,另一种是社会学的信息社会学,信息学的信息社会学是从信息学的视角来研究信息社会学,社会学的信息社会学则是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信息社会学。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这两种信息社会学在研究对象的确立、内容范围的框定、所建学科的属性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信息社会学是研究信息社会的形成、发展与良性运行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9.
徐峥臻 《现代教学》2008,(10):69-70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培养他们在信息化环境中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的首要教学目标。因此,信息科技的教学模式也必须作出与之相适应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论信息法的地位与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法将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信息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满足法律“确定性”要求的信息。信息法是调整特定信息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学科体系包括信息产权法、信息交易法、信息保护法、信息公开法、信息管理法和信息安全法等六大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