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22年胡适创作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算起,中国新文学史的编撰至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其间出现的中国新文学史(或日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著作已远远超过了200部。但是,历史的悠久和数量的繁多并不意味着该项工程的完全成熟或业已竣工,相反,时至今日,中国新文学史的写作却前所未有地成为学科研究中最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自19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和现代文学史课程都经历了两个方面的重要变化。一方面,学科和课程的重要性逐渐被削弱;另一方面,在学科和课程内部,存在一股将文学与政治、历史完全割裂开来,片面强调文学,轻视甚至排斥政治、历史的潮流。这些变化既受"纯文学"、现代性和新自由主义等话语的影响,也参与了对上述话语的建构与传播。笔者认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应该重新重视历史、政治等因素,突破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式的思维,辩证地处理文学、历史与政治等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李玮 《文教资料》2009,(34):36-38
本文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课程特点出发,分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中渗透历史意识和文学意识的必要性.认为历史的和文学的双重意识的统一对于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课程知识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分析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于"文学"和"现代文学",我们的观念过于单调和陈旧,这导致现代文学史被书写得纯粹而僵化、偏执和片面,大量的重要文学现象被排斥."取代"而不是"累加"是我们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因而文学史总是以一种否定的方式更替.我们的"历史"观还是非常传统的,"真实性"、"客观性"、"规律性"、"统一性"、"有机性"等还是我们的基本观念或信念.以这样一种"历史"观为基础,现代文学史似乎就是一部主题文学史,就是一部具有等级、秩序和层次的文学史,就是一部文学规律史.  相似文献   

5.
6.
文学历史的叙述离不开文学史观的导引,而现代中国文学史现却伴随着时代社会的沧桑演进而屡屡嬗变,一直处于变动的状态之中.文章借助于程凯华等人主编的<中国斯文学史>的解读,认为该史著提出的"中国新文学史"观具有理论的普适性和操作的可行性,其书写观念的背后隐含着一种新的文学史观的拓展和创建.  相似文献   

7.
8.
上世纪90年代,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曾经是一个文学研究界热议的话题,引起过不少议论,随之,冠以“20世纪”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也陆续出现,可惜都没有引起较大反响,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一是准备不足,尤其在文学史观念上的讨论并不充分,尚缺乏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性认识和把握;二是资料还有待于挖掘和整理,如果仅仅依靠过去用既定观念标准选择和积累起来的文学史资料,显然不足以完成一部好的文学史,等等。不过,我在这里所说的另一个原因(也许是一个并不重要的原因),则是中外文学的对话和沟通并不充分,尚没有创造一种更为开阔的思维空间和语境,能够使我们更为清晰、也更为宏观地了解、梳理和描述中国20世纪文学,用一种更博大的胸怀、更广阔的视野去拥抱文学,因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生及其变迁过程本身就是在世界文学怀抱中进行的,其不仅是一个地域文学的例证,而且是一种独特的世界文学现象,我相信其展现的特点和魅力将会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9.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开创了一种写史"范式",影响且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与编写。夏志清从文学性、人性和道德情感的角度评判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研究模式,与大陆以"革命斗争"思想启蒙"改造国民灵魂"等关注视角迥然不同。对言词、字句和文字本身细腻的关注是文学史编写文学性的体现,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的基本立足点。就此而言,夏著的典范意义对当前文学史编写如何走出困境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情商教育的必要性日渐凸显,但很少有高校为此设置专门课程。对人文色彩极其浓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而言,教师完全可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对学生的情商教育渗透进去。在内容上,可以从确立"追求幸福"的价值观、在功利化的社会背景下确立审美的人生态度和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三个方面入手;在方法上,可以通过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作品的赏析和自我体验的参与来实践情商教育。  相似文献   

11.
自创生伊始,中国现代文学就跟现代报刊传媒的发展有着不解之缘。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共生和互动的关系。将现代文化传播及现代传媒引人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视野,必将改变其研究的方法、视角,进而改变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般观点。不少学者已经注意在现代报刊与现代文学之间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论述现代报刊和出版机构等现代传媒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多方探讨现代文学史研究和现代文学文本读解的多种可能。  相似文献   

12.
孔刘辉 《滁州师专学报》2014,(3):110-113,121
文学论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代文学论争大致具有三个特征:发生频率高;地域性和阶段性;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在文学论争的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要有分析判断的能力和超越的历史眼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中后期随着城市的异军突起,美国出现了大量以城市为背景的文学作品。美国城市文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繁荣和转型三个时期:萌芽时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对城市生活的写照比较零散,不成规模和气候,作家的城市批判和审美意识不强;繁荣时期作品数量丰富,随着作家城市身份的确立,作品中所反映的城市文化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转型时期则呈现出城市批判角度的多元和城市生活范围的扩大等新特征。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现代文学史分期的政治学与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系社会意识形态背景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概念、分期方法加以仔细的资料梳理和辨析,会发现新文学史研究的大突破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在其研究兴起的30年代,由于社会发展变化被视为文学发展的最重要原因,使文学史分期与政治史分期重叠和接近成为必然。新时期文学史分期的不同构想受制于新的意识形态实践并成为其表述。现实政治框架的转换引起文学史评价标准的变化,使文学史不断重新整合。建立纯粹独立的文学史秩序的企图,要通过政治转换实现,政治成为制约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力量,知识话语和政治权力构成 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1961年,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东方语言文化系的夏志清先生用英文写了使其一举成名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这是一本中国现代小说批评的专著,也是一部开中国现代小说史写作先河的文学史专著,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此书由耶鲁大学出版后,立即成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热门书,也是欧美不少大学的教科书。当时国内已经出版了的现代文学史著作有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蔡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小说史研究要想有所突破,必须解决重视规律轻现象的问题,要善于发展有意味的现象、提炼典型现象,以现象来复现历史原生态与呈示规律;必须在现代小说内部新旧之间的关系、现代小说与包括民间学在内的传统学的联系、现代小说与外国学的比较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8.
体系·观念·语言——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史经历了从白话文本体、社会-白话文本体、政治本体、社会-历史本体、"文学革命"本体,诸现代性本体,到现代汉语本体的变化.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回到语言载体本体.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采人文性、审美性、现代汉语文学性三者统一之标准,分为先导期、成形期、成熟期、转型期、繁荣期、多元期凡六期.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诸文体,中国现代汉语文学思潮流派,文学社团流派,都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中国现代汉语文学与西方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具有承传关系与源流关系.现代汉语是中国现代文学存在的语言载体,是中国现代文学区别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根本标志.回到现代语言本体,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命名,对时代歧见引起的分期争议等闸题的解决,对全球现代汉语热,均有意义.回到语言艺术本体的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可以科学、真实地把握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中B现代文学已经取得不少成就.但它并不是在综合的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要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现代文学,必须加强宏观性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80年代开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方法上出现了突破。  相似文献   

20.
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自1952年创立以来,极为重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编纂工作。在70余年的时间里,本学科共出版了50余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或文学史论著作。1950年代至1976年,本学科迈出了文学史编写的第一步,这为此后的文学史编写打下了一定的基础;1977—1989年,本学科在文学史编写上继续开拓创新;1990—1999年,本学科的文学史编写趋向多元化;进入新世纪的两个十年,文学史编写逐步向纵深发展,并实现了自我的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