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理学领域的创新是国际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基于科学计量学、文献计量学基本原理,利用信息可视化技术,对2013年—2017年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3018条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计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研究热点方面,近5年来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热点可以归纳为3个方面:一是关于创新自身研究,如“创新”“开放式创新”“技术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模型”等;二是创新影响后果研究,如“企业绩效”“产品开发”“竞争优势”和“企业成长”等;三是创新前置因素研究,如“研发”“技术”“知识”“吸收能力”和“动态能力”等;同时,对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热点演进情况进行了探索。在研究前沿方面,国际范围内管理学创新研究前沿主要聚焦在“科学的”“出口业绩”“资源”“双元”和“公司规模”等方面,并对国际上管理学创新研究前沿演进情况进行了分析。该研究为国内外管理学创新领域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不创新不行,但如果盲目创新也很危险,弄不好是会“死人”的。不少企业因为盲目创新而陷入困境。那么我们该如何创新?笔者在本文中介绍了“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创新思维模式。其中“封闭式创新”是指利用自身的力量进行创新,并独自完成主要创新过程;而“开放式创新”则是以开放的心态把创新过程以及创新的环节对外开放,以多方参与的方式完成创新。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2005,(4):8-9
创新是什么?什么是创新?对于这个概念好像已经没有太多的疑义,其实不然。当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许多问题与此有关。当我们将“创新”分解出“科技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等一系列概念之后,这里所说的“创新”,已经不是英“innovation”一词原米的意思。冈为在经济学家熊比特那里,“创新”或“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对应)原本只有一个意思,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宁波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府站”新推出的“投诉中心”、“咨询中心”和“查询中心”三大服务栏目基本情况,对三个栏目的“突出整合、用户本位”特点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得出其对于政府服务创新的三大启示:“以人为本是政府服务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政府门户网站的创新是当前政府服务创新的重点之一”;“用心设计、创建服务品牌是推进政府网站服务创新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5.
谈起“创新”,许多人对它“爱恨交织”。在创新的道路上,无数英才前赴后继。“创新到底是什么”,“创新之路应该如何走”,这些问题是近年来企业家最为关心的。是不是应该为创新者买份“保险”,让他们笑到最后呢?革命、模仿≠创新不少人认为,创新就是革命,是“疾风骤雨”般的“全盘洗牌”。革命的成果就是成为行业领头羊,享受行业洗牌后的独占优势。不可否认,革命的确是一种创新,当年因特尔公司放弃存储器业务,全力拓展微处理器领域,进而成为最大的芯片商。  相似文献   

6.
创新“盲点”是导致大量核心企业创新失败的隐性因素,但如何识别并有效突破是现有研究亟须探索的问题。本文以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为案例研究对象,剖析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核心企业创新“盲点”出现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探究突破创新“盲点”的路径。研究发现:创新“盲点”存在于核心企业与所嵌入的创新生态系统成员耦合过程中,核心企业与创新生态系统成员(政府等采用链成员以及高校和科研机构、上游部件供应商、下游互补方等共同创新成员)的非良性耦合是创新“盲点”出现的原因;与这些成员之间的非一致性协同是创新“盲点”的表现形式;核心企业与系统各成员建立良性耦合关系是突破创新“盲点”的关键。研究结论拓展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核心企业更好地管理与创新生态系统成员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而提高创新成功率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能否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识别导致创新“盲点”的关键因素,并有效规避是创新成功的关键,现有研究对创新“盲点”识别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存在较大缺口。本文通过构建创新“盲点”识别指标体系,以南北车“中华之星”和CRH380A为系统创新的数据样本,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创新“盲点”指标体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盲点”的形成主要在于创新生境、政府部门、供应商、核心企业、配套互补商及用户/购买者创新合作的非耦合性;创新“盲点”识别指标体系具有可信度。  相似文献   

8.
在关于科技创新的讨论中,有人提出了“原始创新”和“源头创新”的概念(见《发明与创新》03年第10期严建新:《原始性创新综议》)。其实,两者都是要强调“原创性”,即创新的原始性,是要强调研究者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的首次性,即是研究者提出之前所未有的。因此,“原始创新”也就是“源头创新”。有人提出“源头创新”应同时具备“原始性”和“唯一性”两个基本性质。我认为“唯一性”是许多情况下做不到的苛求,强调它反而不利于科技创新的事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一个研究人员在选择研究课题时考虑的主要问题是:需要性—…  相似文献   

9.
小友 《发明与革新》2010,(11):12-12
对于科技创新.有人陷入了只“创”不“用”的误区。毫无疑问,“创”是前提,“用”才是关键,只“创”不“用”违背了创新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创新”,已经成为近几年科技界最时髦的词汇,现在,又提出“原始创新”和“源头创新”等概念,来强化所谓“第一性”和“原创性”。其实,“创新”本身已经包含了“第一”的含义。创新离不开积累,也离不开环境,而积累和环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过程。积  相似文献   

11.
创新如何与产学研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什么?什么是创新?对于这个概念好像已经没有太多的疑义,其实不然。当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许多问题与此有关。当我们将“创新”分解出“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等一系列概念之后,这里所说的“创新”,已经不是英文“innovation”一词原来的意思。因为在经济学家熊比特那里,“创新”或“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对应)原本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指一种商业或经济行为,是从投资技术研发到设计制造、市场营销直至实现商业价值,并重新进行研发投入的一个过程。将创新理解为一个技术行为,还是一个商业行为,直接影响到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2.
要准确理解“创新”的概念及其本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创新”的概念国内学术界公认来源于熊比特的创新理论,其国际社会认同的特指英文是“Innovation”,有别于“创造”(英文为Creation)和“发明”(英文为Invention)。当前国际社会对于“创新(这里还是理解为Innovation)”的定义比较权威的有两个:一是2000年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在学习型经济中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报告中提出的:“创新的涵义比发明创造更为深刻,它必须考虑在经济上的运用,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只有当发明创造引入到经济领域,它才成为创新”;二是2004年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向政府提交的《创新美国》计划中提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创新与创造     
1995年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自此以来 ,“创新”一词 ,逐渐进入各行各业中 ,越来越为人们所了解 ,“创新”一词的提出 ,更是使人们对“创造”一词束之高阁 ,以致于连“创造学”这一门科学 ,也有不少人要求改为“创新学”。究竟“创新”能否取代“创造”呢 ?创新即制造出新东西 ,创造为创作制造新东西 ,它们的首要特点是具有新颖性。因而 ,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即都出现新东西。但其在表现形式上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李炯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6):168-169
认识的创新是创新过程的根本,这与创新是“实践的事情”并不矛盾。深入挖掘人的认识能力、“能动的反映”与创新的内在联系,是深入探讨树立和培养全民族全面创新意识之必需。  相似文献   

15.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智能+”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赋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分析“智能+”、集成创新、环境动态性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智能+”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模型,探索“智能+”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智能+”U型影响制造企业创新绩效,“智能+”U型影响集成创新,集成创新正向影响创新绩效。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智能+”与创新绩效之间的U型关系,也正向调节“智能+”与集成创新之间的U型关系。研究结论为中国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作为“研究与开发”组织尚未内部化的中小企业在创新面前,尤其在重大技术创新面前,要成为独立创新主体是不现实的。中小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须借助“外生”科技资源,必要时还得借助政府行为。换句话说,在缺乏“研究与开发”力量条件下,企业所从事的创新大都是在特定创新网络中进行的,它主要体现在“产学研”和“产官学研”相结合的过程之中。毫无疑问,要想维系创新网络正常运转,组织与管理将是其关键环节。本文探讨江苏省常熟市电缆厂是怎样借助政府行为,借助“外生”科技资源来营造创新与管理网络的。一、技术及资本资源的组织与管…  相似文献   

17.
“原始创新是我国科技发展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支持国家崛起的筋骨。”温家宝的报告中对“原始创新”的重视引发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成为中国科协“八大”期间代表们关注最多的话题之一。会议期间,代表们纷纷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为发挥科协作用推动“原始创新”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时代的制胜法宝是人才,具体来说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在于教育。我们目前的教育系统是属于“遗传型”,把知识从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与创新教育相距甚远。因此,“遗传型”教育要向“创新型”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19.
去年 8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首次全国技术创新大会 ,并作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的决定》,这是我国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正当全国上下传达贯彻大会精神的时候 ,许多人在论著、报告、传媒和日常用语中却说 :“发明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应与创新等同”,“创新就是创造新东西”,“创新 ,也就是创造”,“创新教育或创造教育 ,创新能力或创造能力 ,可以视为同义词”。由于将“创新”完全等同于“创造”,有人认为 :“技术创新即发明”或者是“技术的创新”,“知识创新就是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  相似文献   

20.
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提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被提到了事关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高度。一项关于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指出:“创新是由不同参与者和机构的共同体大量互动作用的结果”;同时指出:“创新体系是由存在于企业、政府和学术界的关于创新发展方面的相互关系与交流所构成的”。由此可见,“创新中行动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改进创新绩效是关键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