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高校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承担着宣传"中国梦"的重要职责。本文分析了"中国梦"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意义,探讨了从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治信仰教育等方面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阐释"中国梦",提出并实践了运用专题讨论、小组课堂展示等方法将"中国梦"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已经进入2013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但还没有用单独的章节系统论述"中国梦"。"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路径有:把"中国梦"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并外化为实际行动;把"中国梦"融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中,通过比较"中国梦"和"美国梦",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和善恶美丑;把"中国梦"融入道德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把"中国梦"融入法制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把"中国梦"融入择业和创业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提高择业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是爱国之梦、责任之梦、公平之梦、理想之梦、感恩之梦、诚信之梦。"中国梦"视域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要求教师围绕"责任意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感恩回馈教育"、"诚信道德教育"、"公平正义教育"五大主题,融入"中国梦"因素,以专题教学彰显"中国梦",以体验教学凝聚"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已成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大力推进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我们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必须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学主线凸显中国梦,做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采用多维教学形式和实践教学,努力探索将中国梦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课程建设,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背景下,笔者将"中国梦"精神与高校课程教学联系起来,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平台,以学生个人梦想为导火,以网络平台为媒介,以校园力量为后盾,意图打造一个多位一体的梦想助力平台,培养有梦青年、助其实现梦想。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现、道德观和法制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课程.当前"基础"课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要想切实提高"基础"课的教育效果,必须针对当前"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话精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新视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话是成功教学的构成性因素.让对话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切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性质与特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实际,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融入对话精神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是促进交流与合作、促进体验与感悟、促进发展与超越的教学.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教师应以对话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为追求目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选择合适"话题",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努力创设平等、民主、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实现教与学的深刻融合.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不断改革,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出较高的要求。总结我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确立"心灵上有感触、思想上有提高、行动上有表现"的教学理念。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决定思想政治课教学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革命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的重要资源.革命文化融入基础课教学,要坚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和价值性相适应、与大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的原则,在基础课人生观教育中融入革命文化蕴含的价值追求、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融入革命文化承载的历史意蕴、在中国精神教育过程中融入革命文化体现的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融入革命文化凝结的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要加强高校德育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首先需要明确高校德育主体,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遵循课程教学规律,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视角下组织课程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课程教学要正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现实需求,重点从人生观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着手,知行合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教学内容应该在遵照"一本一纲"要求的基础上,加强法律基础内容的教学;教学手段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尤其是要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以期达到课程学习的最高目标,使学生所学内容真正变成现实行动。  相似文献   

12.
把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具体可作如下设计:把生命教育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学会珍爱生命;把生命教育融入大学生"三观"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生命价值意识;把生命教育融入道德教育中,教育大学生关爱生命;把生命教育融入法制教育中,教育大学生用法律维护生命权益;把生命教育融入择业和创业教育中,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81):162-163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生命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由于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的缺失,因此需要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探讨在当前机制下,生命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可行性、必要性和有效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4.
张中世 《文教资料》2009,(17):199-20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从主题、调研、目标、措施方案、反馈效果等方面进行系统策划,围绕理想信念教育、学习教育等内容,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开展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是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在承担着传播国家主流价值观的职责的同时,还承担着"通识"教育的基础课程的任务。它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给予学生心灵的触动与行为的转化。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性,而且此门课程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其受众面非常广泛。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构建"基于发展、知行结合、多元互动"的新模式。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整合课程内容;改革教学和考试方法,真正提升《基础课》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方法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党中央关于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方案的决策和部署,2006年秋季在全国新生中普遍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高质量地落实新课程方案,搞好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实践性、现实性很强的课程,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学主渠道达到预设的目的,真正使大学生在道德上、法律上具备承担各种义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除了教学内容要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和科学性之外,教育者还必须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特点,研究大学生选择和接受教育的特点,精心选择和实施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体系中,法律部分的教学内容非常重要,承担着大学生在校期间法律课堂教育的重要职责。基础课法律教育目标应以法律知识为基本,引导学生把握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理念,进而尊重法律、信仰法律。囿于教学时间所限,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对"基础课"法律的教学方法进行积极探索:重视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建立集体备课和说课制度;有效利用基础课中的"精彩"资源。  相似文献   

18.
<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与法基")课程是当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当中一门主要课程,其主要是对高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的观念,提高基本道德素养与法律认识,解决在成长当中的各类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思修与法基"课程是一门具有鲜明实践性特征的课程,这也是它与其他  相似文献   

1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课程。当前“基础”课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要想切实提高“基础”课的教育效果,必须针对当前“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在准确把握课程定位,深入理解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坚持"三贴近"原则,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手段,才能切实提升课程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