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爱伦·坡在评论中含蓄表达了对奴隶制的看法。他秉承保守的政治倾向:他严厉批判狂热的废奴主义,为南方辩护;赞扬对主奴关系的美化,提议建立和谐的主奴关系,借以强化南方的社会等级,保持南方和联邦的稳定;警告解放奴隶后果严重,会造成南方人财产的损失,动摇整个南方社会的根基。可见,爱伦.坡反对废奴运动,美化奴隶制,表达了对奴隶制的保守观点。  相似文献   

2.
埃德加&;#183;爱伦&;#183;坡在他的早期作品《门泽哲斯坦》中关于种族主义和奴隶制特征描述,流露出对奴隶的厌恶情绪以及对解放奴隶和奴隶革命的深深担忧。以谢林的绝对哲学为参照,进一步指出作者也在努力地追求着他的绝对同一,试图将对抗着的主客观、意识与潜意识综合起来,去发现绝对同一的运作过程。可以说他是通过对人类心理意识的深刻洞察含蓄地表达了他的政治观点。  相似文献   

3.
爱伦·坡在文学创作中提出了"效果说",他强调在文学创作中,要注重每一个细节都要运用恰当的语句体现出来,要求所描绘的事件要与语气效果一致,以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促动读者的心弦。由此而获得特殊的文学艺术效果。本论文从"效果说"针对爱伦·坡作品主题的艺术表现构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死亡"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之一,埃德加·爱伦·坡对这一主题情有独钟,他的许多作品都表现了这一主题。实际上,是"死亡"主题选择了坡,因为坡的短暂的一生历经了诸多亲人的早逝。坡作品中的"死亡"主题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坡的痛苦经历造就了其作品中的"死亡"主题。  相似文献   

5.
纳博科夫在他的文学实践中时刻捍卫着文学作品的"文学性",而其文学创作中的"文学性"与"另一世界"的空间建构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利用巴赫金"审美客体"理论,将纳博科夫短篇小说《木精灵》置于象征主义的宏观框架下,并与其前辈诗人爱伦·坡的作品《乌鸦》进行象征主义式空间对比,以此便可以走向纳博科夫作品所指向的附带象征主义烙印...  相似文献   

6.
读者在关注爱伦·坡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审美观时,在探究他选择“死亡”作为自己作品的主题的意义和内容时,不禁要问他是如何理解和传达他的“死亡”主题的。本文试图以《厄舍古屋的坍塌》为例,通过分析爱伦·坡的创作原则和审美取向,分析其“效果说”理论。并从气氛营造、场景设计和语言构筑等方面来探讨爱伦·坡作品死亡主题的艺术表现构架,看他是如何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形式成功地表现死亡主题的。  相似文献   

7.
比彻·斯托夫人所著的Uncle Tom's Cabin揭露了美国南部惨无人道的奴隶制,写出了黑奴的痛苦、忍耐和反抗.它对美国的废奴运动及南北战争的胜利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文章从其材料的真实性及其宣扬的"爱与反抗"的主题分析该小说是如何激发读者情绪:从对黑人奴隶悲惨境遇深表同情到对食人奴隶制的愤怒直至积极投身于废奴运动之中.  相似文献   

8.
美丽的女性形象通常都会出现在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中,然而可悲的是,这些女性人物在出场之初便会不久于人世。基于此,以《乌鸦》和《椭圆形画像》这两个作品为例,从叙事视角出发分析爱伦?坡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深度研究得出爱伦·坡是一位以男性叙事为中心、女性缺乏话语权、具有男权意识的作家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9.
爱伦·坡文学创作的主题是死亡.他的作品描写了死亡、恐怖、神秘、梦幻和宿命.本文通过对爱伦@坡作品的分析,探讨了他的死亡主题所蕴涵的内容和意义.文章认为,他的死亡中表现了忧郁悲怆之美、恐怖神秘之美和浪漫梦幻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生的渴望,对爱的追求.他的死亡主题蕴涵了他超越人生、追求不朽和永恒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爱伦·坡在作品中把东方描绘成为幸福与智慧的乐园,呈现出一种肯定的、乌托邦式的异域想象;但是,客观存在的东方并没有将其作品中所描述的得到真实的重现,而是成为他反思19世纪美国社会的媒介和对自身文化进行批判的手段。因此,联系19世纪历史文化语境,考察爱伦·坡小说中的异域想象,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十九世纪美国作家对当时的"进步观念"的反思及其复杂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1.
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一株奇葩。他一生命运多舛,英年早逝。生前不为美国文学界承认,无论其私生活、还是其作品都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死后却在欧洲获得殊荣。他的文学创作涉猎广泛,在诗歌、小说、文学评论领域都颇有建树,更是开创了恐怖小说题材的先河。他的恐怖小说情节离奇、结局荒诞。爱伦.坡的小说创作和他的人生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本文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解读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创作心里,揭示其小说背后隐藏的弑父情结。  相似文献   

12.
杨晖 《海外英语》2013,(1):15-16,22
埃德加·爱伦·坡在文学上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其短篇小说中所体现的恐怖的魅力。爱伦·坡深信恐惧源自人的心灵,在其作品中对恐怖的描写也是最引人入胜。他的作品中每一处细节都与恐怖的情节遥相辉映。这些细节彰显了恐怖的魅力,在读者心中的恐惧也使我们意识到心灵深处的隐秘。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埃德加·爱伦·坡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哥特式短篇小说,开创了“心理哥特”小说的先河。同时,在创作理论上他提出了“效果统一论”,并将该原则付诸于他的文学创作实践。文章将该理论应用在对其名篇《丽姬娅》中哥特艺术的研究上,从人物刻画、背景和情节等方面分析与论证坡是如何成功地制造哥特式的悬疑与恐怖。  相似文献   

14.
埃德加·爱伦·坡是十九世纪美国天才的诗人与短篇小说作家,其缜密的逻辑思维与奇特的写作风格,引得无数人争相模仿。爱伦·坡被称为侦探小说鼻祖,其在推理小说中强调精神分析以及寻找人性的弱点,充满着悬念和恐怖。爱伦·坡的写作风格十分奇特,其"哥特式"的作品和耐人寻味的凶杀案都已为人所津津乐道。本文将讨论其创作中高超的悬疑塑造手法,体味其小说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5.
<已知世界>是爱德华·P·琼斯关于美国奴隶制的长篇小说.为探索新世纪奴隶叙述文本的发展方向,文章将小说作为当代奴隶叙述文本,研究琼斯对蓄奴史历史真实和话语建构领域的关注.小说不仅再现了蓄奴史的历史真实,也参与其在话语建构领域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美国杰出作家埃德加·爱伦·坡以其哥特式风格作品闻名,死亡主题是其作品的最大特色。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爱伦·坡生平及其特殊的审美观,本文试图就该主题进行分析,并说明坡选择以死亡为作品主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爱伦·坡小说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与丰富的寓意,一直被视为美国文学的杰出代表,对后世文学创作及学术研究领域均影响巨大。有关爱伦·坡小说的风格、主题及思想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出现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成果。读者们与研究者们通常会给爱伦坡的作品打上"怪诞"、"异端"、"梦魇"……诸如此类的标签。而纵观中国当代文学界,也有一个人被评论家打上"怪诞""异端""梦魇"的标签,那就是残雪。本文主要从怪诞的梦魇叙事与破碎话语方面,对二者进行平行比较,利用已有的丰富的爱伦·坡研究资料,以通常被用来研究爱伦·坡作品的视角,去探究残雪与爱伦·坡的同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美国杰出作家埃德加·爱伦·坡以其哥特式风格作品闻名,死亡主题是其作品的最大特色.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爱伦·坡生平及其特殊的审美观,本文试图就该主题进行分析,并说明坡选择以死亡为作品主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李芙蓉 《文教资料》2014,(21):27-28
本文以美国小说家比彻·斯托夫人的首部反奴隶制著作《汤姆叔叔的小屋》为切入点,讨论主人公汤姆颠沛流离的奴隶遭遇,分析作品中流浪母题和死亡母题对黑人奴隶悲惨命运的凸显,揭露美国南方黑人奴隶制度的暴虐残忍,刻画汤姆仁爱的博大胸怀,彰显基督教博爱和救赎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爱伦·坡"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思想虽然无法获得加缪等存在主义哲学家的认同,但其艺术创作的多维性使其影响远远超出了他所处的时代。《人群中的人》是爱伦·坡最具现代意识的作品,凸显了爱伦·坡对转型期人类社会精神危机的关注,开启了近现代荒诞叙事之先河。小说以隐喻式的城市书写揭示了现代社会生活的虚无荒诞,人与自然(社会)、他人、自我关系的异化,即异化的城市生活场景、虚无的个体身份认同与荒诞的个体生存意识。爱伦·坡对城市人群孤独、虚无的内心世界的描绘,对叙述者与追逐对象追踪动机的探寻,是对社会转型期城市化给游荡者(包括坡本人)带来的空虚与孤寂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