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相对的和谐社会,广义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囊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总体上的社会和谐。现阶段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对小康社会的替代,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现状为基础,并为实现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论生态社会主义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是随着世界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在批判资本主义基础上 ,通过对社会主义的反思而逐步深入、逐步成熟而形成的。在生态社会主义的视野里 ,社会主义经济是顾及环境成本、保持理性增长、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经济 ;社会主义政治是以反资本主义社会力量为主导的 ,追求生态平衡、社会正义和基层民主的政治 ;社会主义对外政策是反对发达国家掠夺落后国家资源、污染落后国家环境的生态殖民主义 ,铲除国际关系上的不平等 ;社会主义目标是建设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这些思想启示我们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经济发展上既要注重经济效益 ,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政治建设上要充分发扬人民民主 ,突出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和主体作用 ;对外政策上要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 ,寻求建立一种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发展目标上要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一个经济繁荣、政治昌明、环境优美、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物质基础上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法途径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分析这些理论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阅读》2007,(12):48-50
1.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上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政治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我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只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个深刻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的转变。这转变 ,不但对经济而且对政策以及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影响和转变都是巨大的、深远的。图书馆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也必然会受到转型社会新的要求的影响和挑战。一、新经济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的新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引导社会向一种新的经济迈进 ,在体制上已严格区别于计划经济 ,在经济运行上 ,在对当前经济发展的目标的选择上和要求上都要比计划经济更实事求是 ,更具有可操作性 ,这是对计划经济的一种否定的批判。也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6.
一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列主义理论发展的历史上,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与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特征和具体运行机制的认识,一直是交织在一起并互为前提、互相作用的。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一直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大基本矛盾双方的关系是完全适合、没有矛盾的。与此相联系,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不再是商品经济,而是单一的计划经济。毛泽东在本世纪50年代中期,认真研究并深刻总结了我国和  相似文献   

7.
正确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党的宗教工作的重中之重,认为要用系统的方法,在思想上、政策上、行政管理上、服务社会上、参与经济建设上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引导,使宗教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市场经济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及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一般,社会主义条件是特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它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较,既在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调节手段上有共同点,又在所有制基础、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关系等方面有着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一、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即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也称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在这一时期,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经济上是五种经济成分(印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并存。其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上的重大突破.但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之间的关系,我国理论界仍然存在着争论,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计划经济是调节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形式,商品经济是物质内容,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形式和内容,这就是说,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第二,认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形态,计划经济是调节经济运行的形式,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经济形态和经济调节方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形态和经济运行方式的关系.第三,认为计划经济是礼会经济制度,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的运行形式.第四,认为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都是社会经济形态.第五,认为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内部的商品性和计划性,商品性和计划性是内在的、历史的和有机的统一.第六,认为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是社会主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论体系。发展这些创新观点和重要思想,对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前进,在新的历史高度上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全局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在这个讲座中只想讲讲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若干基本概念,而不可能展开讨论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许多实质性的问题。当代社会主义社会还不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系列中处于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其经济文化发达水平为资本主义社会永远达不到的那个社会主义社会,而是与资本主义社会并存、与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多方面关系、与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竞赛以及其他形式的斗争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在劳动生产率上争高下问题的提出,就表明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的这种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试论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偏差及其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四项主要职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出现偏差,妨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规范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繁荣和国力的增强,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促使人们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保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社会作用的性质和方向等方面具有共同性,二者在根本意义上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今的世界,社会主义的改革已成为一股强大的世界革命潮流,推动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改革已成为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振兴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直接动力。我们说,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是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是有理论根据的,是已经为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证明了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通过市场的供给需求、价格变化、竞争机制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要靠居于这种经济之上的上层建筑——国家制度的法律、法规来引导、规范、保障和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  相似文献   

17.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特征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体现公平的社会社会主义在理念和制度上优于资本主义的地方,主要就是体现公平。但由于我们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建立了以利益差别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变动加剧,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体现公平,建立一套全社会都能够认同和接受的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准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当然,公平…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有两种历史形态。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社会发展阶段上,不复存在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它应该属于“五形态”中的第五社会形态和“三形态”中的第三社会形态。而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站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它不属于“五形态”中的第五社会形态,而属于“三形态”中的第二社会形态。现实的社会主义是第一形态的社会主义,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性经济关系,是与资本主义“同时态”的社会形态;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第二形态的社会主义,以产品经济为基础性经济关系,是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9.
李达从社会理想维度,阐发了一种生产中合作、劳动者解放、经济上平均、财产上公有的社会理想;从社会制度维度,论证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文化制度,并提出和初步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概念;从社会运动维度,论述了社会主义的进程、阶段性及特性.上述内容,个性化地展现了李达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怎样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分析与论证,构成了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贡献的一大领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学视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是对西方现代社会人的观念的纠正和超越,但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人的自我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经济人到政治人,再到文化人,再到全面发展的人的不断深化过程,表现在社会活动上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一起抓,到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再到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建设"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出人是社会发展终极目的的人本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