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丽梅 《海外英语》2012,(2):175-176
《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是德国著名学者、翻译理论家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贡献给翻译研究领域的一部经典力作。书中就如何制定可靠的翻译标准来对译文进行系统的评估集中进行了讨论,并从功能的视角来审视翻译过程。虽然属于规定语言学范畴,但本书的功劳是不可忽略的,它给我国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该文评论《潜力与制约》的同时,并将其中的观点和实例分析结合一起,从而进一步验证其理据性,以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2.
文本类型理论由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领军人物卡塔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在《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中提出,其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全面客观的翻译批评与评估模式。本文在追溯文本类型理论产生根源及其理论框架的同时,结合呼伦贝尔旅游文本自身特点探讨了如何划分文本类型并展现其功能,并且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制定相应的翻译原则。以期提高该地区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更好地向国外游客宣传旅游景点,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湘南学院学报》2020,(3):69-75
德国学者朱莉安·豪斯将翻译分为显性翻译或隐性翻译,她认为前者适于儿童文学翻译,因为异域因素有助于开拓儿童的视野,丰富阅读。然而,通过对戴乃迭译《宝葫芦的秘密》及其原文进行平行语料梳理,分析译本在海外的接受度,发现:戴译采取了与豪斯相悖的以隐性翻译为主的方法。在汉英翻译背景下,隐性翻译更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的发展,能激发小读者阅读兴趣,同时也有助于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  相似文献   

4.
余小兵 《考试周刊》2012,(54):24-26
本文根据德国翻译理论家凯瑟琳娜·赖斯文本类型理论,以《落花生》的两个译本为例,对其进行文本类型分析,并以此进行翻译批评,最终说明翻译批评不可能是纯粹意义上的内部批评,它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外部因素考查译文的适切性。  相似文献   

5.
1979年之后,翻译与翻译批评进入相对繁荣期。许钧长期致力于翻译批评;他出版国内第一部翻译批评 专著《文学翻译批评研究》,共同组织《红与黑》翻译的大讨论,并主持当代翻译家、批评家和文学创作者有关翻译批评的 访谈和对话。翻译批评逐渐摆脱字当句对、语言转换的局限,朝理论化、跨学科和跨文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郭云侠 《海外英语》2012,(21):113-115
翻译批评是翻译事业中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我国的翻译批评事业却相当薄弱。文学翻译批评是当今译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使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直接指导着文学翻译的具体实践。鉴于文学翻译批评的重要性和薄弱性,以下将参考以江枫先生翻译的《雪莱抒情诗选》为范本,运用王宏印老师对于翻译批评方法之一的文本分析法对《西风颂》这一经典名诗进行分析,旨在挖掘诗歌的审美意味和深层意义,进而阐释江译《雪莱诗选》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刘雨阳 《英语广场》2022,(23):10-13
自翻译批评的概念产生以来,相关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凯瑟琳娜·赖斯的翻译批评理论是文学性译本研究中常见的翻译批评理论。《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其清新隽永的意境和细腻朴实的风格为后人所熟知和欣赏。本文以张梦井的《匆匆》英译文为目标文本,从文本类型和语言要素这两个角度对散文英译进行批评分析。  相似文献   

8.
美国学者阿皮亚在20世纪90年代发表的翻译作品《厚重翻译》中提出了"全面翻译"这一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翻译应与文化,语言学,文学及教育等其他领域相联系."全面翻译"这一理论给翻译界带来了一股新鲜气息.吸引了翻译界业内人士的目光.本文主要围绕阿皮亚的作品《厚重翻译》来阐述他的"全面翻译"理论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9.
叙事学被引入到翻译批评领域,为翻译批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在此之前,已经有部分的学者将叙事学运用文学的翻译,但是很少有作者将其和同性恋文学的作品相结合起来。为了弥补这一遗憾,本文以《荒人手记》和《孽子》的中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叙事时间,视角,节奏的方面结合实例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我国翻译事业的不断发展离不开该领域的专家学者所做的努力。在众多学者中,周领顺教授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在翻译理论和翻译批评研究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翻译领域提供了创新性的研究方向。通过对周领顺教授翻译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翻译批评、翻译观和翻译活动三个方面对其研究做出综述,希望对相关学者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以《德勒兹研究》一书中两篇论文的翻译实践为例证,尝试探讨信息型文本(论文)中的隐喻及隐喻的翻译方法,并提出在"归化"基础上的两种译法。  相似文献   

12.
以《德勒兹研究》一书中两篇论文的翻译实践为例证,尝试探讨信息型文本(论文)中的隐喻及隐喻的翻译方法,并提出在"归化"基础上的两种译法。  相似文献   

13.
《译有所为——析功能翻译理论》(2004)是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代表之一诺德(Christiane Nord)的一本专著,该书对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如赖斯(Reiss)、曼塔里(M?ntt?ri)、弗米尔(Vermeer)等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梳理,并针对译学界对功能翻译理论的批评,提出了自己的"功能+忠诚"的翻译原则,作为对功能翻译理论的补充。该文拟对该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并对其主要理论观点作出一点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德国出现一派翻译理论——功能派翻译理论,其核心是"目的论"。对目的论的评价有褒有贬,在批评的声音中颇具代表性的是:功能派理论不适用于文学翻译。通过比较分析《红楼梦》中"护官符"的两种译文对此批评提出不同的看法:在文学翻译中运用目的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红豆词》是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一首脍炙人口的曲子,曲中饱含深情,给人无限深刻的印象。本文将把杨宪益英译《红豆词》与外国学者D.Hawkes所译《红豆词》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应用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和恩斯特.奥古斯特.格特(Ernst Au-gust Gut)t提出的关联翻译进理论,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译文,兼顾了言者所要传达的信息与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鉴于以上,笔者在文章最后给出了自己关于《红豆词》的理解译文。  相似文献   

16.
自翻译学研究兴起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翻译的本质和过程进行了深度剖析,也有一些学者运用了跨学科的方法对翻译进行了阐释。基于物理学中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类比出"翻译守恒定律",并以汉语回忆录《我的人生》为载体,对其翻译过程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为跨学科的翻译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勇 《海外英语》2014,(15):120-121,129
语料库的发展对语言研究以及与语言研究密切相关的翻译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该文从翻译语料库对翻译批评研究的重要意义入手,重点介绍了适用于翻译批评研究的平行语料库的建库步骤和方法,对语料库的相关应用进行探讨,同时对语料库在翻译研究中的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山海经》在英语世界真正意义上的翻译与研究始于美国学者希夫勒于1978年节译出版的《山海经之神怪》(The Legendary Creatures of the Shan Hai Ching)。到目前为止,《山海经》5部英译本已经逐步打通了其西传与研究的通道。同时近20年来,以法国学者利希特曼为代表的西方学者正逐步对《山海经》进行深入研究,《山海经》在英语世界的影响力正在日趋增加。然而,西方学者的研究视角相对局限,《山海经》在海外的影响力仍需国内学者对其研究成果的主动传播。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翻译受到各方广泛关注,并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然而,翻译领域仍然面临众多问题与挑战,亟待翻译批评进一步深化其理论化与系统化研究。《翻译批评研究》是新时期我国翻译批评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该书从翻译的本质与翻译批评的核心问题出发,结合新的历史语境下翻译与翻译批评的现状,力求探寻翻译批评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建设性意义,为新时期翻译批评的理论建设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文本隔栅是著名翻译研究学者勒菲弗尔和巴斯内特共同提出的理论假设,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一方面,该假设能很好地解释某些翻译现象;另一方面,该假设也可指导相关翻译实践。但目前国内从该理论假设角度来探讨翻译的研究并不多见。文章对《红楼梦》英译时第三人称叙事角度(指人)的处理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汉英语第三人称叙事角度的文本隔栅差异,从而进一步验证文本隔栅假设的现实性和实用性,也为相关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