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社会心理语言学角度看英语言语行为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芒 《怀化学院学报》2004,23(3):105-107
言语行为性别差异是英语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从语音等多方面对男女言语行为的差异进行了总结 ,并从社会心理、社会地位和权力、个人心理、男女生理差别等四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维索伦尔提出的顺应理论,阐释间接言语行为的顺应性: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应。  相似文献   

3.
修辞学是目前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修辞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交叉学科,实现了与语用学、言语修养学、社会心理语言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正确认识修辞学的发展趋势,不仅有利于拓宽学术视野,而且在正确把握语言、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现在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广告语言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尤其在语用研究领域,许多学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析。如杨晓宜将中英文商业广告文本人际意义对比研究[9],莫凡对商业广告中隐性话语的语用研究[5],杨婷对商业广告标题的言语行为研究[7]等等。然而,面对不同的群体,如儿童,年轻人,中老年人时,商业广告语有者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很少有学者将其进行分类探究。本文将从这三个层次出发,结合言语行为的表现形式探析其社会意义,从而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商业广告语,更好地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5.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说话人言语行为的生成发端于说话人的说话动机。本文以汉语中的间接言语行为为研究对象,从存在心理学的视角去观察间接言语行为现象,重在从动机的角度去揭示间接言语行为形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在《修辞学导论》中贯穿始终,具有方法论的意义。王希杰先生以此为基础,限定了修辞学研究的对象、拓展了修辞学的研究方法、建立了修辞学的学科体系。其中,演绎法的引入,极大地提升了修辞学的科学品质。  相似文献   

7.
宋静 《昆明大学学报》2004,15(2):28-30,58
言语行为在言语交际中是非常普遍的,简单地讲间接言语行为就是通过做某一言语行为来做另一件言外行为。间接言语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影响问接言语行为理解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身份背景出发,对影响间接言语行为理解的心理、社会文化模式、社会政治以及社会伦理道德等几方面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非言语行为同言语行为一样具有传递信息、交换思想、表达情感的交际功能,并且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非言语行为的社会功有主要表现在,它是社会关系的标记,是会话组织结构的标记,是交际的语义或内容的标记。  相似文献   

9.
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它包括使用语言的一切主客观因素.语言学家一般把语境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语境即语言内语境,是指语言本身的环境,如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关系、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以及段落、篇章内部的种种关系等;广义的语境即语言外语境,是指使用语言的社会环境和说话时的具体情景以及对话双方的情况如身份、职业、文化素养、社会经验等.王希杰先生在《修辞学通论》中把语境分为小语境和大语境.小语境指的是语言内语境,即上下文;大语境是指语言外语境,包括物理语境、文化语境和心理语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在学习外语或是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常因中英称谓语的差异给实际交流带来困难。为了提高交际能力与语用能力,进一步加深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有必要了解中英称谓语差异,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隐藏在这些语言背后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13.
沙盘游戏采用的是一种非言语的方式,蕴涵潜意识沟通理念。以团体沙盘活动为例,解读沙盘的非言语沟通意义以及沟通的原则方法,剖析人际之间关系处理中心理层面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女性社会称谓缺位现象探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汉语称谓语在中国社会中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演变与中国社会、文化、历史都有密切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社会称谓语在日常交际中出现缺位现象,而由于诸多原因造成的女性社会称谓语缺位问题更显突出。文章就此现象加以概述,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弥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汉语社会称谓变迁的文化心理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今,汉语的社会称谓经历了巨大的变迁。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是汉语社会称谓变迁的三次重要契机。同时,汉语社会称谓的变迁也与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心理习惯以及中外交流的频繁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试图分析心理课中师生言语互动行为,运用C-FIAS对13堂心理课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心理课中师生互动行为的问题有:以教师言语讲授、学生应答居多,接受学生情感最少,教师在接受学生观点与批评或维护权威上表现不一;教师效能与学生知觉到的课堂氛围呈负相关;师生言语互动较少,课堂持续沉默或混乱.据此提出教学改进建议:减少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增加对学生的间接影响,将意义建构交还给学生;熟练运用心理咨询技术激发学生主动言语,提高言语互动效果.运用C-FIAS客观反映心理课的真实状态,开发实用课程并建立系统提高教师言语能力的培训体系,使心理教学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17.
汉语社会称谓变迁的文化心理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今,汉语的社会称谓经历了巨大的变迁。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是汉语社会称谓变迁的三次重要契机。同时,汉语社会称谓的变迁也与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心理习惯以及中外交流的频繁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
言语活动的空间--兼谈修辞学与人类生态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 ,修辞学应当拓展自己的研究空间 ,应当关注人类言语活动的全部过程 ,言语活动的空间就是修辞学研究的空间。而这一空间应包括“裸语言”、“常语言”、“场语言”三个层面。作者期待着新世纪的修辞学也能够拓展到人类生态学的领域中来 ,以利于当代社会精神生态的平衡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言语生成理论,交流中话语夹带言语失误是真实的自然言语的体现。此种失误有规律、广泛的存在于日常交流中。语言学界对言语失误现象的规律及其解释各不相同甚至互相对立。综合言语失误的研究成果,本文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就言语失误的类型、特征、成因、研究方法及其研究的价值作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