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外国商品的不断涌入及中国商品的大量走出,商标翻译愈显重要。而译者作为一个主观的影响因素,在商标翻译中的作用长期被忽略。本文以部分商标翻译的实例为基础,分析译者在商标翻译过程中需处理的关系和平衡的矛盾,着重指出不同翻译理论对译者的影响,并提出译者需提升部分意识以期更好的承担商标翻译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译者是否具有并且发挥较强的主体意识与作用是关乎文学翻译成败优劣的首要条件。原因如下:译者的主体意识与作用使得译文与原文永远"相异、增加或减少";译者在文学翻译实践中追求"无我",但是都难免"有我",可谓是"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译者发挥其独有的主体意识与作用,使得原作在译语中得以"青春永驻"。一言以蔽之,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应当具有并且尽可能地发挥独立的主体意识与作用也是文学翻译走向成功的"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3.
译者的主体意识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体现的一种自觉的人格意识、创造意识和审美意识。这种主体意识的存在与否、强与弱,直接影响着整个翻译过程,并影响着翻译的最终结果。为此,以杨译及霍译《红楼梦》中诗词翻译作为研究对象,从译者主体意识发挥的主客观方面表现出发,可看出译者的主体性必然地体现和贯穿于翻译过程中,而译者的翻译目的、文化取向则影响和决定了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4.
传统译论中的原著中心说使译者一直处于从属地位,译者的主体性作用一直被忽视。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活动是一种交际行为,因而对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在此试图从关联译论的角度探讨译者主体性作用在翻译过程中的发挥,最后以商标翻译为例说明译者的主体性作用在具体翻译实践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以接受美学理论为视野,探讨作为接受主体的译文读者对文学翻译活动的影响。作者认为,译者在开始翻译之前应首先对目标读者在接受能力、期待视野等方面进行预测,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读者的期待视野来选择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接受美学理论为视野,探讨作为接受主体的译文读者对文学翻译活动的影响。作者认为,译者在开始翻译之前应首先对目标读者在接受能力、期待视野等方面进行预测,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读者的期待视野来选择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曾庆玉  陶谦 《考试周刊》2009,(2):132-132
本文主要探讨了商标翻译的一些方法与技巧,并指出商标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语言活动,涉及诸多领域,有许多问题需要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十分注意。  相似文献   

8.
商标是商品形象的代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的质量和档次.商标翻译是译者从自身的审美意识出发,将源语商标词转化为目的语商标词的一种审美活动.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视角研究商标翻译是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商标译者应以读者为中心,考虑受众(消费者)的视野期待和审美情趣,唤醒读者的想象和欲望,从而达到促销目的.  相似文献   

9.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在翻译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西方兴起的女性主义翻译观,颠覆了传统的翻译理论,从性别视角入手,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力争在译作中凸显女性身份和女性意识。中国译论充分肯定了性别身份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一些女性译者也进行了积极的翻译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10.
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要完成翻译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然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受到这样那样的束缚。对译者主体的情感、译者主体的文化取向与译者主体的文化身份对翻译过程中所作的规定与束缚进行分析,旨在为译者在翻译实践中的“再创造”的“度”的把握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