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于永正老师在《教育的两个名字》一文中说,教育虽然很复杂,但从我的老师那本"书"里读出了4个字:"影响"和"激励";而我从教的40多年中也能概括出这4个字:"影响"和"激励"。  相似文献   

2.
对于中国当下教育的看法,坦率地说,我只有四个字:"我不相信"。我不相信中国今天的教育。为什么?因为在我看来,今天我们对中国教育所有的看法也许都起源于一种错误,  相似文献   

3.
王宏富 《考试周刊》2011,(72):169-170
激励是指激发人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外部刺激的影响下,行为者获得每种内部的推动力,始终保持一个进取、愉快的状态。教育教学中的激励,我理解为借助物质和精神刺激因素,调动学生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智力和体力的潜能的过程。西方组织行为学提出了"绩效=f(能力、激励)"的公式,说明了工作绩效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4.
请谦逊一点     
前不久某出版社为我的新著做封面,让我看看样稿。封面上两行字赫然醒目:"一位卓越的教育实践者,一个杰出的教育思想家。"我吓了一跳,赶紧对编辑朋友说:"千万不能这样写!"但编辑朋友说,封面上总得有两句对作者的评价。我说:"实在要写,就写‘一个真诚的教育思考者,一位执着的教育实践人’。  相似文献   

5.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历史教育的艺术同样如此。有效的历史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学会思考,培养情感,获得一生受益的思想。而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考虑到"传授知识""服务考试”.这是很片面的,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有更长远的目标,要考虑服务学生的人生。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服务人生”的思想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6.
“采”“采”辨山东沂水三中王友全中央电视台1995年的"大风车"节目中曾有这样一道"十秒夺魁"题:在两个"米"字上各加一笔,变成两个新字。结果两队的小朋友都改出了"来"字和"采"字,并都被作为正确答案而得到了肯定。其实,能变成"采"字是错误的。"米"...  相似文献   

7.
问:洪老师,听说您的语文教育思想可以用两个“变”字来概括,是吗?答:有人说,我的语文教育思想可以用两个“变”字来概括,我认为是这样的。八十年代初,我提出了变“讲堂”为“学堂”的主张,实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解决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九十年代初,我又提出了变“研究语文”为“学习语言”的主张,实行语文教学本体改革,  相似文献   

8.
【案例】引出有"撇"的字师:找一找,这首古诗里哪些字有笔画"撇"。生A:"农、禾当、午"的字里有笔画"撇"。生B:我找到了"滴、锄、悯、首"。生C:我找到了"汗"。师:小朋友们,他说的对吗?生D:"汗"字里的是笔画"提"。写一写带有"撇"的字师:瞧,有个带"撇"的小朋友和我们打招呼。看黑板上出示的大字格"禾"。我们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A:我发现这个"禾"字的关键笔画在横中线、竖中线。生B:那个"撇"有点短。  相似文献   

9.
脏手妈妈:"瞧你这手,多脏呀!你什么时候看到过我的手像你这样脏?"女儿:"没有,妈妈。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你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头发与智慧在看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的时候,爸爸问10岁的儿子:"你说,一休为什么这么聪明呢?""因为他没有头发呀!""头发与智慧有什么关系呢?""你不是说妈妈头发长见识短吗?"绝对安静老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保持绝对安静,静得连落一根针在地上你们都能听得见。”过了一会儿,全班静下来了,一个男生尖叫道:“扔针吧!”“果然”老师:“小明,你用‘果然’这个词造个句子。”小明:“先吃水‘果’,‘然’后再喝汽水……”老师:“不对,不对,不能将‘果’与‘然’两个字分开!”小明:“老师别急,我还没有说完,整个句子是——先吃水果,然后再喝汽水,果然拉肚子了。”  相似文献   

10.
1948年2月19日,我们部队打下鞍山。老百姓慰问我们一些毛巾和自做的布鞋,也有点钱。党小组长发话说:“哎!党员同志请注意,发了钱,要主动交党费。”我把发的钱,全拿去交党费。党小组长愣住了:“小高,你是党员吗?”“是呀!”我理直气壮:“我都参军快两个月了,怎么会不是党员呢?”指导员走来告诉我:“小高,你是入伍不是入党,不能收你的党费。”接着,他很郑重地问我:“小高,你想入党吗?”我赶紧回答:“我是跟共产党干革命的,我怎么不想入党?”指导员说:“你先给党组织写份入党申请书,中午给我。”我着急地对他说:“指导员,我不识字呀,不会写。”“没关系,你怎么想,就怎么写。”没办法,我就用各种图代字画出一份入党申请书(见上图),内容很简单,只有8个字:“我从心眼里要入党”。这8个字我只能歪歪扭扭写个“我”字,其他字全是画出来的。“从”字,我画条毛毛虫;“心”字,我画颗人心;“眼”字,我画只眼睛;“里”字,我画个梨子;“要”字,我写个别字“咬”;“入”字,我画条鱼;“党”字,我画棵树,上面画个钟,用敲钟“当当”响的声音之意,来代替“党”字。  相似文献   

11.
小时候,因为父亲是老师,家里储藏最多的教育杂志就是《江西教育》,最早学到的四个字也是"江西教育"。看着父亲深夜在油灯下阅读这本书,却不给我讲故事,年幼的我愤愤地指着这本书问父亲:"爸爸,它比我还重要吗?为什么你一有时间就跟它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余青 《生活教育》2009,(7):61-62
“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爱孩子。”这是享誉世界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肺腑之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集中体现在一个“爱”字上:他热爱教育事业,在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岗位上,他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园丁,辛勤地耕耘着,用心去发现心,以爱培育着爱,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孩子们。他的一言一行启迪、激励着我们这些年轻的教育工作者:“爱”是教育的核心,“爱”是我们不竭的源泉,“爱”是教育的最高艺术。  相似文献   

13.
霹雳笑话堂     
《红领巾》2010,(6):9-9
错上加错 小宝:今天老师听写四个字,我错了五个字。姐姐:怎么会?哪四个字?小宝:就是成语“肆无忌惮”,我听成了“四五鸡蛋”,觉得不通顺,就写成了“四五个鸡蛋”。  相似文献   

14.
今天,新来的语文老师笑眯眯地走进教室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叫什么吗?" 只见老师拿出粉笔,转身在黑板上神气地写出两个字——左赟,"啊?左什么呀?""第一个字认得,第二个字不认得。"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叽叽咕咕好一阵,也没有人举手。环视四周,好像没一个人认识这个字。我也小声嘀咕:"依我看,根本就没这个字。"  相似文献   

15.
冯国川 《小读者》2011,(1):47-47
最重要的6个字: “我承认我错了!” 最重要的5个字: “你干得不错!”  相似文献   

16.
谢谢     
总以为,“谢谢”两个字很难说出口。 记得小时候,妈妈经常教育我对人、对事、对世间万物,要用感恩的心说“谢谢”。我对妈妈的教育不以为然:“谢谢”不就是两个简单的叠音吗?“谢谢”不就是一句普通的应酬语吗?  相似文献   

17.
我喜欢托腮看天.那种安静祥和的感觉.是风风火火的我所追求的。有时候上课时我也会偷偷开小差看窗外的天。但在秋姐的课堂里,我做不到。秋姐的课,一个字:“好”;两个字:“精彩”;三个字:“好精彩”。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2月,我中途接了两个班级。批改作业时,按照常规,我总会把优秀的作业本留下来,然后在班级中进行表扬。有一天评讲作业时,有一位学生姓名中有"洁"字,由于"洁"字写得潦草,加上我刚接手这个班级,对同学不熟悉,竟把这个字读成“浩”。同学们一听,有的帮我纠正,有的大笑不已,洁明显有些不太高兴。  相似文献   

19.
通过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使我明白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抓住两个“转变”:一个是学生观的转变;一个是教师行为的转变。 学生观历来都围绕两个字来体现,就是“严”和“爱”。正确的学生观不是把“严”和“爱”截然分开,而是“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我听说过这旬名言:“老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  相似文献   

20.
我有一个只比我大两个月的小表哥,小名叫"逗逗",他是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小帅哥,不仅得到了所有亲戚的喜爱,甚至在女同学中也有极高的人气。他究竟有什么不一般的地方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一、他的小名很多小孩子名叫"豆豆",都是"豆子"的那个"豆",他的小名却是"逗你玩"的"逗"字。这个名字,可真是人如其名哪,他非常的能说会道,经常把我逗得哈哈大笑!不过,我更喜欢叫他“豆芽”“逗仔”“豆包”……哈哈!表哥虽说比我大两个月,可个子和我差不多高。他长得又白又瘦,细脖子、细腰、细胳膊、细腿,简直就像个“白骨精”(偷笑),更重要的是他怎么晒都晒不黑,我羡慕死了!和他站一起,我就是个小黑妞,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