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楚辞》中哪一篇是屈原的绝笔的问题,古今楚辞学者多有研究,虽聚讼纷纭,然早已多集中于屈赋中的《怀沙》和《惜往日》两篇,自清初己多有学者倾向于《惜往日》一篇。建国以来,楚辞学界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已更多倾向于《惜往日》  相似文献   

2.
据《史记·屈原列传》,知《怀沙》为诗人的绝笔(“怀沙”不必解释为“怀石”,而《惜往日》显系伪作)。《怀沙》  相似文献   

3.
《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三年第二期上发表了路百占同志《屈原〈怀沙〉题旨新解》一文(以下简称《新解》),对前人释《怀沙》题旨的两种意见均有疑义,认为“怀沙”本作“怀没”是屈  相似文献   

4.
要考察屈原晚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要以《九章》为主要依据。《九章》是一组分篇独立的诗作,大部分可以确定为屈原晚期所作,它真实地反映了诗人晚期的思想情绪。当然,《九章》并不完全是屈原晚期放逐江南时的作品,其中的《橘颂》是其青年得意时的咏物抒情之作,格调清新明快,不同于屈原其他篇章的沉郁顿挫,并且文中有“嗟尔幼志,有以异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等句子,就可证明这一点。另外,《抽思》和《思美人》两篇都是屈原居于汉北时所作,在内容与风格上都和《离骚》十分相近,同《离骚》有明显的连续性,故写作时代与《离骚》相距不远。除掉以上三篇外,其他六篇可以说是屈原晚期的作品,按顺序便是:《惜诵》、《哀郢》、《涉江》、《怀沙》、《悲回风》和《惜往日》。这里所说的《九章》主要指这几篇。  相似文献   

5.
今本《九章》共有九篇诗歌,按王逸《楚辞章句》,这九篇诗歌的顺序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关于“九章”之意,王逸首先作了解释:“屈原放于江南之野,思君念国,忧思罔极,故复作《九章》。章者,著也,明也。言已所陈忠信之道,甚著明也。”(《楚辞章句·九章》)这个说法不符合作品的实际,是王逸曲义求深,将屈  相似文献   

6.
《九章》诸篇充分展现了屈原后半生的遭际和思想情怀,它和《离骚》 一样,同是考察屈原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的重要文献。其中诸篇在情绪变化上有着内在的连 贯性与逻辑性,《惜诵》、《思美人》、《抽思》仍含期盼之情,《哀郢》、《涉江》是承上 启下之作;而《悲回风》、《怀沙》、《惜往日》则是表达了作者"欲不死而不得不死"的 绝望心绪。  相似文献   

7.
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三十六篇赏析》是一本辅助性的初中语文教学参考资料,收集了对初中现行教材中的六篇诗歌、七篇散文、九篇小说、两篇游记、三篇报告文学、一篇寓言、以及颇具文学笔法的四篇说明文和四篇议论文的赏析文章,作者大多是高等院校的文学教师和富有教学经验的中学语文教师。这三十六篇文章对教师深刻理解教材,丰富备课的指导思想,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是颇有补益的。首先,这本书里有不少文章在对作品的分析中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新意。诸如对《小桔灯》、《藤野先生》的主题的探讨;对《故乡》的两条结构线  相似文献   

8.
《九章·惜往日》有这样两句诗,古今注家似均失其解,这两句诗是: “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沈流。”玄渊,一般解为深渊,例如马茂元《楚辞选·注》者是。那么,此两句的今译,大概如郭沫若《屈原赋今译》所写: “面临着沅水和湘水的深渊,我能忍心地跳下水去。”或者如文怀沙《恩原九章今译》所写: “我曾站在沅湘的水边,那流水好深啊! 我是有勇气忍受个人的痛苦,自沉在这  相似文献   

9.
《怀沙》是屈原诗歌的标题.对它的注释理解,历来诸家各异,为了辨义方便,略举如下:一种说法认为《怀沙》即怀沙石自沉。有几位楚辞研究者持这种观点:朱熹《楚辞集注·怀沙》题解:“言抱沙石以自沉也.”王夫之《楚辞通释·怀沙》:“怀沙者,自述其沉湘而陈尸于沙碛之怀.”  相似文献   

10.
《怀沙》是屈原肯定地作出了死的决定以后的作品,它表达了诗人四个方面的感情:(1)表示决不改变初衷。(2)伤痛不为时人理解。(3)感叹明主贤臣不能并世相遇。(4)决心以一死为后世树立榜样。全文思想悲痛深沉,感情低徊往复,再没有提及对君王的希冀,没有愤激之词,没有恼怒与慌乱。艺术上的思考也绵密精细,臻于完善。但屈原为什么要将这样一篇作品标名为《怀沙》,怀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1.
《湘君》、《湘夫人》(以下简称“二《湘》”)是屈原《九歌》的第三篇和第四篇,它们实际上是同一首诗的上下两章。这是一首抒写“巫者”的失恋之歌.同时也是一曲“节妇吟”。以上是笔者对二《湘》长期思考所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学者们对“怀沙”二字含义的解释一直众说纷纭,主要有“怀念长沙”、“怀沙石自沉”两说。“长沙”作为地名出现在汉代,故“怀念长沙”说实误。本文探讨“怀沙”作为标题的来源,认为《怀沙》标题不是屈原自己所加,而是后来《楚辞》的编辑者根据屈原怀沙石自沉的历史传统说所加。因此,“怀沙”的含义应是怀抱沙石自沉。探讨“怀沙”主旨,应题避开。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是高中语文课本中惟一的一个戏剧单元 ,四篇文章都是典范之作 ,各篇风格特色独具 ,特别是《雷雨》和《茶馆》这两篇中国现代戏剧更是具有代表性。小说分为通俗小说和严肃小说 ,我把“通俗”和“严肃”这两个词分别套用在《雷雨》和《茶馆》这两篇戏剧上 ,把《雷雨》看成是“通俗戏剧”的典范之作 ,把《茶馆》看成是“严肃戏剧”的奇葩。分析如下 :一、两剧的情节一张一弛《雷雨》剧情激烈、完整 ,高潮迭起 ,戏剧性极强 ,全剧场面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剧情由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贯穿 ,人物之间的联系如同蛛网 ,六人之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屈原辞作的全面考察和对《橘颂》文本的深入解读,并着重对《橘颂》乃屈原二十岁行冠礼时仿《士冠辞》而抒怀的说法进行了分析、驳难,认为《橘颂》实当为屈原生命的最后阶段所作,其作时大约与《怀沙》、《惜往日》相后、先.  相似文献   

15.
流传至今的《怀沙》有三个版本系统,因此造成了一些异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怀沙》的部分异文进行了辩正。  相似文献   

16.
<正>《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一单元课文是围绕"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行组织编排的,共有四篇文章,分别是《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有四个模块29篇文章。《荷花》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17.
敦煌遗书P.3808正面为《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以下简称《讲经文》),经向达先生校录刊于《敦煌变文集》中。姜亮夫先生在其大作《莫高窟年表》中九三三年条下,有札记论及该卷,鞭辟入里,但限于体例,惜其过简。笔者不揣愚陋,略申己意,以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8.
《怀沙》是屈原肯定地作出了死的决定以后的作品,它表达了诗人四个方面的感情:(1)表示决不改变初衷。(2)伤痛不为时人理解。(3)感叹明主贤臣不能并世相遇。(4)决心以一死为后世树立榜样。全文思想悲痛深沉,感情低徊往复,再没有提及对君王的希冀,没有愤激之词,没有恼怒与慌乱。艺术上的思考也绵密精细,臻于完善。但屈原为什么要将这样一篇作品标名为《怀沙》,怀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9.
胡晓风 《生活教育》2011,(12):37-41
《同舟共进》2011年第1期刊发了周正章先生《陶行知当年的“深思”与“多虑”》一文,谈及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主持编辑、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陶行知全集》(下文简称川版全集)10卷本时,编委内部就是否收录陶行知《关于社会改造的提案》和《读列宁传》两篇文献有截然不同的意见。周先生表示是他的“意见被采纳,这两篇颇有争议的文章收入了《陶行知全集》”。  相似文献   

20.
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以下简称《意》文)和《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以下简称《哥》文),这两篇揭露美国社会丑恶现象的短篇小说,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先,两篇小说有共同的时代背景,表达了共同的主题。两篇小说都创作于1870年,正是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5年。此时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