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卫星通信、遥感技术、直升机、生命探测仪、爆破技术、野战医院、心理干预、房屋隔震、地震预警等高新技术及产品在汶川抗震救灾过程中所起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论述,着重指出高科技产品是抗震救灾的"利器",我国科技救灾工作既要重视传统救灾工具和手段的使用,又要有针对性地研发专用抢险、救灾、救援等器械,特别要大力研发使用与此相关的高新技术及产品,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引文数据库,检索2008年发表的汶川地震论文在2008~2009年的被引频次,分析了相关论文的高被引学科分布,得出地学、医学、建筑学类等期刊的被引频次较高。在此基础上,分学科对高被引论文进行了探讨,再现了科技期刊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娅玲 《科教文汇》2008,(32):277-277
汶川地震中的媒介报道形式丰富多样,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是中国大灾难新闻报道的大发展和大突破,对中国灾难新闻报道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秋科苑》2008,(13):1-1
“5·12”这组数字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绝对是个梦魇般的日子。自从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后的日日夜夜,我们为昔日的青山绿水在地震的来临的霎那间化为残垣断壁而唏嘘不已、泪流满面;我们为遇难的同胞扼腕叹息,哭干了眼泪。  相似文献   

5.
"5·12"这组数字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绝对是个梦魇般的日子。自从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后的日日夜夜,我们为昔日的青山绿水在地震的来临的霎那间化为残垣断壁而唏嘘不已、泪流满面;我们为遇难的同胞扼腕叹息,哭干了眼泪。  相似文献   

6.
藏族知名教育家巴登尼玛教授的学术专著《尊言论—汶川地震灾区文化重塑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一书,以汶川地震灾区文化重塑与和谐社会建设为个案,用翔实的考察资料,从文化、社会、教育等人类生存要素的分析入手,探寻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规律。提出了文化研究之中的尊严研究,尊严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基础,对教育涵义新的解读等理论和方法。提醒人们从灾后重建的反思中构建灾难意识、防灾救灾的全民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尤其能使广大读者通过本书的阅读理解教育的尊严,树立为造就尊严的人而坚守尊严的教育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地震是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论述了地震科学研究的基本现状。目前,科学家对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已大致了解,对长时间尺度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可以做出较准确的评估,但对某个地震在发生前给出准确预报,还存在巨大的困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地震地质研究给予了长期稳定的支持,并在近年来加强了与地震等自然灾害相关研究的支持。地球科学部优先发展领域中,对大陆动力学给予了高度重视。近期应加强对汶川地震后得到的宝贵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研究;中长期内应对大陆动力学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加强投入,以期在今后地震研究中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大地震给四川旅游业带来严重的破坏和影响,特别是龙门山沿线的部分旅游景区更是毁灭性创伤。文章就地震灾害对旅游业的影响进行了可观分析,并就如何进行地震灾后的旅游复兴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汶川地震纪念馆基本功能要求所具有的物质精神双层含义,在建筑空间设计上进行思索这一精神载体。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灾后面临着极其繁重的农村恢复重建的任务。文章在分析了灾区农村恢复重建的基础及条件后,提出在重建中应坚持尊重自然、尊重农民,保障生计、保护生态,自建为主、统建为辅,规划优先、建设分步等原则,并且要妥善解决原地重建与异地迁建的关系、恢复重建的项目时序、民族传统与地方特色的保护等问题。文章最后从组织实施、资金筹措、技术服务和建材供应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灾区农村恢复重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世界首富、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最近在接受美国《商业周刊》采访时指出:“我们在进行一项新的发明或革新之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这项发明或革新能否比传统的能够达到同样目的的产品更简单、更方便,这是发明创新能否获得巨大成功、能否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关键。” 比尔·盖茨在这次谈话里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信息时代新产品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简便,简便是现代发明的最高境界。”这一点其实也正是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霸主的奥秘。我们的发明家在发明新产品之时,如果能够从信息时代对…  相似文献   

12.
问责是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之一,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是中国媒体建设问责制度的良好契机.本文对国内五份主要报纸媒体中有关汶川地震的11515篇报道按照问责主题进行了二次主题抽取,对抽取出的249篇报道进行了主题词统计和分析.调查发现:国内媒体已经开始建设问责制度,不同的媒体由于定位和特征的不同,在问责主题的选择上也有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应协同媒体在灾害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并提高问责的功能和效能,促使媒体在危机沟通中发挥积极主动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马国栋 《学会》2009,(5):3-6,28
5.12汶川地震带来了一次罕见的自然危机。环境非政府组织应急而行,主动承担起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社会责任,以积极的姿态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这无疑为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风险应急和治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该文试图展现地震及震后环境非政府组织救灾行动的基本形貌,并对其表现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对区域旅游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向农  延军平 《资源科学》2014,36(8):1652-1659
发生于四川省西部的"5·12"汶川大地震,给所处区域的旅游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为了分析汶川地震对该区域旅游业的影响,本文在四川省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这两个区域尺度上,运用灰色预测方法和灰色关联度方法,从旅游业总量指标、年度特征和季节特征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汶川地震对两个区域旅游业影响的阶段可划分为四个时期:震前平稳发展期、震中急速下挫期、震后努力恢复期和恢复之后发展期,不同区域恢复期持续的时间不同,四川省为1年左右,而阿坝州为3年左右;2汶川地震对不同区域尺度受灾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存在差异,灾后1年内汶川地震造成四川省旅游业总收入减少186.94亿元,游客接待量减少1.84亿人次;灾后3年内阿坝州旅游业总收入减少114.62亿元,游客接待量减少0.13亿人次;3汶川地震对四川省旅游业的季节特征影响不大,而对阿坝州旅游业的季节特征影响显著,可见地震对小尺度区域旅游季节特征影响更明显,地震3年后阿坝州5月和6月的游客接待量明显增加,说明对地震灾害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能有效促进灾区旅游业的快速恢复和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第二军医大学学报》于汶川大地震后在工作条件艰苦、时间紧迫、情况复杂的状况下1个月顺利刊出了2期汶川大地震医疗救治专题报道,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具体组稿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6.
灾后心理救援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8.0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使毫无准备的灾区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也使受波及省市的人们陷入焦虑恐慌的巨大心理压力之中。在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救灾过程中,心理救援工作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便旨在讨论如何理性的实施心理救援,使心理救援工作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全球变暖”为主题,运用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中的借言次系统对国内外两家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目搬(我国的《中国日报》和美国的《纽约时报》)中的新闻转述引语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一方面,在三种借言介入的投射方式中,直接投射的数量在《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使用得最多;另一方面,《中国日报》所使用的三种借言投射方式均多于《纽约时报》报道。由此可见,《中国日报》体现的客观介入较多,更倾向于客观引用被引述者的言语。  相似文献   

18.
梁禄金  乔强 《现代情报》2009,29(1):221-224
汶川大地震对中国是一次巨大的冲击,这一事件多元的影响会逐渐显现出来。从信息角度看,大地震也为中国政府提供了推动政府信息公开重大改革的机会,本文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方法和意义,叙述了信息公开对于中国未来深化政府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的民主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5.12汶川大地震相关研究文献的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源,对我国汶川地震后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研究,旨在为我国政府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防震减灾、国防建设等领域提供详实可靠的震后相关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并试图通过本研究推动我国地震预测、防震减灾、工程抢险、医疗救援、卫生防疫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5·12”汶川大地震中的政府信息公开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顺利实施树立了一个典范。如何以此为契机,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让政府信息公开从“范本”走向“常态”,是大地震留给我们的思索之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方式和程序、监督保障制度等作了全面的规定,但仍存在立法位阶低,“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确,与《公务员法》、《保密法》、《档案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不衔接等问题。为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