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根据《苏州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行动计划》,全市坚持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乡村文明为目标,大力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工程”,积极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强化政府行为,保证农民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一)召开专门会议现代农民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市现代农民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工程的意见》和《关于增…  相似文献   

2.
发展农村高等教育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适用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各地各高校积极响应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通过推进农村职成教育和农民培训、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水平、实施各类人才工程等措施,充分发挥教育和科技优势,主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发展农村高等教育 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适用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各地各高校积极响应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通过推进农村职成教育和农民培训、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水平、实施各类人才工程等措施,充分发挥教育和科技优势,主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发展农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奠基工程。因此,要积极探索农民教育的模式,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农民。  相似文献   

5.
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必须培育现代化新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整体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我市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强农民培训工作,推动传统农民向"懂技术、会生活、善经营"的新型农民转变,我校从2009年9月开始实施以青年农民、乡镇企业职工为主要对象的技能、学历双提升教育。做好班主任工作是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信誉、促进新农村农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之一。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视野下的农民生态伦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要求加强农民的生态伦理教育,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先导工程之一。文章立足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农民的生态伦理现状,对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加强农民生态伦理教育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陶冶农民情操。农村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农村教育的发展创新,才能提高农民素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可持续推动农村建设新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陶冶农民情操.农村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农村教育的发展创新,才能提高农民素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可持续推动农村建设新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9.
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新时期农村农业的总抓手。社会主义新农村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五方面,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中,除做好村容、村貌的整体建设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化素质,更新他们的观念,提高他们的科技管理水平,培养他们成为新农民,才能宴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目标。在新农村建设中农广校要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充分发挥体系健全、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的优势,以远程教育培训体系为依托,对农民进行大规模的科技培讥和多层次的学历教育,为提高农民素质发挥重要作用。农广校是符合国情民情、行之有效的农民教育培训形式,是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那么在新农村建设中农广校应怎样发挥自身的作用呢,笔认为应该实施“四大工程”。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其中新型农民培养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新型农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而且还影响建设新农村的进程。农民教育在新农村建设具有先导性作用和基础性地位;文章以广东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民教育培训需求为研究中心,初步分析了现阶段广东农民教育需求特点,并从新型农民培养的视角提出农民教育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需要培养一大批"三农"专业技术人才和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作为支撑。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开放大学在办学理念、教育内容、开放作为、办学实践等方面的建设提出新要求。建设河南开放大学,在农科方面要立足于服务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需求和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建设面向"三农"的"河南三农教育网"、教学和学习资源,以及探索"直接学习支持服务"教学模式、开展"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等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创新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按照“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原则,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是传播科技文化的桥梁,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要求,能帮助大学生认识成长的正确道路,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社情、农情和民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新形势下要努力创新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3.
致力于中国农民素质教育是电大系统实施网络教育必须担负的历史使命,基层电大接轨农村、服务农民是开放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农村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现状和农民个体活动呈现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等形态,决定了各地基层电大在向农村和农民实施开放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于教育观念、教育技术以及教育中远期目标上紧紧把持和谐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自考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途径。自考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器:一是有利于快速开发新农村建设中所需之人才资源;二是有利于促进新农村新农民继续教育的发展;三是有利于快速构建新农村全民学习型社会。最后思考了自考如何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措施:一是要增强自考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时代使命感;二是要建立适应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自考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适应需求,才能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才能使这种教育变得生动有效,这是远程教育的本质规律决定的。因此要想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必须重视远程教育对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这一直接意义的实现,必须加强适用农民的远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必须加强适用农民学习的资源开发,必须突出服务的理念,加大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试论自考面向“三农”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考面向"三农",具有推动新农村建设和自考自身发展的双重作用:其一,自考面向农村是建设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其二,自考面向农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其三,自考面向农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兴农业的重要举措;其四,自考面向"三农"是自学考试自身发展的理性诉求。  相似文献   

17.
周敏  夏金星 《职教通讯》2012,(16):38-41,45
为了探索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将高等教育资源输入广大农村,2004年教育部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门为农村第一线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和基层管理人才。经过八年的实践,这项计划为农村基层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但也出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提出四点建议:健全基层选拔制度;强化教学过程的落实,保证培养质量;调整师资结构,平衡专业发展;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习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农民教育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提高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可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顺利转移,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并能有力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政府应积极加大农民教育专项资金投入,增强政府主体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各种管理机制,提供全方位的农民教育培训、就业服务体系,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推动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发挥高等学校的优势,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智力基础,提供人才支撑和科技服务。加强和改进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农村教育是培育新型农民最基本的阵地。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有严重的“离农”倾向,这有悖于新型农民培育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因此,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着眼,从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型农民的需要出发对农村教育进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