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璐 《中国广播》2008,(7):82-83
“汶川地震”的惨烈情景至今刺痛着中国民众的心灵。在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面前,中国民众表现出无疆大爱与民族凝聚力;党、政府和人民军队发扬了至高无上的人本精神,紧急启动国家一级重大灾害紧急响应,高效率地领导和指挥抗震救灾活动。重大灾情考验着中国新闻媒介的社会良知、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也是对新闻媒介在重大灾害中能否有效建构应急机制的考量。  相似文献   

2.
《陕西档案》2009,(2):9-9
日前,14万件完成数字化处理的“广东侨批”分别由江门市、梅州市和汕头市三家国家综合档案馆接收进馆。同时,我国第一家专门收集侨批档案的档案馆——潮汕侨批档案馆暨汕头市档案馆分馆在汕头市成立,长期游离于档案馆之外的侨批档案从此被纳入国家档案资源系统。  相似文献   

3.
灾后反省制度——对于我们这样处于转型期中的国家,是极为必要的。报载:一些专家们针对每当灾害来临,国家机关“‘九龙治灾’,各干各的”——除非“总理任总指挥”这一“旧有难题”,提出要“创新救灾体制”。其办法却“不外健全立法、加强现有协调机构”和“建立新部门”(减灾部)。  相似文献   

4.
5.
2009年5其17日16点24分。湖南省株洲市闹市区的高架桥轰然倒塌,一个个桥墩,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砸向桥下的车辆和行人。塌桥悲剧共造成16人受伤,9人死亡,24台车辆受损。  相似文献   

6.
王亮 《中国广播》2008,(7):56-58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别直播《汶川紧急救援》从5月12日19:00起,开始24小时无间断直播,直击灾情,传递温暖,中国之声被灾区群众称为“生命的电波”。地震发生后,中央台军事记者王亮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他是第一个冒着生命危险随部队乘冲锋舟并徒步进入震中汶川映秀镇,并最早从现场发回报道的媒体记者。进入灾区工作以来,他几乎走遍了震中最危险的地段:  相似文献   

7.
5月27日,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在《报摘》的“抗震救灾英雄谱”专栏中连续播出三篇录音报道,分别介绍了穿越死亡之线的济南军区某部红二团、组织部队进行生死挺进的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李亚洲、奋战在一线的都江堰市检察长何淼的感人事迹。在当前抗震救灾任务十分紧迫、各方信息众多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8.
媒体在灾害新闻的采写报道方面还存在一些缺失,其中主要的是“失声、失言、失实、失范、失伦”.  相似文献   

9.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发生6.5级地震.正当全国人民心系灾区群众、呼吁抗震救灾之时,“郭美美被抓”的新闻犹如一枚“重磅炸弹”投向了充斥着悲恸情绪的舆论场.借此时机,中国红十字会(以下简称红会)再度出面澄清,以示清白.在过去的三年里,每每出现重大灾害,人们自然想到红会,而提及红会,就免不了带上“郭美美”.可以说,“郭美美事件”反复搅动的舆论场,直接侵蚀了红会的公信力.在网络舆情领域,由于网络的关联聚合作用愈发明显,涉及同一主体的舆情反复现象已经成了摆在社会管理者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5月9日,一场以“凝聚人道的力量”为主题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宣传活动”在北京地坛公园举行。本次活动是中国红十字会纪念“5.8红十字博爱周”和“国家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之一。活动旨在弘扬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提高群众自救互救意识,推广和宣传红十字应急救援救护工作。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彭佩云会长、常务副会长江亦曼、副会长苏菊香出席了活动,国务院应急办、民政部、教育部的有关领导也应邀参加了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1.
日前,14万件完成数字化处理的“广东侨批”分别由江门市、梅州市和汕头市三家同家综合档案馆接收进馆。同时,我国第一家专门收集侨批档案的档案馆——潮汕侨批档案馆暨汕头市档案馆分馆在汕头市成立,长期游离于档案馆之外的侨批档案从此被纳入国家档案资源系统。  相似文献   

12.
我国早在2006年出台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作了规定,媒体作为影响大众的工具,肩负着引导舆论的社会责任,如何做好重大灾害性突发事件的媒体应急报道,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特别是作为离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地最近或与发生事件有关联的地方媒体,既要把握好报道时机,追求报道的真实性和认同感,又要注意舆论引导、把握传播方向,与各个方面协同作战、密切沟通,还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握报道尺度。更好地报道突发事件,是摆在地市报人面前的一道生动课题。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家紧急图书馆”是为应对疫情期间公众基本文化诉求的一次有益尝试,其提前关停引发了对于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合理使用制度的思考。在无偿提供作品的合理使用制度失灵之时,不妨引入适当付费的公共借阅权制度以保障作者利益、促进数字图书馆长远发展。数字图书馆公共借阅权以权利的保护与限制为双重内核,有着扎实的学理基础和显著的社会利好,存在现实的立法实践,对我国图书馆事业意义非凡。在引入数字图书馆公共借阅权时,还应基于我国现实,对于适用范围、补偿金分配等进行本土化改造。  相似文献   

14.
罗学敏 《记者摇篮》2008,(12):35-36
第一时间发布重大突发事件消息,犹如皇冠上的宝石,是所有新闻媒体追求的至高荣誉,因为它集中体现了媒体的新闻理念和采编、应急处置、传播手段等综合实力。一旦某一媒体成功夺得某一重大事件的“第一发布权”,就会成为人们和业界关注的焦点,并将和这一事件一起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半个多月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以及海内外同胞、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下,人员搜救、伤员救治、通讯、道路抢通、物资调配抢运、卫生防疫、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等一系列紧急救援措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此次地震救援过程中,心理干预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6.
2011年4月2日,交通运输部召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全国高速公路通信光纤联网工程方案和部机关信息化运行维护整合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一、以选题策划推动常走真转。新闻选题策划是做好主题报道的基础。选题策划组织到位.记者采访就比较活跃。我台新闻综合频率先后策划推出的“科学发展在宁波”“科学发展成就辉煌”“感受新变化喜迎十八大——科学发展宁波实践微调查”等30多个大型专题采访活动.都事先明确了新闻采访主题,让记者清楚地知道下基层采访的主要目的,知道应该怎么写,反映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8.
柳静虹  黄明 《大观周刊》2011,(16):247-247
我国是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这对我国灾害救助工作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2008年“15.12”汶川特大地震对我国不仅仅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最重要的还是我国地质灾害救助经验的一次丰富积累。笔者通过对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江油市的灾害救助实况和两年来的灾后重建进行思考研究。分析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灾害救助中的一些新特点和欠缺之处,并尝试对我国灾害救助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9.
2012年8月8日。60年一遇的强台风“海葵”正面袭击宁波。造成了11县(市)区的136个乡镇受灾。面对强台风来袭。宁波整座城市严阵以待,防台预案及时充分,减灾措施迅速有力,使这座城市在狂风暴雨中表现出极为难得的从容镇定。而在这个过程中,宁波媒体的众多记者奔赴一线,深度关注抗台救灾的全过程,及时传达政府部门的声音,为市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信息,同时深入挖掘市民群众发扬大爱精神、守望相助的感人事迹。全面传递“正能量”,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20.
熊萍 《声屏世界》2008,(7):29-30
——我们的主播在面对重大灾害,面对惨象和模糊的血肉时,如何掌控内心的感情,是激动不已,还是平静从容,抑或以旁观者口吻理性地播报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