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论西夏陵区北端建筑遗址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陵区北端建筑遗址既非王室祖庙,也不是仅与西夏陵有关的佛寺。确切地说,这应是一处安放有西夏帝后神御的佛寺圣容寺,是西夏统治者模仿宋朝在寺院为祖先设置神御、神御殿的做法,同时吸取吐蕃民族“佛、祖合一”的思想而创建的。  相似文献   

2.
乙未之际,在台湾地区诗歌中出现了大量关于华夏祖先的文学书写,涉及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等人,几乎呈现了完整的树状华夏祖先体系。乙未之际台湾地区诗人,在诗中或者以华夏子孙自居,或者采用华夏祖先的名字来命名大陆,或者推崇和向往华夏祖先之世,或者传承关于华夏祖先的集体历史记忆,表现出了强烈的对华夏祖先的认同意识。这种文学现象的产生,源于乙未割台的历史背景,以及台湾地区诗人因反抗外敌侵入而日益增强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3.
《文山学院学报》2014,(5):37-41
先秦及秦汉时期,中原华夏人群对西南和西南社会的认识了解,是伴随着华夏认同与华夷边界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形塑的,巴、蜀不同族源故事的讲述即其明例。从土著族源的"淡化"、"失忆"到"华夏共祖"及共祖祖先们在巴蜀地区遗迹、"记忆"的重新发现,巴蜀在血缘、空间、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认同上被逐渐吸入华夏。华夏西南边缘从最初的巴、蜀进一步移到后来的"西南夷"地区,反映随着华夏政治力量扩张,"新边缘"不断地调适,最终在经济和文化上不同程度地加入了华夏群体。  相似文献   

4.
《诗经·鲁颂·閟宫》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全诗共分为九章,文章结构清晰,是以歌颂鲁僖公祭祀、军功为中心的鲁国建国发展的历史史诗。诗歌主要对"国之大事"之祭祀与军力进行展示,并且改变以往"颂诗"颂神颂祖先为主的风格,歌颂当朝君主。作为史诗具有极为宝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舞动的北京"是一座奥林匹克的里程碑.它是用中华民族精神镌刻、古老文明意蕴书写、华夏子孙品格镌就出的一首奥林匹克史诗中的经典华章;它简洁而深刻,展示着一个城市的演进与发展;它凝重而浪漫,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情思与情怀.  相似文献   

6.
“舞动的北京”是一座奥林匹克的里程碑。它是用中华民族精神镌刻、古老文明意韵书写、华夏子孙品格铸就出的一首奥林匹克史诗中的经典华章;它简洁而深刻,展示着一个城市的演进与发展;它凝重而浪漫,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思想与情怀。在通往“北京2008”的路程上,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了与<宋史>中"午腊蒻山"相时应的西夏文形式,这个西夏词见于<天盛律令>和<圣立义海>,读若Oranya,意思是"黑山".作为西夏黑山威福军司驻地,"午腊荔"位于河套以北的阴山山脉,在13世纪初被蒙古攻陷,蒙古人称之为"兀刺海"城.此前有一种通行的看法认为黑山威福军司驻地在西夏西北边陲的额济纳旗,这可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刘禹锡是自居易的老朋友,初中语文课本上有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就是他与自居易的唱和之作。诗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更是千古名句。刘禹锡的祖先是匈奴人,他家本不姓刘,直到他的七世祖随着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才改成汉姓。也许就因为刘禹锡的  相似文献   

9.
“舞动的北京”是一座奥林匹克的里程碑。 它是中华民族精神镌刻、古老文明意蕴书写、华夏子孙品格铸就出的一首奥林匹克史诗中的经典华章。 它简浩而深刻,展示着一个城市的演进与发展。它凝重而浪漫,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思想与情怀。 在通往“北京2008”的路程上,人们将通过它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洪洞县广济寺的大槐树,历尽沧桑,至今已有数百年。如今,这颗大槐树已成为许多人“寻根问祖”的标志物。“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这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民谣并非虚妄,而是我国明初大移民的真实事件。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民族,瑶族具有强烈的"同源共祖"的祖先崇拜意识。在不同叙事场域和时空场域中,瑶族的祖先崇拜意识呈现出不同的表征形态。瑶族民间叙事文本《评皇券牒》和"华夏"文献典籍共同建构了瑶族盘瓠祖先崇拜的各种神奇传说;而在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历史叙事中,蚩尤被认为是瑶族各支系共同的祖先。在广西金秀大瑶山五大瑶族支系中,瑶族虔诚的祖先崇拜意识表现出杂糅多样的文化表征形态,既具有瑶族共通的"同源共祖"的祖先崇拜记忆,又具有各自特色鲜明的"家族祖先"崇拜观念。这种复杂的祖先崇拜既是大瑶山瑶族自我认同的身份表征,也是自觉融入瑶族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表征,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彰显。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史诗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以西方的史诗概念来衡量东方农业民族的史诗。史诗本应是一个民族历史的诗体叙述。对于东方农业民族而言 ,农业史是史诗的重要内容 ,土家族的《摆手歌》提供了东方农业民族史诗的范例。据此 ,《诗经》中讲述周人的起源史、农事史、迁徙史、西周开国史的叙事诗 ,是周人史诗的主体部份 ,相关的颂神诗则是史诗的副歌。周族的史诗并非只有已经被人们认识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为数不多的几篇 ,《七月》、《周颂》、《大雅》及《小雅》中的部分颂神诗是周人祭祀祖先、演唱祖先史迹的诗歌 ,是周人史诗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商、西周青铜器其纹饰种类繁多,但以玄鸟为祖先的商人为什么没能在商青铜器上大量铸有以凤鸟纹为主题的纹饰,而不是以玄鸟为祖先的西周人却极大地发展了以凤鸟纹为主题的纹饰。青铜礼器多是祭祀之器,商周人观念认为要沟通人神,必须要依靠民间有异能者,即巫觋,而巫觋通天地要依靠一定媒介,动物就成为最早的媒介。而商人以玄鸟为祖,其祖神合一的观念就决定了鸟不可能担当媒介物,故凤鸟纹为主题的纹饰不可能大量出现。而西周祖先起源上有鸟类的护佑,其祖先又不是玄鸟,故而在商人基础上大量出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舞动的北京“是一座奥林匹克的里程碑。它是用中华民族精神镌刻、古老文明意韵书写、华夏子孙品格铸就出的一首奥林匹克史诗中的经典华章;它简洁而深刻,展示着一个城市的演进与发展;它凝重而浪漫,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思想与情怀。在通往“北京2008“的路程上,人们将通过它相约北京,相聚中国,相识这里的人们。  相似文献   

15.
杨梓的《西夏史诗》讲述了西夏国从诞生到消亡的整个历程,在这一段历史的路程中,党项人们经历苦难挫折,仍然坚守信念,执着寻找神示的家园,一个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居所。诗人向我们展示了西夏人追索家园的坚定与执着,同时也为我们今天的人实现内心的充实与安定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遵从心灵选择的处所。  相似文献   

16.
用“叙述英雄冒险事迹”的定义来衡量,《诗经》中没有史诗,但如以“英雄诗”相取,《大雅》中有五首,其中的《生民》、《公刘》、《绵》歌颂了周人的祖先对农业的贡献和迁徙创业的历程。西周史诗与荷马史诗有明显的不同倾向,一崇尚流血的英雄主义,一推尊首领的勤劳精神。农业化的精神体现在《诗经》的饥劳之歌中,土地制度不断变化,农人一直生活得很艰辛,劳动的欢乐少见,而饥馑的忧患甚多。以农耕为本,必然反对战争和徭役。安土重迁、骨肉相附,是农业化造就的民族性格,《诗经》中蕴含的反战情绪和忧患意识一直贯注在后来的诗歌中。  相似文献   

17.
青铜礼器多是祭祀之器,商周人观念认为要沟通人神,必须依靠民间有异能者,即巫觋,而巫觋通天地要依靠一定媒介,动物就成为最早的媒介。商人以玄鸟为祖,其祖神合一的观念就决定了鸟不可能担当媒介物,故凤鸟纹为主题的纹饰不可能大量出现。西周祖先起源上有鸟类的护佑,其祖先又不是玄鸟,故而在西周时期青铜器上大量出现以风鸟纹为主题的纹饰。  相似文献   

18.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华夏族即形成对远古中华历史文化认同观念--黄帝是华夏族的共同始祖,尧、舜等人是华夏族的共同祖先.中国谱牒认黄帝、尧、舜等人作"远祖",是对这一认同观念的继承.  相似文献   

19.
畲族:全家拜“盘瓠祖图” 福建、浙江,江西的畲族人的年初一那天,全家拜“盘瓠祖图”,由年长的人对孩子们讲述自己祖先的光荣事迹,勉励后辈努力生产,以维护祖先的荣誉。 侗族:“打同年会” 黔桂地区的侗族同胞在过春节时村落之间要举行“六笙”比赛,比赛时宰牲摆宴,男女对歌,  相似文献   

20.
正本课教学,我采取的策略是让学生自己看课文和课外辅助阅读材料(课前教师可提供一部分),课堂上,通过神话传说和具体历史例子推出结论,完成教学目标。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华夏之祖"的教学。一、把握重点难点,深入浅出"华夏之祖"一节的内容比较简单,内含神话传说的元素较多,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是教学的有利之处。但是,该内容属于华夏文明之源,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实是根本,虚以实为本,虚乃合乎实之推理,虚是年代久远和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