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平先 《家教指南》2007,3(6):59-63
本文通过文献调查和比对佛经与造像,分析了莫高窟北朝时期降魔变的经典依据及其渊源.  相似文献   

2.
蜀人苏兆祥于1925年偶得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唐观音绢画一幅,悉心珍藏.其后此画历经日本人、美国人索求,都无果而终,其间(1935年)此画在南京首次展出.1951年,唐绢画捐献川西文物局,2年后(1953年)抵京保存至今.  相似文献   

3.
初唐以降,敦煌石窟诸多经变在绘制位置上日趋固定,某些经变相互间逐渐形成一种空间搭配关系。其中西方净土变与药师净土变即是一例,二经变多绘于主室南、北壁,呈对置之势。此格局被后期诸窟所沿用,并最终形成一种流行范式。这种范式既表达了弥陀与药师二法门的有机融摄和互补,又彰显了佛教对世俗凡众死生两极的无微关怀。  相似文献   

4.
归义军时期莫高窟与敦煌寺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归义军时期莫高窟有寺院,称“大圣仙岩寺”,此寺院是僧官“勾当三窟”的治所,负责管理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三窟的日常事务工作;此寺为中等寺院,常住约为二十人。在莫高窟常住的除本寺僧人外,尚有敦煌其它寺院派住莫高窟的僧人,即所谓“住窟禅师”,负责管理各自寺院在莫高窟开凿的洞窟。此寺有固定的寺产和收入,其来源除了寺院正常的收入外,还有敦煌其它寺院在固定时间给莫高窟上缴的有一定数额的财物,各寺院要进行“纳官”。该机构组织各寺院在三窟进行如印沙、燃灯、转经等活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初唐前期(唐前期第1期洞窟)至盛唐后期(唐前期第4期第2类洞窟)的代表性洞窟为例,分析了敦煌莫高窟初唐(唐前期第1期洞窟和第2期洞窟)和盛唐(唐前期第3期洞窟和第4期洞窟)诸窟造像各自的形式特点。敦煌莫高窟第220窟之后制作的造像存在着3个顶点:一个是以第328窟为代表的第2期诸窟末期,一个是以第66窟为代表的第3期,还有一个是以第45窟为代表的第4期。可知敦煌莫高窟唐前期造像不断地受到中原(长安)新的流行样式、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湛如 《家教指南》2023,(4):126-135
在广律、戒本的记载中,诸部派有关戒场与戒坛的记载有不明之处,因此唐代道宣所著《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对出家受戒仪轨以及戒坛的形式做出了补充且明确规定。通过对敦煌莫高窟与榆林窟弥勒经变中戒场受戒实际情况的考察,如莫高窟第445窟的半圆形帷幕剃度受戒场景,认为戒场受戒在唐中期以后几近消亡,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道宣对戒坛的推崇,二是官方法律对僧尼受戒的严格管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莫高窟第 2 2 0窟南壁观无量寿经变说进行了质疑 ,认为应为无量寿经变 ,并提出了敦煌莫高窟存有《阿弥陀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与《观无量寿经》相结合的西方净土变。  相似文献   

8.
敦煌莫高窟窟区树木蒸腾耗水量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树木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季节变化规律与树木蒸腾总面积来确定窟区植物的蒸腾量 ,根据植物的蒸腾量估算树木在生长季的耗水量 ,为确定能维持树木正常生长的最低供水量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飞天艺术是画师们吸取印度佛教文化,脱封建伦理对人性束缚的过程,是逐渐完善的艺术形象,它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技艺。在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中,飞天艺术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敦煌地处西北,然而由于地理位置与历史因素,使它成为汉唐时期的军事重镇、中西交通的咽喉和古丝绸之路上的国际通商都会。敦煌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  相似文献   

11.
针对莫高窟早期忍冬纹的样式,通过两条线索来追溯其源流:一是来自西方的影响,包括古代两河流域、古希腊、犍陀罗传来的艺术样式;二是先秦两汉以来的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及南北朝时期来自中原的新艺术风格。通过忍冬纹样式的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演变,可以看出西方与东方两个方面的影响,从而反映出敦煌艺术在不同文化、不同审美意识发展交融中形成的丰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经变画所绘乐舞图像是整个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极具特点和风格的部分,尤其是在唐代经变画绘制空前发展的背景下,乐舞图像不仅成为经变画表现佛教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今人研究唐代乐舞史不可或缺的图像史料.本文从乐舞图像的分类、表现形式以及功能三个方面入手,对唐代莫高窟经变画乐舞图像加以耙梳,以期对经变画乐舞图像绘制动机、乐舞图像与佛经文本对应、乐舞图像与经变画关系等问题得出一定的结论,为敦煌乐舞和唐代乐舞史研究提供相关研究资料与学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全面调查了莫高窟壁画中的忍冬纹分布情况,通过对不同组合、构成方式的忍冬纹样等进行归纳分类,阐述壁画中忍冬纹的不同类型及特点.在实地考察统计的基础上列出莫高窟北朝洞窟各类纹样的量化比例以及分布状况,详细阐述了莫高窟北朝洞窟四个时期中不同纹样的覆盖、分布洞窟以及发展演变的脉络.  相似文献   

14.
赵蓉 《家教指南》2022,(2):67-80
北凉三窟特指莫高窟第268、272、275窟,三个石窟毗邻相依,被学界普遍认为开凿于十六国的北凉时期。北凉三窟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属于统一规划还是渐次开凿,一直未有相关的具体研究。本文尝试利用石窟考古报告数据,分析北凉三窟的空间占位和空间改造现象。同时,将三个石窟中存在的重修重绘纳入考古层位学研究视野,动态把握由这些现象反映出的石窟本体受到干预的时间递进关系,进而对北凉三窟的开凿次第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北凉三窟目前的面貌是渐次开凿的结果,第268窟前半部最先开凿,其次开凿第275窟及第268窟后半部,再次是第272窟,最后对第268窟进行了扩建,三个窟相继进行开凿、扩建,并很有可能于西凉至北凉统治敦煌时期渐次完成。  相似文献   

15.
莫高窟早期三窟属于敦煌石窟保存有壁画和彩塑的最早期洞窟,包括第275、272和268等窟。在文献调查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无损多光谱分析技术和介入性的剖面分析与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这些洞窟的壁画和彩塑制作材料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多数敦煌壁画已经确定内容,但由于数量庞大、内容不一、画面残破等原因,少数壁画没有定名或者定名欠妥,通过仔细辨认,本文确定莫高窟第158、150、143窟10余铺经变画名称。本文首次公布第321窟十轮经变的榜题,榜题文字显示该经变是依据北凉译《十轮经》绘制的。  相似文献   

17.
敦煌莫高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奇迹。通过考察 ,领略到了莫高窟艺术的辉煌及其绚丽的画面效果。本文着重研究分析了唐代莫高窟壁画的艺术特点 ,表现技法和制做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莫高窟"得眼林"壁画时代、内容及西魏、北周壁画风格的简析,从两晋南北朝的绘画美学思想入手,对"得眼林"壁画的置阵布势、形神刻画及艺术风格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敦煌莫高窟所见正卷立体化莲瓣纹样,以前端作三分弧形且翘起为特征.这种纹样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两京地区极为流行,武周及其以后逐渐减少.而在唐前期的敦煌,正卷立体化莲瓣呈现与两京地区同步发展的态势,自唐前期第二期开始广泛使用,进入唐前期第三期后以瓣代花形式不再流行,多作为卷草中的花瓣或草叶表现.  相似文献   

20.
张金泉 《家教指南》2001,(1):151-160
1989年敦煌莫高窟B59窟发现了古韵书《排字韵》二叶。此韵书不见载,与《广韵》等比勘,当为唐五代以后的韵书。《排字韵》残存二叶52行,分韵依稀106部,是《广韵》略本之一种,并以《广韵》作了校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