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挥 《上海集邮》2008,(5):40-41
1934年民信局被取缔后,沿江河海各地船家在运输货物的同时,也为商家和邮政捎带银信包裹以及进行其它服务,其服务对象与范围不同于专业民营信局。实物证明,船递业务属于合法范围,不属于被取缔的对象,同民信局不是一码事,船递封不能与民信局封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
世展琐记     
本次世展的珍奇名件,不胜枚举。如论在中国邮史上比较重要的,似有两件值得一提。 一件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馆藏邮票”中,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闰四月二十四日“正太差局”自北京寄苏州的邮件收据。在已知的民信局实物中,此件应属极早,而且此前未曾见过报道。至于民间收藏品中,仍以杭州张雄《中国民信局》邮集中的同治三年(1864  相似文献   

3.
为民信局助赈这一善举,“申报》发表“论信局之好义”社论(图1)。:“……上海各赈所所收捐项直有不远万里而来者其来也多者或专足或汇寄若夫千数百数之款则每由信局寄交即各处信函来往或一日一二函多者至于一日十余函或系求赈之信或为告灾之书或因催款而发缄或以筹策而寄犊空信(当时信件分银信和空信,银信是指汇钱之信,  相似文献   

4.
新式邮政出现后,由于民营通信机构的存在妨碍了邮权的统一,邮政官局采取了多种措施控制、排挤和取缔民信局。在这一过程中,邮政官局吸取民信局的长处,针对民信局的弱点,在资费调整、业务兴革、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均有所改进,推动了邮政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民信局的取缔与邮政的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婷 《上海集邮》2006,(2):36-38
新式邮政出现后,由于民营通信机构的存在妨碍了邮权的统一,邮政官局采取了多种措施控制、排挤和取缔民信局。在这一过程中,邮政官局吸取民信局的长处,针对民信局的弱点,在资费调整、业务兴革、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均有所改进,推动了邮政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郑挥 《上海集邮》2008,(6):34-38
上世纪90年代初,宁波镇海区西水门桥竺家旧屋拆迁时发现清代竺钜封(又名修尧、巨峰)师爷遗留下来的一只旧木箱,内存老式信封、信笺函件、单据、信局经折(账折)等物。时间跨度从竺师爷1885年去江西吉安府任职至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26年。经过整理后笔者曾撰文介绍个别信封,但总觉得太零乱,未能按时间系统地、客观地以实物形式还历史原貌。由于书信涉及面广,又大多被蛀蚀而破旧不堪、文字潦草,故至今日才重新整理完毕。竺师爷的信笺可分民信局封、信局经折(账折),全泰盛信局封、甬申甬汉线轮船信客封、宁波帮人物有关书简、大清官局封等多项,触及民信局史、信客史、大清官局史、清代官僚史、宁波帮人物活动史、民情风俗史等。  相似文献   

7.
《实用集邮辞典》对“侨批局”的界定是“专门办理海外侨胞通信和汇兑业的民信局”。“侨批局”由于是早期的国际通信汇兑系统,信、汇结合、亦商亦邮,其邮品印记较多:中西合璧,红黄蓝,繁花似锦,更重要的是邮品蕴藏着丰富的侨史信息、和民族历史信息,因此我们可用邮品诠释“侨批”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侨批信局汇款有3种方式:信外汇款(简称信汇)、电汇和票汇。信外汇款是指书写在侨批信封左上角的、须由国内侨批员按址登门派送的汇款(币别和金额),也称信外款,是最原始的侨汇方式。电汇是指借助于电信(或暗码)传递手段进行的汇款方式。而票汇是指  相似文献   

9.
三、民国时期中华邮政对民信局的取缔民国时期,政府继续采取一系列取缔民信局的措施。1912年北京政府成立,上海各民信局联名禀请政府,要求寄递自由。经交通部严行驳斥,各民信局组织上海信业联合会,企图抵制官局,但毫无效果。此后全国民信局势力已如江河日下,除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省外,各省民信局皆无再行发展之望;黄河流域的陕西、甘肃、新疆,长江流域的四川、贵州,珠江流域的云南,这六省民信局最早被邮局征服;北部仅直隶一省,  相似文献   

10.
郑挥 《上海集邮》2008,(11):38-40
民信局在收寄挂号信函、汇银和包裹(POSTAL CHARGE承担责任的邮件)时收取号金、号钱,同现今的挂号邮件。在封面书“号金(号钱)已付/酒资照例”意为挂号费已由发信人支付,普通邮资由收件人例给,双向收费。但从笔者所收集的实物来看并非所有挂号邮件都是用“号金”两字加以区别的,有不少重要银信,发件人在封背以及信函内以手书“原班回条”或加盖红色“原班回复”、“务付回条”等专用戳记提示,犹如双挂号的回执邮件。下面选择部分清代和民国时期私邮实寄封、信笺和单证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民信局探源     
《集邮博览》2015,(3):29
民信局何以起源,又源于何时?近年颇有讨论。其源于明代永乐年间的旧说正遭到诸多质疑,这不仅是因现存实物没有早过清代道光年间的,且清末士人对民信局产生的认识,亦只言及嘉庆、道光、咸丰三朝,或可分为嘉道和道咸两说,盖由地区发展差异造成。若以此种认识,则相对于西方早在12世纪初就生成商办公共通信机构,晚出700年的中国民信局不免让人生出种种感叹。近年,两岸三地集邮家和邮史研究者在民信局领域步步深入,并引发了海内外多方关注。  相似文献   

12.
刘广实 《集邮博览》2011,(11):23-25
1960年代,我开始收集中国民信局邮品,还曾写过《清代邮局和民信局的关系》、《关于‘麻乡约’民信局的史实》等文章。1983年第一次全国邮展。我展出两部邮集.其一就是《中国民信局实寄封》,当时为三框。36个贴片,是作为评审委员类展品展出的。后来全国集邮联考虑将这部邮集送到国外参加竞赛,我也在个人条件允许下加大了收藏力度。当时英文版的《中国集邮》曾对我做过专访。此集在1987年和1988  相似文献   

13.
黄祥辉 《上海集邮》2007,(11):24-25
1891年5月29日《申报》报道了苏北淮阴地方信局规模失控,而上海的信局数量上稳定的情况:"浦上信局例须连环互保是以开者寥寥兹有某某两家继胡万昌而起先之势成鼎足者今又五出似梅花矣"。那么,上海怎样保持民信局规模上的稳定呢?  相似文献   

14.
这里介绍一种不是由民信局,而是支付酒资,托“差弁”递送的清代大臣私人家信。 这个信封是旧时代通用的由白棉纸夹层制作的红签条信封,在笺扇帐簿店内有定制与出售。此封基本完好,高24.7厘米、宽12.4厘米,所贴红签条宽4.8厘米。正面为寄件人楷书“内信一件,敬祈饬交差弁带至京都东城东华门内光禄寺后身确交舍下为感”,“体仁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邮政,也称新式邮政,起源于1866年。在这以前,主要是由旧式邮政(官办驿站和民办信局)办理运送邮件业务。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都规定了各国使馆运送邮件的“专差同大清驿站差使一律保安照料”,即清政府负有保护这些邮递的责任。使馆邮件,主要是通过天津港海运进出。在冬令天津封河期间则要改道陆路经镇江在上海、北京间运送。因而使馆的部分邮件在冬令期间交由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转交驿站代寄。1865年  相似文献   

16.
程兵 《上海集邮》2000,(6):24-25
1885年2月28日(光绪十一年正月十四)、3月1日和3月3日,《申报》新闻栏中先后以《寄洋无着》、《押追信洋》(图11)和《自愿赔银》为题,报道了一宗轮船办事人窃取民信局实寄封内银元的案件。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中叶,古老的邮驿制度已经慢慢的不是合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尽管它还以固有的方式维持着。虽然民信局一时发展迅速,但因规模所限,根本无法实现全国性的通信网络。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中国近代国家邮政开始了艰难的起步。  相似文献   

18.
程兵 《上海集邮》2000,(8):21-23
五、一次信船遇盗的破案经过。2月10日、11日、20日先后刊出“信船被劫”、“续述”、“破案迅速”等消息(图16,17),报道阴历十二月二十三日黎明从青浦朱街角(珠家阁)镇驶往上海的信船在上海新闸西小沙渡(洋人称“苏州河”)发生的开枪抢劫案。信船经营人名何阿福,承运全盛、顺成、协源三信局的邮件,犯案人为老乘客孙兆(寿)堂(棠)及其友,  相似文献   

19.
宁波曹氏从上海全泰洽信局邮递苏北淮安古封,前笔者著文在年代界定上有误,近据张介人提供实物资料证明,此封应是清咸丰四年(1854)之物,是一件非常难得能够实证早其民信局历史的珍贵文物。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所知存世最早的民信局实寄封是姜治方损献的清咸丰九年(1859)宜兴寄北京封,现存中国邮政博物馆,曹氏封较其提前了五年。  相似文献   

20.
关声 《集邮博览》2008,(10):13-13
邮政是网络型企业,邮件传递过程要经过众多的作业环节环环相扣、紧密衔接才能顺利完成,具有全程全网的特征。邮政通信网是邮政系统的核心,是由邮政营业、投递局及设施、邮件处理中心和邮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式组织起来,在控制系统作用下,遵循一定运行规则传递邮件的网路系统,它是邮政通信部门传递邮件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