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礼和法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最为重要的两环,对国家施政方针和国家走向影响巨大,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在明初礼制创设之时,刘基广泛参与。他对于明初礼制既有理论思考又有创设实践。在明初诸礼制中,籍田礼、百官朝会之礼等国家礼制由刘基负责或参与厘定。这些礼仪制度是明初国家礼制的重要部分,也对明代乃至后世礼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宫体诗"名"与"实"变化的政治因素、梁武帝音乐文化政策、音乐活动以及诗歌创作等方面讨论梁武帝对宫体诗内容、风格以及创作风气的影响。认为梁武帝对吴歌、西曲音乐文化的爱好、鼓吹和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文化活动、大张旗鼓地推广,是梁代宫体诗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梁武帝与南方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梁代47年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是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由梁武帝的内外政策所致。二、梁武帝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三、南方经济在梁代得到长足发展,各地区各行业都超过了前朝各代,南方开始成为古代中国第二大经济基地。梁武帝发展南方经济的功绩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4.
梁武帝舍身同泰寺是中国佛教史上非常著名的事件,对其评价也颇为纷歧。梁武帝舍身同泰寺受到印度阿育王崇佛行为的启示,是对阿育王事迹的模拟,这从两者布施行为的相似以及梁武帝对阿育王崇拜的推动上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梁武帝对阿育王崇佛事迹的追摹,为我们研究中国佛教史上的梁武帝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萧纲一入主东宫便陷入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并在冲突中处于不利地位。首先,庶子身份使萧纲继承太子的合法性,始终受到怀疑与挑战。其次,萧纲始终未能获得梁武帝的鼎力支持与信任,反而因为梁武帝宠幸佞臣、放纵诸侯王,而受到多方牵制处于孤立无奈的地位。萧纲表面上是升迁了,实际上是威望下降了、失势了,仕途的暗淡与碰壁便是他转向诗歌、大力提倡创作宫体诗的最为现实的背景与动力。  相似文献   

6.
常州乡村礼制建筑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对其现状调研得知,在其保护与活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保护开发工作不均衡,重视程度不够;保护与开发类型单一,缺乏文化内涵;文旅融合程度不高,缺乏创新意识;尚未形成产业化模式,特色不够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科学统筹,合理制定礼制建筑遗产保护政策;适度开发,维系经济发展与礼制建筑保护平衡;挖掘内涵,加大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力度;创意开发,实现礼制建筑文化产业化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7.
梁武帝萧衍一生接受过儒佛道三家思想,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有大量表现这些思想的作品,尤以赋最为明显.本文试就萧衍三教杂糅的思想状况与其赋作之间的关系作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8.
萧梁皇族本出自寒门,不以文化显名。齐、梁之间,随着梁武帝一支的兴起,在当时士族社会尚文风气的影响下,其家族重视学术文化的积累,在儒家经学典籍、史学、玄学等领域多有著述。在文学艺术领域,如诗文创作、书法、绘画等方面,梁武帝及其子孙也身体力行,造就了其家族文化的繁荣局面。不仅如此,梁武帝父子还大力倡导重文政策,对当时取仕选举产生深刻的影响,促进了当时士风的变化。萧梁皇族子孙后来多有人流落北周、北齐和隋、唐,推动了南北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刘向是西汉后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及文献学家,处在今文经学提倡政治复古的思潮中,他的思想有个转变过程。从最初对庙制改革"复古说"的坚决抵制,到校书工作中对礼制意义与作用有所发现,最后,刘向晚年对礼制提倡与推崇。"以汉制为体、礼制为辅"的政治观,对于两汉之交的学术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处于狂热"复古"思潮下的学者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鉴于古往今来的众多学者对梁武帝对前朝宗室的友善态度赞 不绝 口,本文爬梳具体史料,把梁武帝对不同层次的宗室人员的不同态度进行比较,联系梁武帝 与其他士人的交往细节,进行细致的分析、辨别、综合,得出这样的结论:梁武帝并不是心 胸开阔之人;他对部分宗室的友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治手段和政治姿态,其根本目 的是巩固自己的统治。  相似文献   

11.
爆发于梁武帝统治后期的“侯景之乱”,是六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是梁武帝腐朽政治发展酿成的苦果,梁武帝对侯素投梁处置的失策,激发了侯景的起兵反梁;而侯景利用梁境内尖锐的社会矛盾,最终又攻陷了建康台城。“侯景之乱”不仅实际导致梁朝统治的垮台,而且对六朝后期的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六朝政治的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12.
《宋史·礼志》是记载宋代礼制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该志的系统剖析,可知宋代官方礼制既包括祖宗旧制、前代之制,还包括以有利于维护宋代皇朝统治原则为指导,根据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各种礼制,所有这些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宋代复杂而系统的礼制体系。宋代礼制的具体实施大致有三种情况,即全面贯彻落实礼制规定、部分落实礼制规定以及因时制宜推行礼制。通过对礼制内容以及其实施情况的分析,可知宋代礼制要想真正付诸实施,必须具备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皇帝支持、法律结合、现实需要等六个方面的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礼制才能够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3.
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许多国家政府为了适应国内外的压力,采取了一些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以改善其业绩。一般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变革最为迅速,它包括汇率政策、财政政策和贸易政策。这些改革具有政治上的影响,但它们不需要对机构进行彻底的改...  相似文献   

14.
先唐文学的自在特征并不完备,外在环境对先唐文学的演变有着重要作用。礼制规范是文学外部条件之一,对先唐文学的发展变化有着深远影响。先唐礼制与文学都是特定时空范围内华夏族的文化产物,两者具有共通性。这种共通性主要体现在主体的一致性、接受对象的一致性、礼制对文学目的的规范作用、礼制规范对文学传播的控制等方面。先唐礼制对文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题材内容、文学体裁、文学语言、艺术表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颛项是上古五帝之一,在位时期实施的原始宗教礼制改革,改变了“九黎乱德”以来民神杂糅、信仰混乱的局面,将原始宗教特权化、礼制化,实现了“绝地天通”。这次宗教改革加速了社会分化,巫师阶层出现,神权成为特权,宗教信仰规范化,促进了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6.
《今日教育》2005,(1):8-11
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这一重大改革进入最为关键的时刻。此时此刻.不论改革事业本身还是改革政策的制定者和推行者,最需要的已经不是为改革唱赞歌,而是反思”。[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礼制观念是原始儒家思想的典型表现形式。由于原始儒家在其礼制订立的初期,并未充分考虑到礼制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导致其倡导的礼制观念最终成为统治者压迫国人的工具。发挥“正名”思想和重新解释“克己复礼”是统治者改造原始儒家礼制观念的两个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湖南洞庭湖区是血吸虫病流行最为严重的地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劳动组织形式的变化,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农村经济的不断放活,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人口流动的日益增强,使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的血防体制和某些血防政策已经不能够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湖南血防部门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血防政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主要包括调整机构和实行责任承包制,对血防经费投入政策、"三禁"政策、医疗费用政策都进行了调整,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明显实效。  相似文献   

19.
“藏礼于器”思想是儒家科技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我国古代造物制器的基本法则。在“藏礼于器”思想影响下,“器物”成为“礼制”的指示器和强化剂,二者呈现出一种双向互构的关系:一方面,器物是礼制的物化形态,器物的设计与使用要遵循礼制规定,礼制在器物中以物化的形态得以显现,另一方面,器物反作用于礼制,对礼制具有强化作用,发挥着重要的“无言之教”的道德教化功能。“藏礼于器”思想是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科技伦理思想资源,对于当代构建科技伦理治理的中国话语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经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仍然能够对当今科技伦理治理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费制”“两免一补”和“义务教育全免费”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贫困家庭对义务教育的支付能力。但是,这些政策实施后一些贫困家庭的学生仍然面临着辍学的危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政策的平均主义倾向使得这些政策不能对农村中最为贫困的家庭给予有效帮助。制度创新的方向在于改变这些政策的平均主义倾向,这需要国家对各个地区的改革尝试给予鼓励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