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菜园》延续了沈从文一贯的乡土小说创作风格,他用清新的文字构筑了充满自然风情美和人性美的理想世界。虽然他极力讴歌理想的生活状态和生命形式,但看似和谐的生命背后却充斥着人生的苦难与哀愁。小说在菜园的兴衰和人事浮沉中流露出作者的苦难意识和悲悯情怀。沈从文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尚美的文学理想是其书写苦难的重要原因,这篇小说成为湘西小说苦难书写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沈从文小说中湘西方言的运用,解释这些词语在小说创作中所起到的作用,力图说明方言的运用使沈从文小说更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和中国作家沈从文都以乡土为背景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古都》和《边城》中,两位作家将各自故乡风景和民俗带到小说故事发展中,使读者体会到他们各自故乡的自然风景和乡土人情之美.他们以各自的美学意识,用彩墨将家乡挥洒成一幅美景名画,在画卷中挥洒自己对家乡和民族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小说《社戏》以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再现了劳动人民纯朴、无私、善良和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5.
作为海峡两岸乡土小说的代表人物,沈从文与黄春明的乡土创作既有一定的呼应与共鸣,也呈现出各自鲜明的特色。一方面,由于受到沈从文文学启蒙的影响,黄春明的创作延续着沈从文的乡土精神,二人都有着相同的乡土姿态,显示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与"反现代性"色彩。另一方面,由于历史文化环境与审美理想的差异,二人在价值立场与批判指向上又有着鲜明的异质性。比较黄春明与沈从文的乡土创作,对了解两岸乡土文学的统一性与地区性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成长小说角度研究了美国黑人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的最负盛誉的戏剧—?篱笆?。作者认为主人公特洛伊的成长综合包括了勇士精神的建立和家庭责任的承担两次重大觉醒以及逃避现实压力、从婚外情中求解脱的觉醒后的幻灭。受历史环境和社会约束的影响,特洛伊追求高贵的男子气概的梦想没有圆满实现,体现出"反成长"的特点。最后,本文借用文化理论探讨威尔逊如何在非洲裔美国人的宏大历史背景下融主人公的个人探索与集体觉醒、文化传承于一体并开拓美国成长小说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小说充满着对人性的礼赞,本文以小说中湘西男女形象、湘西中老年形象、湘西土匪土娼形象为例,对其人性美进行了粗浅解读。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是汪曾祺的业师,在小说创作背景的取向、人本理想的寄托、散文化的风格等方面,汪曾祺和沈从文的小说都具有很强的可比性。随着人们对沈从文研究的不断深入,沈从文文学创作的价值也不断得到发掘,对汪曾祺的理解,至今仍没有得到深入的开掘和全面的拓展。通过与沈从文的比较,我们对汪曾祺能看得更清晰一些。  相似文献   

9.
《霜冷长河》是余秋雨所创作的作品中具有独特性的代表,作为余秋雨的四部散文小说集之一的作品,《霜冷长河》更多的是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余秋雨的丰富人生阅历是其作品具有深刻含义的最主要因素,读者在观看散文集时,也会对自己的人生态度有更多的思考,余秋雨对人生的思考是生命经历中最常见但却最特殊的。本文通过分析余秋雨的散文集著作《霜冷长河》,分析余秋雨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感悟多样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成长小说作为以叙述人物成长过程为主题的一类小说,主要反映主人公在经过一系列重大变故与转折事件之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论文从出走、引路人、成长仪式、精神顿悟、个人主体意识建构等成长小说的多个结构要素对《飘》这部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女主人公思嘉逐步走向成熟的精神成长历程,进而总结成长小说所具有的模式特点.  相似文献   

11.
<边城>是"梦"与"真"构成的小说,这集中体现在人性、人情方面.其人性、人情的美是依托湘西浓郁的风俗折射出来的,具体表现在:一年一度的端午节龙舟赛;走车路和走马路两种婚恋方式;湘西人的本身特性.  相似文献   

12.
威廉·福克纳,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福克纳具有十分深厚的乡土意识,在作品当中,其不断在自己故乡本土上发掘,对故乡的历史、时间以及人物进行描写,表达那里的乡土人情观念,其"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正是以南方为背景创造的。在本文中,将就福克纳小说中的乡土意识进行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性爱小说,通过性爱描写,一方面反映湘西民间那种勇敢、慷慨、诚实、热情,即朴素的人性;另一方面反映了现代都市文明束缚下形成的那种庸俗、虚伪、怯懦、自大、自私,即扭曲的人性。  相似文献   

14.
在沈从文以都市人生为题材的创作中,潜意识的心理描写尤为显著。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出发,探讨《八骏图》中人物性心理的描写及对人性的揭示。  相似文献   

15.
乡土叙事是新文学以来的主流叙事,改革开放之后,城市由被改造的角色变为现代化所追求的目标,乡土叙事开始向后乡土叙事转化。路遥的《人生》是后乡土叙事的开始,表达了乡下人如何到城市去,《高兴》写出了进城后的乡下人想成为城里人而不得的困惑。《高兴》与底层文学在题材上交汇,又在叙事语调和身份焦虑上分流。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著名的京派作家,沈从文在自身小说创作过程中突出提现了田园牧歌式的湘西小说情调,他对于湘西世界进行了纵情的描写。本文对沈从文小说特点及其中所展现出来的生态意识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沈从文笔下的叙事特点和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7.
作者与作品间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者通过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试图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作品又体现着作者的创造性,作者和作品都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想要全面评价或深入理解一部作品,就需要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方向,创作宗旨、文学观点等方面。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最多产且成就较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边城》展现了湘西异域的奇幻和浪漫。要全面评价或理解《边城》,也应注意作者与作品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来阐释女作家迟子建小说的独特魅力。主要从梦幻童年、理想女性和诗意乡土三个方面具体分析迟子建的小说。童年记忆对她的小说创作有深刻影响,作家通过理想自我的不断书写,建构了一个拉康式的想象之界,成就了一个独特的北国乡土的神话。  相似文献   

19.
对沈从文《边城》的接受及其嬗变过程研究表明,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与接受环境、接受主体的期待视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沈从文城市题材小说的研究,探讨沈从文城市题材小说中"乡下人"的审美视角,即批判的视角。他对市民与知识分子的批判与过度否定,恰恰暴露了他的一种矛盾的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