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冯至产生影响的一大批外国诗人中,里尔克是影响冯至最深的一位。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因为当时德国时代氛围的感召,更因为二者心理结构和情结表征上的相通而导致的艺术趣味上的相似。其影响有三个方面,冯至在里尔克的影响下仍保持着其独特的审美个性。  相似文献   

2.
化学三重表征是化学教育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本研究从化学学科本体、化学课程与教学和化学学习三个视角对化学三重表征的实质进行剖析,阐明宏观、微观和符号的具体内涵.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化学三重表征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化学三重表征是化学教育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本研究从化学学科本体、化学课程与教学和化学学习三个视角对化学三重表征的实质进行剖析,阐明宏观、微观和符号的具体内涵.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化学三重表征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就唐宋诗论中审美、诗教及诗论自身形式三方面作一比较,认为三者既有继承又有创新,而且对各自时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代诗论中的唐宋兼重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诗之分野 ,非惟朝代之别 ,实由风格之殊。诗论唐宋兼重 ,清代已定其基调。迄近代 ,唐、宋诗之争虽未停息 ,但总体趋势则愈趋和合。情与理、美与善、意与象皆统一为整体 ,唐宋兼重则为中国古典审美理想走向归结之体现。  相似文献   

6.
冯至研究近年得到较大发展,但视角多集中在他四十年代的较为成熟期的创作。在新诗最初的十年里,冯至这一流派定位模糊的诗人取得的成就和贡献少有人触及,本文着力评析冯至早期诗歌创作,认为冯至早期诗歌在匆促的时代脚步下却保持了一份少有的雍容、理性,在一片激情的喧哗声中锤炼出内敛的节制,从而使其诗具有了超越时代的诗歌张力之美。  相似文献   

7.
万历前期山左三家于慎行、冯琦与公鼐标举齐风,反对模拟和简单拟古,提倡闳音鸣世,对山左诗坛产生了较大影响,使山左诗坛的风气由复古模拟转为自我树立,反对模拟;从注重诗歌格调转为关注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8.
冯至早期叙事诗渗透了浓厚的佛教文化意识,本文拟从题材选择、结构方式、情感模式三个方面探讨其诗的佛教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本文从哲学视域对和谐社会的三重意蕴进行了解读和诠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其产生、演进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张力和途径,并就和谐社会的构建原则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万历前期"山左三家"公鼐、冯琦、于慎行独树新帜,标举"齐风",倡言革新."齐风"主张有其自身的内涵和产生的原因,同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冯至前期创作形成了占主导地位的柔和、优美的审美风格。他既拉开主客体之间的审美距离,又自觉追求情理交融,从而使净化的情感具有了幽婉的质素。在表情方式上,他将抒情与叙事、描写相结合,使幽婉情感得到了委婉的传达。在话语情境的创设上,他追求语言的醇美和结构的婉曲,使之服从于话语传达的需要。冯至创作柔美风格的形成是他对中国新文学的重要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12.
冯至是20世纪40年代新诗人中受杜甫影响最大、对杜甫精神领会最深的诗人之一。冯至从杜甫那里继承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和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继承了把内在生命和外在宇宙对接起来进行思考的思维方式,继承了在诗歌创作上“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新精神,并进行了现代化转换,是杜甫千年之后难得的知音。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的大量诗作开了我国新诗的一派风气,而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诗人,还是一位杜甫研究的专家。作为早期研究杜甫不多的专家之一,冯至的杜甫研究以其客观、深邃、在当时乃至现在的古代学研究领域还是有其积极的借鉴作用的。本就试图对冯至先生的杜甫研究作一个较为完整、详细的研究,为现在的冯至研究作某种程度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冯至的抒情诗、十四行诗历来众说纷纭 ,而“堪称独步”的叙事诗则相对寂寞。冯至的叙事诗受德国谣曲及荷尔德林《沉钟》的影响 ,充满爱的痛苦以及爱与艺术的矛盾 ,一波三折的传奇性和沉郁浪漫的抒情性为其创作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5.
姚鼐的诗论     
姚鼐作为清代桐城派古文家,人们对其文研究较多,对其诗则注意不够,对其诗论则更少有人论及.其实姚鼐在诗歌理论方面也有一些值得重视的观点和主张.他的“诗境”之论、“雅正之说”、“熔唐铸宋”之旨及诗的“穷而后工”之辨等,有感而发,颇有针对性,其中也不无深刻之处.  相似文献   

16.
卢婕 《文学教育(上)》2010,(13):140-141
浪漫主义对冯至的影响极大。从早期对浪漫主义的醉心与痴迷,到中期对浪漫主义的遗弃与背叛,再到晚年时对浪漫主义的再度信奉与回归,冯至在他的文学人生道路上留下的是一条坎坷而曲折的轨迹。本文以此为基础,拟对其创作思想的衍变,做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7.
冯至的诗( 特别是《十四行集》) 文字朴素、蕴含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新诗的高峰。他的标志性是:1 .诗与哲学的结合。2 .现实和艺术的结合。3 .中西文化观的结合。4 .中西诗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冯至的十四行诗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它的现代性在于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诗人关注人生的视角,由社会功利价值转向生命的本体关注。但冯至却不是存在主义的忠实拥趸者,时代的原因、社会的原因和存在主义的发展潮流等复杂的因素成就了诗人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邢斌 《华章》2009,(10)
异乡想象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基本母题,其中不单包孕着写作者个体的生命体验,同时也潜蕴了其艺术取径和启蒙反思的复杂意味.冯至在其四十年代的<十四行集>、<山水>、<伍子胥>等作品中发展并置换了这一母题,从而展现了他对自身存在之意义、知识者身份和历史真实的多重想象.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冯至的诗歌创作及作品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他早期的现代叙事诗创作为叙事诗这种文学类型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典范。笔者通过对冯至早期叙事诗所蕴涵的现代意识及其创新的文体形式这内外两个层面的分析,力图对其早期叙事诗作品所具有的现代意义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