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写文章,能尺水兴波,是一种创 造技能。通过事件、情节的出人意料 的衔接,创造新奇的,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结果,给既定的语境生出一个出乎意料之外的延续,也是一种创造。请看下面的一则短文: 明代画家唐伯虎作诗曾借助奇妙的延续,作出令人拍案叫绝的诗句。我们不妨看看这段流传的佳话。唐伯虎对门有一家富翁,一日,富翁为其母亲过生日,请唐伯虎来绘画题诗,为其母祝寿。唐伯虎先画了一幅《蟠桃献寿》,然后拿起笔在画上题诗。诗的第一句是“这个老妇不是人”,顿使举座失色。可他接着写第二句“好像南海观世音”,人们转怒为喜。…  相似文献   

2.
清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辞助兴。纪晓岚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客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这时,纪晓岚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众人交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接着纪晓岚高声念出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满座宾客哑然失色,只听纪晓岚又念出第四句:“偷得仙桃献母亲。”大家立刻拍手叫好。  相似文献   

3.
大家可能都知道明代大文人唐伯虎,相传他曾经写过一首极有趣味的祝寿诗。一天,邻居富翁为母亲过生日,请唐伯虎题诗祝寿。他稍作思索,提笔写道“这个婆娘不是人”,正当人们满怀疑虑的时候.只见他笔下生花“九天仙女下凡尘”,大家转怒为喜。一看第三句“生下儿子是个贼”,富翁正要发作,第四句出来了:“偷得蟠桃奉慈亲。”二十八个字的祝寿诗,一波三折,让人忽惊忽喜,妙不可言。这主要得益于“抑”和“扬”手法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4.
《笑笑录》曾载唐伯虎写对联的故事。有一次,唐伯虎代市上某商人写对联:生意如春草;财源似水泉。那个商人却不中意,认为夸张得不够,要求用显而易见的东西作比喻。唐伯很生气地改写道:门前生意,如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夜里铜钱,要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那个商人看了,竟高高兴兴地拿走了。又据传说,唐伯虎对门有一家富翁,为其母做生日,请唐伯虎绘画题诗,以祝寿。唐伯虎绘“蟠桃献寿”一幅,挥笔题诗,写到“对门老妇不是人”,富翁十惊愕,怒目而视。当他看到第二句“好似南海观世音”这才转怒为喜,但看到第句“生下儿子是个贼”,富翁笑颜又消失了…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孙女琳琳和外孙飞飞的写作能力,萧老师决定开展“学写作警句,明写作道理”的课余活动。开始,他和孩子们一起收集有关写作警句,然后再一起展开讨论,萧老师从中进行引导。有一次,大家收集到这样一句话,“文如看山不喜平”。于是,爷孙们展开了讨论:琳琳:“文如看山不喜平”,这个写作警句,说的是写文章情节要曲折起伏,这样才能引人入胜。爷爷,您说对吗?萧老师:先听我讲一个故事。明代画家唐伯虎应邀为一富翁之母做寿,他先绘就《蟠桃献寿图》,后拿起笔在画上题诗。第一句是:“老妇原来不是人,”顿时举座失色,可他接着…  相似文献   

6.
正据传,苏州才子唐伯虎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为一位作威作福的高官之母祝寿所作。唐伯虎不愿趋炎附势,但迫于压力无可奈何。祝寿时写下开头第一句:这个女人不是人。众人惊诧,面面相觑。直到看到第二句诗:九天仙女下凡尘。老太太顿时眉开眼笑,陪客也都夸唐伯虎技惊四座。没想到第三句吓得众陪客脸色发白──生的儿子都是贼。眼看高官火冒三丈地要将唐伯虎扫地出门,第四句让大家提着的心放了下来──偷来蟠桃献母亲。原来是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了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写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由吃惊转为喝彩;写了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在座的由喝彩转为惊怒;写完最后一句“偷得寿桃献至亲”,大家无不拍手叫好。这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的祝寿诗,  相似文献   

8.
《新作文》2006,(2)
1故事播讲站唐伯虎祝寿大家对于明代文人唐伯虎也许并不陌生。一次,唐伯虎应邀出席一家财主婆八十寿宴。当轮到唐伯虎致祝寿辞时,他劈头盖脑一边手指宴会,一边口吟道:“这个婆娘不是人!”引得在座者个个目瞪口呆。于是,他趁势口锋一转:“九天仙女下凡尘。”主客们顿时化忧为喜。不待情绪安定,唐伯虎又爆出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儿孙和祝寿者们无不惊讶,怒目而视。不料,诗人妙语回天,“偷得蟠桃寿至亲。”顿时,众人开怀大笑,掌声轰然。从第一句开始诗人就设置悬念,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直到末句,才完全解开悬念。你是否能从中受到一些有…  相似文献   

9.
伯虎对门一富翁之母七十寿诞,求诗于伯虎。伯虎援笔书曰:"对门老妇不是人——"富翁见书而惊。又书曰:"好似南山观世音。"意稍释。第三句曰:"两个儿子都是贼——"见之,又不觉失色。续更书曰:"偷得蟠桃献母亲。"富翁怏怏持之去。(改写自清·褚人获《坚瓠集》)  相似文献   

10.
纪晓岚祝寿     
纪晓岚是清朝人。他学识渊博,文思敏捷,爱开玩笑。有一次,朝中的一个大官的母亲做寿,纪晓岚同他的朋友一起去祝贺。大官和他的亲朋好友一见纪晓岚,便喜出望外,执意要纪晓岚题诗。纪晓岚稍微沉吟一下,便答应了。不料,他张口就说了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大家一听,大为惊讶:今天是祝寿的日子,怎么开口骂人了?纪晓岚不慌不忙地接了下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哦,原来纪晓岚尊奉老太太为“九天仙女”,怪不得“不是人”了。这时,大家才转惊为喜了。于是,纪晓岚又吟出了第三句:“儿孙个个皆成贼。”自然,大官和他的亲朋好友…  相似文献   

11.
一明代大学者,《永乐大典》总编辑解缙曾给人题过一首逆换祝寿诗。有个老太太,年届古稀,子孙们为她祝寿。并请大学者解缙为老寿星题首诗。解缙先写了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寿星家人很不高兴,纷纷指责解缙出口伤人,有损寿星名誉。解缙不理他们的指责,继续写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呵,原来他说老寿星是下凡的仙女。大家怒气顿消,个个笑逐颜开。接着又写第三句:“生的儿子都是贼”.寿星的儿子们个个怒不可遏,磨拳擦掌,准备揪解缙了。解缙迅速写下第四句:“偷来蟠桃献至亲。”众人一看,齐声叫好。  相似文献   

12.
一、故事激趣,感知妙言 1.老师讲故事《唐伯虎题诗贺寿》. 唐伯虎是历史上有名的才子——书、画、诗、文样样精通! 有一次,他被邀请到一个大户人家去参加老太太的寿宴.在当时,能够邀请到唐伯虎,那是非常有面子的事,如果能在寿宴上讨得他的墨宝,那就更美了! 果然,寿宴上,有人提议,请唐伯虎作诗贺寿.唐伯虎也不推辞,在众人的喝彩声中,挥笔写下了第一句“这个老妇不是人”.  相似文献   

13.
明代,一个乡绅为母亲办寿宴,邀请唐伯虎赴宴。席间,该乡绅请唐伯虎作祝寿诗,表达他对母亲的孝顺。唐伯虎不加思索,信笔写了第一句:“这  相似文献   

14.
欲扬先抑法     
《新读写》2010,(7):69-73
一次。唐伯虎应邀出席一家财主婆甲子寿宴,轮到他致祝寿辞时。他遥指寿主。开口便呼:“这个婆娘不是人!”在座者个个目瞪口呆,寿星的子孙怒容满面。气没缓过来,他口锋一转,接了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相似文献   

15.
祝枝山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与唐伯虎是好朋友。有一天,他去拜访唐伯虎。不料,他进了庭院,却被这位好友挡在了房门外。祝枝山不解其意,故作生气地说:“唐寅,老兄我前来造访,你如此无礼,究竟为什么?”唐伯虎笑着说:“老兄息怒,小弟我有诗谜一首请你猜。猜对了,热情招待;猜不出,就别怪我闭门谢客了。”祝枝山听了说:“好吧,一言为定!”唐伯虎解释说:“我这首诗谜共有四句,每句猜出一个字,四个字连起来是表明两个意思的两句话。”说完,唐伯虎念出了如下四句诗:言有青山青又青,两人土坡观风景;三人牵牛少只角,一人坐在草木中。祝枝山听后笑了笑…  相似文献   

16.
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写文章也是如此,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文章,如果做到摇曳跌宕、波澜起伏,就能够引人入胜,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古往今来,一些优美的叙事类散文名篇,之所以能带给我们美的享  相似文献   

17.
相传“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应好友李某之邀,赴宴祝寿。当时,室外倾盆大雨,但满座高朋兴致勃勃,相继献诗祝寿。轮到郑板桥时,只见他展纸挽笔,不假思索,挥毫写下“奈何”两字。满座哑然。即席贺寿,该为恭维之词和吉庆之言,而郑板桥以“奈何”起句,实不相称。正当大家纳闷之时,郑板桥又写下了第二个“奈何”,接着又添  相似文献   

18.
趣味聊吧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有一次应邀出席一个财主婆的80寿宴。当轮到他致祝寿辞时,他一边手指寿星,一边吟道:"这个婆娘不是人!"引得在座者个个目瞪口呆。在大家惶恐不安之际,他话锋一转:"九天仙女下凡尘。"主客们顿时化忧为喜。不待情绪安定,唐伯虎又爆出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儿孙和祝寿者们无不惊讶、怒目而视。不料,诗人又妙语回天,说:"偷得蟠桃寿至亲",顿时,众人开怀大笑,掌声轰然。应当说,唐伯虎是一个善用"欲扬先抑法"的高手。为了赞扬老妇人及其儿孙,他先抑后扬,以惊人之语吊足了听众胃口,令  相似文献   

19.
爱满天下     
有一天,陶行知先生看见一个男生要用砖头砸同学,就叫他到办公室。陶行知先生简单了解了一下情况,就来到办公室。一见面,他先掏出一块糖给这位同学,然后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这个男生,说:“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你就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陶行知又说:“你要打人,是因为他欺侮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说完,又给了他第三块糖。这时,男生哭了,他说:“校长,我错了,我不应该打他。”于是,陶行知又拿出第四块糖给他,说:“你承认了错误,应当奖励。我们的谈话也就可以结束了。”  相似文献   

20.
从前,有个富翁,请唐们虎写一幅对联。只见唐伯虎挥笔写下: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富商看后还不满足,说,好是好,但太文了,请唐伯虎重写一幅,要让人一看就知道他的生意是很兴隆的。唐伯虎见富商又贪婪,又俗气,真是哭笑不得,便略加思索,果真又改写了一幅。富商一看,说“这幅好”,随即把它贴在门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