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育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要素是什么,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过程是什么,如何培育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厘清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要素,认为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以及价值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前提、核心要义、心理支撑与思想基础,并结合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过程,以此提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期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理论与现实命题.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铸牢各族大学生群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基础上,提出思政课程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衔接路径.  相似文献   

3.
李姿蓉 《广西教育》2023,(18):36-39+64
本文简述高职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当代价值,分析当前高职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及问题根源,提出高职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结合民族历史与文化开展好课堂教学、在校园内营造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循序渐进开展好价值引领工作等方面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之一。高职院校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有利于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的责任担当。在新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体责任,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内容体系,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合力,以切实提高职业院校的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时代英才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铸牢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文章对地方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进行研究。要注重培育途径的多样化,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同时注重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三大方面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历史教育是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面性的需要;形势教育是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科学性的需要;国情教育是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效性的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精神内核具有提高政治认同、培育民族认同、传承精神财富等方面的价值耦合。通过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利用网络资源等有效路径将其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民族认同感,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高校是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所,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以“五个认同”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课堂主渠道,讲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讲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以社会实践为平台,讲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通过教学改革、文化建设、服务地方等多种形式,提升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进”是民族地区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新举措,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新路径,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探索,也是自觉运用和拓展“三进”理念的新尝试。组织编写国家层面的教材、具有融入式特点的教材、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材以及相关地方教材与校本教材是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的路径;确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堂教学目标,强化与培育教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设置专题课程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是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课堂”的路径;认真学习贯彻相关重要论述和政策文件,树立思想观念,涵养情感体验,形成坚定信仰是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头脑”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民族院校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场域,亦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民族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渠道之一,具有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的重要作用。文章以“纲要”课为载体重点梳理了“纲要”课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语料内容,探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2523”混合式教学模式,即坚持两条主线、五大“语料”模块、两大平台、三段式教学活动,以期进一步丰富大学生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知识体系,增强大学生“五个认同”,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与共”的理念,并使其真正地入耳、入心、入脑。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在高职院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好新时代普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据此,高职院校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切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学中去。以新疆高职英语教学为例,全面分析了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体现在培养具有坚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良好的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能力的人才方面。从历史依据来看,民族院校在坚守培养民族团结进步人才目标、坚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和保障各民族平等受教育权中均呈现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民族院校人才培养面临“两个大局”的内外部新形势;时代变革也引发了民族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在“德”与“才”取向之间的张力与抉择;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阵地,在新时代背景下也面临着世代更替、内容滞后、方式单一等现实挑战。为此,新时代民族院校人才培养要通过增进“五个认同”意识,打造人才培养“两支队伍”;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注重专业培养与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式等路径,为铸牢各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长效支持。  相似文献   

1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学校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本文以呼伦贝尔学院英语专业为例,对英语课堂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与问题做了全景式扫描,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佳路径。期待可以进一步提升本校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并为今后同类院校英语课堂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高校学报作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阵地,其自身负有的政治功能和传播功能在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H学报近年来已刊发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论文进行梳理,分析现有研究成果的亮点和局限性,提出学报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诸多领域均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对该意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能够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还能推动民族团结的实现,为中华文化的弘扬指明新的方向。高校培养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自身履行基本职责的内在要求,也是思政课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应有之义。文章主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是增强中华民族团结和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高校作为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阵地,在国家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探究西南地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可知目前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基本国情的认知情况较好,但部分高校在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活动方式、宣传推广、趣味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现存问题,强化新媒体宣传培育路径,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作用,采取多渠道、多形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活动,切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高职院校作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前沿阵地,担负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客观需要,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开展“五个认同”教育、“四史”学习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发展成就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新时代高职院校需要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建构一体性的育人体系、创新实践性的育人方法、深化协同性的育人行动,从“四个维度”铸牢高职院校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互相依存、互相促进、辩证统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是要实现共同富裕的共同体,共同富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应有之义;共同富裕需要各族人民同心团结奋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障。以共同富裕为视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引导各族人民深刻明晰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断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自觉;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共同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着力奠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坚决确保各族人民在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掉队,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成果;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持续推动共同富裕,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有机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本文对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以广西M大学为例,从制度保障、学科专业课程体系、科研育人体系、创新方式载体等方面总结学校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思考及实践成效,归纳路径建议,以期为民族院校进一步提升相关工作成效和实施效果及为其他普通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谭宏伟  鲍珊珊 《快乐阅读》2023,(12):111-113
<正>作为立足未来的新生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于中华民族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当下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如何让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目前仍存在诸多挑战。因此,探究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迫切需要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何克奎 《广西教育》2022,(36):18-21
本文以广西高校为例论述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分析当前广西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加强学校组织领导、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强化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化民族工作的理论研究、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等路径,以推动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