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艺术类专业的特色较为鲜明,在教学中不仅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加强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非常必要。高校艺术类专业的课程思政不应流于“思政”和“艺术”的表面结合,而应以“艺术”和“思政”的内在有机结合为基础和目标,并在具体实践中注意解决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相互配合问题以及课程思政教学的主导权、课程思政的评价机制等中观制度层面的问题和教学内容比例、方法等微观技术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在“大思政”格局构建阶段,高校艺术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积极探索,于守正创新中促进思政元素与艺术教育有机融合,加强大学生对思政元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理解,构建具备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模式,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随着时代不断发展,高校艺术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创新与发展势在必行。由于艺术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独特性特征,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既要加强对艺术专业的综合性考量,又要确保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确保党对高校的全方位领导,有效增强思政元素影响力和辐射力,切实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促进我国高校办学实力与办学水平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3.
如何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体系的建构,如何将思政教学潜移默化地自然融入艺术设计教育之中,是设计类复合专业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设计概论”是高校设计专业必修基础课程,课程具有集文、史、哲、心理、美学等学科于一体的特点,对于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本门课程实施思政教学改革,除了注重对学生技能、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文化传承和爱国主义精神方面的培养,帮助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创作观、人生观、价值观。文章通过“设计概论”课程探索课程思政改革体系的建构,以期共同促进高校设计类复合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新时代艺术院校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将英语的“工具性”与艺术专业的“人文性与思辨性”有机融合,以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目的。本文以广西艺术学院大学英语一堂示范课程为例,展示艺术专业学生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沉浸式”教学设计的过程及效果,以期为我国艺术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郝文斌 《职业技术》2023,(5):97-102
“课程思政”+“医教融合”双驱动育人模式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在“大数据”“新医科”时代背景下,部分院校内康养专业群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着思政元素碎片化,教学内容单调、教法枯燥,脱离临床实际要求和学生真实需求,难以引起学生共鸣等突出问题。为探究康养专业群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新路径,课题组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依托“大数据”信息技术,构建了以临床工作者、高职院校教师、学生融合共创的“医+教+学”课程思政体系、具化了课程思政元素、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新方法、搭建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最终形成了以课程思政临床实践为主要路径的康养专业群课程思政改革新思路。探索出一条以康养专业群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为引领,以推进“仁心、仁德、仁术”立体化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为主体的改革新路径。为“课程思政”+“医教融合”双驱动育人模式体系的建设,培养适应未来康养模式的创新型康养人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承担着幼儿师资培养的重任,在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学校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增强教育主体运行合力,提升学生主体意识,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下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同时,建立“思政+学前教育”“思政+专业建设”“思政+课程改革”“思政+主题实践”的多层面思政教育综合体,积极推动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实践。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资源共享平台,积极打造课程思政教学新路径,有序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论述“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开展“互联网+课程思政”实践的必要性,从建设专业群课程思政网络教育平台、“线上+线下”多维度开展课程思政实践、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思想道德接受特点、加强“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师培训、开展线上“云”评价等方面提出“互联网+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杨桦  吴思翰 《成才之路》2023,(33):121-124
在“健康中国2030”大背景下,保健食品学在高职食品专业受到重视。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一线教师应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在食品专业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基础。文章根据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结合专业课程性质和“保健食品”课程思政建设现状,探讨“保健食品”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以培养高素质保健食品行业人才,促进我国健康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倩 《成才之路》2023,(15):41-44
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度把握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渗透“课程思政”理念的价值,结合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实际,不断探索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渗透“课程思政”理念的路径,以推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促进中职学生成长成才。文章围绕中职服装设计专业与“课程思政”理念进行深入思考,分析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渗透“课程思政”理念的价值,探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渗透“课程思政”理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思政教育,并颁布相关政策为高等院校深化思政教育提供明确方向。无论在思想方面还是在行为方面,艺术专业学生均与其他专业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如果采用传统思政教学模式开展艺术课程教学,很难突出课程特色与针对性、贯彻因材施教育人理念。因此,高等院校要掌握好艺术课程教学规律,明确艺术专业学生思维想法和行为特征,以此为依据推进思政改革。鉴于此,  相似文献   

11.
探究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习实践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有利于促进立德树人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文献综述、对比研究等方法,在“互联网+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的背景下,搭建适应“SPOC+无人机”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路径。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习实践课程思政是“理论化思政教育+事件化思政实践”的综合平台,可通过建设标准化的课程思政大纲、搭建学生课程思政学习成果与事件实践展示平台、丰富学生课程思政教育实践内容等方式,提升野外实习实践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2.
面向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大趋势,梳理高职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明晰课程思政教学的功能作用;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育人功效,形成专业群下高职课程思政的设计框架;通过确定专业群课程思政体系、师资团队建设、“两系一线”的实验性教学、实施课程思政评价等课程思政实践,设计专业群部分核心课程思政案例集,以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在专业群层面的具体落地和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13.
在将思政教育融入“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中,全面提高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质量,为康复治疗学专业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提供有实践价值的探索经验。通过共同参与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以及“双创”模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的教学中,探索新时代课程思政与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融合的实践道路,并探讨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改革的成效和创新点。课程思政与“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课程得以有机结合,教师团队成员的教学能力和思政意识不断提升,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康复治疗学专业科研课程与思政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创新型康复治疗学人才。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高等学校在目前新形势下践行“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理念的根本任务。“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细胞生物学"课程成为对生命科学类专业学生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想阵地。本文以生物技术专业“细胞生物学”教学为例,分析了农业院校细胞生物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深入挖掘了本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开展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探索了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的路径,实现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行,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了专业课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了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新工科、交通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课程思政不仅是加强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关键内容。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应紧密结合专业建设,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环节中,并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顶层设计,深入推进。文章以“道路交通安全”课程为例,深入探索新时代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新思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考核模式等方面,详细研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路径,破解课程思政“表面化”“硬融入”等问题,从强化学生家国情怀、科学精神、文化素养、工程伦理等教育出发,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6.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属于环境专业的一门基础前导课程。结合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的自身课程环境专业属性特点,将“思政元素”纳入“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实现在专业知识技能传授中培养提升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职业素养、文化素养等综合素质的教育教学目标。以“思政融入专业课程”为主线,挖掘思政元素在环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融合方式;设计“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思政融入的教学方案;评价、反思思政进课堂的效果。利用专业课堂教学实践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政元素引领作用,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已成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17.
“文化认同”作为“乡土情怀”培育的主位因素,起着支配人类行为的思维准则与价值取向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存在“乡土教育信念不足,缺乏乡土文化自信”与“寻根意识亟须唤醒,乡土文脉亟须传承”的问题,教师应以“幼儿文学”课程为载体,从儿歌、幼儿诗、童话、绘本等各种体裁入手,唤醒其乡土记忆,追忆其乡土情怀,培育和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乡土情怀。教师可以以课程为载体,以思政为魂,在“幼儿文学”课程教学中从“目标重塑,融会贯通”“潜移默化,实践育人”“资源组建,群体认同”三方面着手,培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乡土情怀,增强其乡土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三全育人”理念的全面推进,构建“大思政”格局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目标,而课程思政则成为落实全面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必须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建立紧密关系,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进行融合渗透,由此培养学生正确、健康、优秀的思政素养。针对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展开研究,分析了“大思政”格局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总结了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现状,提出了“大思政”格局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9.
华北电力大学针对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核电厂系统与设备,具有基础性、引领性作用。该课程在教授学生核电厂系统与设备入门知识的同时,也在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方面,以我国“核工业精神”为主线,进行课程思政案例挖掘,将我国核工业的历史及发展现状与课程思政理念相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目标;另一方面,基于“大国工程”为蓝图的核电技术发展历史、现状与前景,融合“两弹一艇”“华龙一号”“国和一号”和第四代先进核能技术等重大型号研发成就,传承并发扬核工业精神,铸就大国工匠精神,引导学生紧跟世界科技前沿,激发学生学习核专业的热情,激励学生积极投身核工业,树立为国家建功立业的伟大情怀。  相似文献   

20.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通识必修课,学生参与面广、教学效果影响范围大。本文分析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关系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目标、特点,最后提出: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认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精设教学案例教学;构建思政资源利用“碎片化的方式”学习等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