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媒体的运用普及,学术期刊的出版与传播发生着深刻变化,具有传播渠道内容形式多样化、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互动及服务个性化等特点,但也存在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程度偏低、新媒体传播中审核把关功能弱化、著作权保护困难等问题.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应当革新传播理念、树立全媒体传播思维;培养多种技能、增强协同意识;优化内容建设、提...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学术期刊特色栏目研究十五年的进展入手,认为特色栏目研究从内涵建设拓展到传播技术与传播力研究领域,是对特色栏目进行研究的趋势,也是学术期刊适应时代发展本身的需求。文章基于移动互联网思维视角,重点论述了数字时代学术期刊特色栏目的传播问题,尝试提出用数字化提升特色栏目传播力的策略,以实现学术期刊特色栏目内容的有力传播。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不仅为体育文化传播带来了巨大契机,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现实困境。契机包括:多元化、圈群互动性传播主体与客体有力推动着体育文化传播;“碎片化”、精准推送的内容变化提供给体育文化传播新形态;场景化、沉浸式传播媒介为体育文化传播注入新活力。困境包括:“泛娱乐化”信息内容制造、主体间关系失衡、拟态环境的局限性、资本冲击与监管缺失等。消解路径有:遏制“泛娱乐化”的内容制造与传播、建构理性“共在”的主体间关系、营造新的拟态环境、规范资本并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4.
历史虚无主义在大学校园渗透传播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对大学生的精神信仰、历史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在深入分析和把握其危害性和新动向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探索治理策略。从顶层设计的精准谋划、唯物史观教育内容的精准供给、教育方法的精准滴灌、前沿技术的精准服务入手,守住“压舱石”,把牢“定盘星”,找准“驱动轮”,打造“助推器”,将精准思维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探索运用精准思政科学有效地开展精准育人活动,在“精”与“准”有机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精准治理。  相似文献   

5.
在移动互联技术高速发展的“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仍然存在内容贫瘠、学生关注力不足、品牌形象差等运营管理问题。文章利用“5w”模式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情况,并针对该平台的运营管理现状及特点,提出传播精准化、内容创新与形式多样化、服务高效化、管理可持续化四点建议,将有效避免公众号的“僵尸化”,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号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6.
《莆田学院学报》2022,(1):13-18
采取宏“观”与微“视”相结合、学理探究与实践观照相统一的研究方法,从主体、内容、受众、渠道、表达5个维度,对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发展指向进行研究,提出要通过多元共在的话语主体打造、价值共鸣的话语内容供给、精准有效的话语受众对接、立体多样的话语渠道构筑、与时俱进的话语形式转换,以进一步提升主流话语传播扩散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术期刊面临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应着力提升质量和效益。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包括宏观的整体业态、微观的个体刊物两个层面,需着力解决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坚持新发展理念、互联网思维、品牌思维、全局思维,坚持内容建设与创新发展这一根本,加强期刊集群建设,提升集约化发展能力;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知识服务能力;加强特色化办刊,提升品牌IP打造能力;加大开放合作力度,提升国际化办刊能力。  相似文献   

8.
精准思维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精准思政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供需错配”“供求失衡”等问题的积极回应,是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应然之法.大数据作为一种变革性技术力量,能够赋能高校精准思政从理念到行动全过程,实现精准识别教育对象、精准供给教育内容、精准开展管理服务、精准评价教育成效.当前,大数据赋能高校精准思政仍然面临平台建设与资源整合限制、信息茧房与技术异化挑战、精准化评价体系欠缺等现实问题,应当从搭建精准思政大数据一体化平台、加强精准思政过程管理、构建精准思政评价体系三方面探索大数据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服务导向的智慧校园建设中,教学支持服务框架的颗粒度过粗、智能功能在教学环节中的定位不明,难以支撑精准教学与个性化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协同开展。为了缓解当前的困境,本研究以上述教学模式为基石,通过凝练教学主体对教学支持服务的新诉求,从基础服务、功能服务和应用服务三个维度勾勒出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场景的教学支持服务框架,明确教师在备课、授课、研修等阶段的服务内容、精准定位各教学环节的智能功能,并探讨框架的可持续发展及可实践路径,最终助力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智慧校园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生命线。随着社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精准思政应运而生。目前,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要从政策层面解决精准问题,从思政层面解决供给问题,从实践层面解决动力问题。精准思政可以促使资助育人在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评估中不断检视、修正工作方法与模式。精准思政视域下,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要强化“大思政”育人格局,拓展“发展型”育人渠道,融入“跟进式”育人实践。  相似文献   

11.
在全媒体背景下,传播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各种自媒体、社交媒体、人工智能、移动终端相继涌现。传统媒体进行全媒体打造,通过多端矩阵、线上线下联动构筑传媒场景,形成了“台网移动”格局。由于传播背景的变化和受众特点的不同,电视传媒的传播特点随着全媒体时代人群媒介消费特点而呈现出些新的趋势,电视目标受众由模糊转为精确,全网统一电视节目考核评价标准,电视节目策划过程由假想验证变成精准定制,以及电视节目盈利方式多元化等。  相似文献   

12.
当前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使用、传播和参与媒介的重要平台,媒介素养的性质因媒介秩序的变化而改变,数字信息传播成为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的实践现场,互联网行为是身体缺席、情绪和言论“在场”的网络社交,具备鲜活的研究现实性。林生斌事件的发酵与他同公众所建构的相对稳固的情绪话语关联同步,具有典型性。这就需要进入事件现场,从数字信息传播的知识转译和能力增值这两个维度探讨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在认知层面和立意表达层面所呈现的具体实践行为,以及这些实践与教育核心本质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陈琳 《成才之路》2024,(9):33-36
精准思维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之中,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助于适应社会变革、顺应网络时代发展趋势,对于解决教育供给与新时代大学生实际需求割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高校面临着教师尚未形成精准思维、“信息茧房”与个性需求相互囿制等问题。对此,高校必须了解国内研究现状,剖析以精准思维驱动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及重要性,依托“精准定位教育对象、精准搭建教育平台、精准引领舆论导向”三点对策实施精准思政,旨在化思政教育“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相似文献   

14.
加强人工智能建设是当前中小学体育发展的重点内容。本研究对“AI+体育”赋能的数字体育校园建设进行分析,通过数字智慧锻炼区、教学区、测评区三大场景的具体应用与实践,激发学生运动锻炼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体育教学效率,促进体育测评的个性化和精准化,为新时期小学体育数字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场景”提供智能化服务已成为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新业态。为有效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落地,研究从场景赋能视角切入,对场景、智能应用场景、智能教育场景的本质内涵进行系统梳理与对比分析,同时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梳理“学、教、管、评、研”等智能教育场景的研究现状,觅求智能教育场景规划的运作规律。研究发现,智能教育场景规划的运作规律表现为:清晰明确的教育需求是首要条件,场景应用的成熟度评价是中坚力量,科技向善的监管机制是落地保障。鉴于此,从生态营造、指数流通和持续治理层面提出智能教育场景规划的实践路径,旨在为推动智能教育场景落地提供客观可行的理论支撑与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课堂教学实践,探究“读·品·写·说”的关联与融合,在理论内涵层面,构建“读·品·写·说”四维耦合推动高中生审辩性思维提升的研究框架,构建“读·品·写·说”四维耦合推动高中生审辩性思维提升的课堂训练体系,构建“读·品·写·说”四维耦合推动高中生审辩性思维提升的教学实践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层面,构建“读·品·写·说”四维耦合推动高中生审辩性思维提升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通过理解、质疑、明辨等“审辩式思维”过程,对文本内容做出理性判断,实现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精准思政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提质增效开辟了新的发展思路与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立体联动、融合协同,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课堂、课外实践育人第二课堂和数字空间第三课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建设面临“主流场域”话语式微、“聚合场域”多元分散、“虚拟场域”主体弱势等现实困境。在新时代,聚焦精准思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建设,必须在紧跟精准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精准思维”“精准设置”“精准融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守正创新和优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当前,移动学习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的热点。笔者基于艾媒咨询发布的移动教育市场研究报告,深入发掘移动学习者的核心诉求,通过剖析移动学习的实际发生过程,实现移动学习的要素分析,并综合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云服务、大数据分析、移动流媒体技术、HTML5等信息技术构建移动学习的技术支持模型,细化分析移动学习资源、移动学习服务及移动学习终端层面的技术支撑,最终完成移动学习的可靠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新文科”探索初步形成了“理念思辨”“学科创新”和“知识整合”三大发展理念,为认知传播遵循“知识整合模式”的新文科实践理念提供了谱系定位。根据迈克尔·吉本斯首创的知识生产模型学科体系,认知传播有待于以“问题导向”的知识生产逻辑为出发点,以计算主义与建构主义相互融通的知识生产方法论体系,以着眼全球、回应时代命题、服务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服务目标凝聚学科核心价值,为当前我国新文科建设提供基于“知识溯源—知识生成—知识服务”的认知传播系统性跨学科改革探索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微型学习理论指导下移动学习材料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当前移动学习研究和实践在移动学习材料设计方面的不足,本研究根据移动学习的特点,以“微型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在行动中研究的方法,对移动学习材料的设计进行了基于实践的研究,提出了移动学习内容设计、媒体设计、交互设计和通信设计等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