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吴亚娜  郭昕 《职业技术》2023,(11):10-16
新文科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工程,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举措,二者都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国内鲜有学者从宏观全局出发,研究艺术院校通识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国内艺术院校通识课程的思政教学存在方法不完善、体系不健全、评价不科学等问题。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院校本科通识课课程思政教学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建构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办法与路径,优化课程思政的教育评价体制与激励政策,产出课程思政建设的系列成果,从而助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院校实施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新文科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有力之举。在新文科背景下,研究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鲜明的理论意蕴和实践指导。新文科理念契合思政课价值引领导向,思政课改革融合新文科学科交叉发展,思政课改革结合新文科人才全面培养。进一步分析新文科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新导向,提出学科知识穿插的教学内容改革、信息技术介入的教学方法改革、促进质量提升的教学评价改革等实践路向,实现思政课教学的真改、实改、新改、深改。  相似文献   

3.
曹姗姗 《教师》2023,(9):117-119
新文科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其中,新文科建设的逐步推进为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文章作者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围绕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价值进行阐释,分析了历史学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随后从挖掘思政元素、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打造课程思政教师团队等方面探讨了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新媒体技术日渐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获得了新的技术支撑,教学思路也得到了开拓与创新.如何基于新媒体技术高效落实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工作,已然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介绍新媒体的概念及特点,论述新媒体应用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新媒体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媒体应用于高校思政...  相似文献   

5.
为跟上新文科建设步伐,思政课教师要锚定新文科背景下核心素养的时代坐标,着眼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本领、激活思维,以思政课趣味横生为宗旨,灵活运用破局之道。着力教师协同发力为知识壁垒扩容,积蓄能力素养为新兴教育理念增色,多层次考查体系为铸魂育人提质,解码新文科背景下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坐标,助力思政课建设。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文章首先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模式的特点,然后论述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策略,包括革新思政课教学观念、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进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校要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鼓励学生学思并举、知行合一,增强思政课教师的综合能力,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外延,将乡村振兴战略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肖志红 《海外英语》2023,(4):232-234
新文科背景下,深入推动职业院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以实现德育无形,寓教无声,是当前推进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点内容。文章立足课程思政,以高职《综合英语》教学为研究内容,基于目前高职英语思政教学现状,指出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在该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从教学内容、教师素养、教学实施、第二课堂活动与课外实践四个方面探析新文科背景下高职《综合英语》教学思政教育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9.
巩雪 《成才之路》2022,(10):16-18
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背景凸显了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是英语水平测试的驱动,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更是育人功能的需要和隐性课程建设的需要.文章简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分析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探讨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路.高校将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跨学科课程突破了传统文科课程的知识壁垒,对于文科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文章阐释了跨学科文科课程在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等四个维度上的教学理念,凸显问题导向、教研结合、情感互动、课程思政的创新内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展示了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通过不同要素组合与多样化教学策略解构传统文科教学模式,重构跨学科教学体系,以期促进高校文科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校新文科教学改革背景下,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文旅融合发展趋势下,酒店管理与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融合发展特征显著。会展服务与管理课程是当前新文科教学改革中体现文旅融合发展的旅游新业态课程,具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跨专业的特点。本课程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推行“OBE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融入课程思政,以项目驱动创新,多元一体化的线上线下双循环”混合式教改思路。经过多轮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课程资源和教学体系逐步优化完善,学生在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人为本"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分析情感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然价值以及对思政课提出的新要求,围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三个环节的改革,做到整合思政课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形式、改革教学评价,从而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段佩利  尹鹏 《大学教育》2023,(6):109-111
新文科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高校课程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推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旅游大数据课程为例,重点探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设计方法,从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思政元素挖掘、教学实施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阐述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和实践,旨在为旅游管理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文科”对我国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课程思政”是其重要的目标和内容。当前我国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实施存在诸多问题,如和专业结合不紧密,课程思政原则不清晰等。以新文科为背景,依据新《英语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高校课程思政纲要》,阐述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及原则,重点从顶层设计,实现目标协同发展;挖掘素材,推动跨学科知识深度融合;细化过程,有效落实全程育人;创新评价,完成课程思政闭环等方面探讨其构建策略,有利于推动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5.
作者针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不高的现状,以贵州省高校为例,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方向、基本原则及初步探索等方面提出见解,以期为贵州乃至全国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也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关键课程。文章以高校思政课实施五环教学法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为契机,在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现实困境基础上,结合高校思政课实施五环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提出自学辅导、专题讲座、主题讨论、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要内容的五环教学法,以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思政课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做到因时而进和因势而新。视觉化策略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运用正是立足视觉文化进行的教学改革尝试,是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新探索。从当前思政课面临的教学手段娱乐化、课程内容碎片化和社会思潮隐匿化的视觉困境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为例,通过对视觉化传播机理分析,阐明视觉化策略构建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可行性。从图像生产到视觉信息传播、从图像信息向教育信息内化的过程性策略构建,探索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路径新方案,有助于推动视觉文化时代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提升。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改革创新已经全面推进,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思政课面对社会信息化的主流教学模式。基于高校思政课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分别从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实现路径,为高校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模式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政课的智慧课堂建设是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通过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技术媒介理论研究,探索智慧课堂建设对于高校思政课的名师示范教学、扩大课程受众范围、分教学场所远程直播互动交流、同步保存教学视频资料供学生重复学习以及教学资源共享与传播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文章从坚持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指导思想、夯实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理论功底、构建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话语体系、助推高校思政课传播能力提升的动力机制、提升高校思政课传播能力的智慧课堂建设等五个方面探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智慧课堂提升高校思政课传播能力的对策路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正>马建辉和张明新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文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一书,凭借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教育经验,对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洞察,探索文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给文科教育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方向。该书详细阐述了新文科背景下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思路和途径。这种结合不仅仅是简单叠加,更是深度融合。书中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结合该书内容,在新文科背景下加强英语文学课程思政建设,具有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