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宽和 《收藏界》2012,(3):128-128
2011年12月21日,由山西省介休市人民政府和山西省晋中市文物局主办,深圳社科院义物研究所、晋中道莅艺术馆等多家文博学术机构协办的“中华名瓷千年介休窑——十二至十四世纪的山西介休窑陶瓷特展”启动仪式在北京保利大厦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2.
钱汉东 《收藏》2008,(3):76-77
介休窑是山西中部宋金时期烧造水平较高的瓷窑,此后的元明清一直烧造,有长达千年之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杜文 《收藏》2008,(3):84-87
由于盛产煤炭、坩土,古代山西产生了众多窑口,为陶瓷研究界瞩目。山西窑场分布的密集程度在全国属首位,从燕北到晋南,分布着浑源窑、怀仁窑、长治窑、偷次窑、介休窑、霍州窑、平阳窑等诸多窑口,冯先铭先生编著《中国古陶瓷文献集释》中即收录古文献记载的山西瓷窑52处。山西历代陶瓷产品存世丰富,如辽金剔刻瓷、金代红绿彩、黑釉铁彩、油滴釉瓷、钧釉瓷、砖雕、珐华、琉璃等,  相似文献   

4.
王鉴 《垂钓》2011,(7):82-82
6月13日.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钓鱼运动协会(筹)主办。山西省介休市人民政府、山西省钓鱼协会、介休维群现代新农业园有限公司承办的2011年全国钓鱼锦标赛(山西介休站)在山西介体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5.
孟耀虎 《收藏》2007,(10):113-117
山西地区陶瓷手工业的历史始于唐代。最早研究山西陶瓷的专著《山西陶瓷》在山西省窑址一览表中,列出山西唐代瓷器窑址有“浑源县、平定县、交城、介休、榆次市、霍县(霍州)、临汾县(平阳)、河津、乡宁”等9处。20多年前编写的《中国陶瓷史》记载了山西交城、浑源、平定三处唐代窑址。  相似文献   

6.
李寒停 《钓鱼》2013,(15):6-7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丘山北侧,汾河南畔。距省会太原市139千米,是一座正在崛起的年轻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介休景色秀丽、气候宜人,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境内绵山如屏耸立,汾水似带环绕,名胜古迹众多。介休是我国清明节与寒食节风俗的发源地。改革开放以来,介休始终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引人关注,令人惊喜。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陶瓷史上,山西是古窑址众多的省份,大自然厚爱这片土地,给予了它充足的黏土和似乎永远采不完的煤炭,赠予了它瓷业生产的各种先决条件。从雁北到晋中、晋南,有浑源窑、怀仁窑、长治窑、榆次窑、介休窑、霍州窑、平阳窑等,许多窑址的地表至今仍散落着大量的瓷片和匣钵,其中榆次窑位于太原市东郊的孟家井村,1959年被当地文物工作者发  相似文献   

8.
张佳宏 《收藏界》2013,(8):126-129
吉州窑:我国古代著名的黑釉瓷窑口,位于江西省吉安县南的永和镇,吉州窑始于唐代,盛于南宋,衰于元末。吉州窑因地得名,也有将其称为永和窑、东昌窑的。吉州窑的瓷器主要分为五大类:青瓷类,此类器物多较为粗糙,应为吉州窑创烧期唐代所烧。乳白瓷类,主要产于唐晚和五代、宋元时期,碗底常有"吉"、"记"、"福"、"慧"、"太平"、"本觉"等铭文。有些印有缠枝花卉、海水游鱼、凤穿牡丹等纹饰。昌窑的。"、"福"、穿牡丹等纹  相似文献   

9.
张小亮 《收藏界》2015,(4):35-48
一、山西宋金瓷器概况宋金是山西瓷器史上的黄金时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窑厂数量众多。从目前考古资料看,宋金时期山西境内的窑址遍布南北,多达六十处,其中知名的有大同窑、浑源窑、怀仁窑、榆次窑、介休窑、交城窑、霍州窑、盂县窑、平定窑、临汾窑、河津窑、八义窑、阳城窑。二是产品种类丰富。山西与冀豫为邻,深受定窑、磁州窑、钧窑、当阳峪等窑口的影响,平定窑、盂县窑的产品明显可以看出定窑的影子,浑源窑、晋城窑、临汾窑都发现了钧釉瓷器,至于磁州窑白地黑花的装饰风格则更为普遍。在模仿名窑的同时,山西窑场  相似文献   

10.
贾宝寿著名形意拳大师。山西介休人,现任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名誉副主席;晋中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介休市武术协会主席。贾宝寿先生是我国第一批专业武术运动  相似文献   

11.
耕生 《收藏》2008,(7):169-169
四川是南北方陶瓷业技艺的交汇之地,古陶瓷历史悠久而丰富,曾有大量古窑场湮没在历史迷雾中,在陶瓷史料中普遍收录的有大邑窑、广元磁窑铺窑、华阳县琉璃厂窑(华阳窑)、彭州磁峰窑、成都青羊宫窑、邛崃窑、荣昌窑等,有大量的历代陶瓷器为民间所收藏。在CCTV首届赛宝大会上曾有邛窑水丞夺得铜奖,青羊宫窑辟雍砚也曾被评为成都十大宝物之一。在成都市博物馆也收藏有青羊宫窑址、  相似文献   

12.
正提及泰国陶瓷,人们往往会自然联想到泰国名窑"宋加洛"。国内普遍将位于泰国中部西萨差那莱古城生产的陶瓷称为"宋加洛"陶瓷。宋加洛陶瓷因不少输出海外,远近闻名,其中以青瓷及釉下彩画陶瓷为典型器。与之毗邻的素可泰窑,也以釉下褐彩、釉下黑彩器作为窑口生产的典型。然因窑区面积小,器物品类和宋加洛窑近似,较少受到单独关注。实际上,素可泰窑从13世纪初始建,生产至少持续到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从海捞船上也发现不少。其釉下  相似文献   

13.
《集邮博览》2010,(6):89-89
文彦博(1006-1097)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省介休市)人。天圣进士。文彦博居官近70年,出将入相50余载,为巩固宋室江山尽心竭力,政绩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三、四川白瓷窑系四川白瓷窑址发现较少,目前已知的烧造白瓷的窑址,主要有邛崃窑、彭县磁峰窑、思文窑、都江堰玉堂窑、瓦岗坝窑、金凤窑、成都琉璃厂窑、青神县坛罐窑、川北广元窑,以及巴县清溪窑等。在这些窑址中,彭县磁峰窑和思文窑专烧白瓷,其他瓷窑则以烧造青瓷或黑瓷为主,同时兼烧部分白瓷。  相似文献   

15.
陶瓷窑炉     
陶瓷窑炉是烧制陶瓷制品的设备,因工艺要求,创建了各式各样的窑炉。双乳状火膛窑(图1),1964年在禹州市东北隅古钧台发现的北宋烧制钧瓷的窑炉。长方形的炉体分为主火膛、副火膛、窑室和烟囱四部分。两个并列于窑室一侧的火膛呈乳状,以木柴为燃料,分级燃烧,窑内最高可达1300℃。因增加了瓷器的受火面,所  相似文献   

16.
张振海  张增午 《收藏》2014,(8):56-61
林州宋金纪年墓葬和窖藏出土瓷器,主要是观台窑、彭城窑、鹤壁窑等周边属于磁州窑系窑口的产品,也有山西和修武当阳峪等处窑口瓷器出土,这种现象反映了宋金瓷器在河南的流通情况。河南省林州市地处河南、河北、山西交界处,北临磁县观台、峰峰彭城等磁州窑中心窑场,东南有安阳、鹤壁、辉县的豫北磁州窑系窑场,西边是山西长治市八义窑、壶关窑。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陶瓷史上的千古之谜"柴窑"始终萦绕在每个瓷器爱好者及研究专家的脑海里。本刊发表陶器爱好者王学武先生的文章,以翔实的史料和大量的瓷片标本阐述了"柴窑"就是"耀州窑"的观点,以期引起古陶瓷专家和广大爱好者研究和讨论的兴趣。近期来,"鼎州窑""柴窑""耀州窑"的研究和争论在陕西乃至全国十分热烈,网上的论争更是唇枪舌剑。这三个诞生在陕西铜川境内的困惑人们千年之久的窑口到底有何联系,它们的产品特点各是什么?这不仅是陶瓷研究专家所关心的事,更是广大陶瓷爱好者极为感兴趣的话题。我们期望更多的人发表真知灼见,共同来讨论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伍秋鹏 《收藏界》2013,(10):41-45
(接上期)二、广元窑贡瓷广元窑在古代文献中不见记载,直至1930年出版的《重修广元县志稿·陶瓷业》中才提到县北磁陶堡有陶瓷遗存,推测其年代为明代。苏轼曾写过一首题名为《送南屏谦师》的诗:"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天台乳花世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7,(4)
正"洛京窑,亦元魏烧造,即今河南洛阳县也。初都云中,后迁都此,故亦曰洛京,所烧即供御物。"民国时期著名陶瓷学家叶麟趾在其《古今中外陶磁汇编》里如是说。洛京窑如同柴窑般也许只是个美丽的传说,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始终不得窥其真容。如果洛京窑在历史上真的存在,那它在哪里?究竟什么模样?按照叶先生的说法,洛京窑就在洛阳附近,那么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哪个窑口能代表洛京区域内的  相似文献   

20.
伍秋鹏 《收藏界》2013,(9):61-64
据文献记载,唐宋时期烧制贡瓷的瓷窑有浙江越窑、龙泉窑、河北邢窑、定窑、河南巩县窑、邓窑(内乡大窑店窑)、陕西耀州窑、江西景德镇窑、福建建窑等。唐宋时期,四川地区的瓷业发达,窑场众多,从现已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