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戎昱诗用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昱诗分近体诗和古体诗两大类。近体诗的用韵可分为22个韵部,很规则。古体诗的用韵可分为30个韵部,既有押平声韵的,也有押仄声韵的;用韵较宽,且有出韵现象。  相似文献   

2.
陈第是一位在古音研究上取得很大成就的音韵学家,其审音功力自非常人可比。文章通过穷尽式分析,统计出陈第古体诗歌327首,527个韵段。通过系联法、统计法归纳出陈第古体诗韵部共有25部并对其用韵特征进行分析。其古体诗的韵部通押情况为:先仙韵开合口通押,歌部豪部通押,职部薛部通押。其古体诗用韵特征还有:沃韵与烛韵读音有所不同,黠韵和鎋韵分属末部和薛部,入声韵尾的变化,阳声韵尾的变化,浊上归去等。该论文还进一步探究陈第古体诗歌用韵反映出的明代末年雅言通语的实际语音情况和福州方言实际语音现象。  相似文献   

3.
对陈第327首古体诗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的特殊韵字和特殊韵例,从中探寻陈第古体诗歌存在的拟古现象和体现出的方音影响。陈第的古体诗特殊用韵情况可能反映出了明代末年福州方言的某些实际语音情况:明万历年间福州方言至少有部分江韵字已经完成了韵母从o到ou的转变;庄组支韵字"史"在福州方言中押入鱼模部的时间较晚,到明代末年仍未完成;尤韵"妇"字和侯韵"母"字在福州方言中已经归入鱼部。  相似文献   

4.
诗、词用韵是汉语语音史研究的宝贵资源,周密诗、词用韵前人未做过系统研究。通过穷尽考察302首周密古体诗、词,并以鲁国尧的宋代通语18部系为参照,得出周密古体诗、词韵系共16部。周密古体诗、词用韵大致符合宋代通语,同时也体现了宋末浙江吴语方音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明代湖广诗人江盈科的古体诗用韵,阳声韵中尾韵字大量混押,阴声韵中尤侯韵字与虞模韵字相押、之微韵字与虞模韵字相押,入声韵与阴声韵通押。一方面由于古体诗韵放宽所致,另一方面受诗人乡音桃源方言影响。江盈科古体诗用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桃源方言的一些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6.
金代古体诗的韵母系统可以归纳为18部,与同时期中原一带的韵母系统基本一致,从总体来看反映了当时通语的语音系统。这个韵母系统与《蒙古字韵》的系统非常接近,最大的特点就是入声仍然作为独立的韵部存在。古体诗用韵研究对于汉语语音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运用韵系列表法和韵系数理统计法考察温庭筠词的用韵,将温词的用韵与初唐、晚唐、五代、宋的诗韵、词韵以及他本人的古体诗用韵进行比较,发现温词以诗韵入词,有一定的存古性。晚唐时词受到诗韵的影响,还没有形成后来的词韵格局。  相似文献   

8.
陈卫兰 《台州学院学报》2009,31(4):28-32,53
陈孚近体诗、古体诗的用韵,其近体诗分为18部,与“平水韵”大致相同,只是合并了“平水韵”的若干韵部。古体诗分24部,其中阴声韵7部,阳声韵11部,入声韵6部。与宋词通用的18部有别,主要体现在阳声韵臻摄、山摄仍分立韵部,入声韵的不同韵尾未混用。陈孚诗歌用韵反映出元代台州语音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保留古音较多。  相似文献   

9.
盛唐诗人王昌龄诗作久负盛名,是研究盛唐语音的重要语料。王诗用韵,近体诗可分21个韵部,古体诗可分32个韵部。大多诗歌用韵规整,合于《广韵》。支脂之微、萧宵肴分别合为一个韵部。而且出韵较少,偶有换韵,亦有韵字不避重复及特殊韵字。  相似文献   

10.
赵嘏古体诗用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诗人赵嘏古体诗的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等均表现出一定的用韵特点它们能客观地反映中唐时期语音的韵部系统。  相似文献   

11.
北宋诗人梅尧臣在宋诗史上影响颇大,通过对其诗韵进行穷尽性研究不难发现,梅尧臣诗歌的用韵,古体诗可以分为二十一部,佳韵已经分化,元部与真部相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实际语音的面貌。近体诗可以分为十四部,与古体诗舒声部分相同,且近体诗借韵、出韵现象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韩愈古体诗用韵与《广韵》“同用独用”规定作对比,观察到二者在韵类的分合上有一定差异,认为韩愈古诗用韵较《广韵》更宽。  相似文献   

13.
盛唐是诗歌发展史上的特殊时期,一方面,大约到了开元天宝以后,诗人的用韵才完全依照了韵书;另一方面,近体诗也渐趋成熟规范。王维的十四卷诗歌中,古体诗占六卷,凡134首。在近体诗风行时期,王维古体诗数量之大很值得关注。然而历来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王维诗歌的思想及内容上,较少涉及用韵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探讨北宋中晚期文学家晁补之的古、近体诗的用韵情况,归纳梳理韵部的分合,讨论各部特殊韵例、韵字,概括其用韵特点。其近体诗较少出韵;古体诗用韵则比较自由,入声韵尾-p、-t、-k的区别已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运用穷尽式系联方法,归纳出刘长卿诗歌用韵系统:近体诗阴声韵、阳声韵共22部;古体诗阴阳声韵共18部,入声韵7部。并将刘诗用韵与相同时代不同地域,以及相同地域不同时代的诗人用韵进行比较,进而探讨刘诗用韵的特异之处及其与通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唐诗人卢纶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冕",其诗歌久负盛名,是研究中唐语音的重要语料。卢诗用韵,近体诗、古体诗均可分28个韵部,大多数诗歌用韵严整,其中东钟、庚青等部与《广韵》有所不同,但也是实际语音的反映。而且出韵较少,换韵自由,韵脚字亦不避重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北宋河南籍诗人贺铸的诗的用韵作了系统的考察,古体诗归纳为20部,其中舒声韵13部,入声韵7部;近体诗只有舒声韵,共14部。近体诗颇多“借韵”和“出韵”,说明其诗的用韵打破了官韵的限制,反映了当时当地的实际语音现象,对宋代语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唐五代皖南文人的诗文用韵具有古体诗和韵文在初唐同用、独用的基础上有所合并,近体诗严守功令,少数出韵现象反映了时音的变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唐五代湖北地区文人古体诗与韵文用韵共分25部,大都为部内诸韵相押。但亦有部间通押的特殊韵例现象。这些韵例或为仿古,或为临时通押,有些则是对唐五代通语语音乃至湖北方音的真实反映。对这些特殊韵例进行了全面分析,以归纳其出现的不同原因与其所反映的语音史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金代河北诗词的韵母系统可以归纳为18部,与同时期中原一带的韵母系统基本一致,从总体来看反映了当时通用的语音系统。和《中原音韵》相比,这个韵母系统具有3个特点:入声仍然作为独立的韵部存在;山摄还没有分成桓欢、寒山、先天三部;车遮韵、支思韵尚未形成。古体诗用韵研究对于汉语语音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