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苑》被明代王士骐和清代张澍作为兵法编入《诸葛亮集》,不少学者认为是“伪书”。《四库提要》断定它不是出于诸葛亮之手,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说:“称诸葛亮撰,伪也”。清《诸葛亮集》编者说《将苑》在《隋书·经笈志》有著录的证据,经查考,“皆不确”。(《诸葛亮集·将苑》注①)盖《将苑》五十篇,宋、元以前未见著录,直到明代王士骐编的《诸葛亮集》中方才出现。而明代文人好名好奇,多  相似文献   

2.
徽商简议     
中国从明代中叶以后,在封建社会内部、已经孕育和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尤其是“徽商”和“晋商”,曾以其资力雄厚、足迹遍天下而南北辉映,著称于世,在商业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明代学者王世贞在《苏州史料后集》卷三六严氏富资条中记述:“一日严嵩与来客共话天下富豪,将资产五十万两以上者列为第一级,够格者计有十七家,其中山西三姓,徽州二姓。”《明史》“食货志”二记载:“是时天下财赋、岁入太仓库者二百万两有奇”,两者比较,一个富户的资产相当于全国岁入的四分之一,这是何等惊人的数字!明代另一学者谢肇浙在《五杂俎》中有这样的记述:“富室之称雄者、江南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徽商和晋商的实  相似文献   

3.
明代温州地区士大夫的祠堂祭祖活动颇具特色。通过对《项乔集》《王叔果集》《张璁集》及相关族谱中有关祠堂祭祖活动的研究,揭示明代温州士大夫的“一本观”宗族观念和“礼以义起”的宗族改革观,有助于对明代宗族等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琢玉者笔记》之22讲故事,说道理———试谈“如何面对金钱与美色”●戴海世界上,什么是最可怕的武器?对某些人来说,不是别的,而是金钱与美色。君不见,历史上多少名重一时的“英雄”,就是被这两样东西打得身败名裂!有鉴于此,自古便有高人贤士为之苦苦思索:有...  相似文献   

5.
才子观灯     
明代江南才子祝枝山和文徵明,元宵之夜同往苏州去赏灯猜谜。祝才子忽见一盏大花灯上悬着录自元朝诗人萨都剌《雁门集》中的一首诗谜:“开如轮,敛如槊,剪纸调胶护新竹,日中荷盖影亭亭,  相似文献   

6.
被誉为“岭南第一名臣”的潮州先贤翁万达,是明代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文韬武略,著作甚丰。《稽愆集》是翁万达“自裒所为书札之作”,旨在“溯言观行,曩昔之愆违可知”。后人研究翁万达的论著很多,但单从《稽愆集》一书探讨翁氏思想的论著尚未见到。本文作者以为:若能从“书札之作”来探究作者思想,更可窥其心迹,下文试作探讨。 一、《稽愆集》的作者简介及版本 《稽愆集》的作者翁万达,字仁夫,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春秋经》《左传》记载中的越“入吴”,《国语》记载的“越王勾践”“袭吴”时“入其郛”,《史记》记载的吴国国都“城高以厚”及赵晔《吴越春秋》记载的“子胥…“造筑大城”,《越绝书》记载的“吴大城”,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记载的“使子胥筑阖闾城都之,今苏州也”等作文献考释,首先论述苏州城墙春秋时建及在春秋时期的客观存在。接着,又从《越绝书》记载的战国时“春中君所造”之“楚门”,乃系苏州城门中的“破楚门”演变而来;另从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中提及黄歇治吴时的水利举措“又大内北渎,四从五横,至今犹存”,分析唐代时犹存的古城“四纵五横”河道体系,系战国黄歇治吴时的遗存。其后,从清代中叶苏州古城“三横四直”的河道体系为唐代演变而来,指出苏州古城在战国时代就已烙上且牵延至清代尚存的这一文化印记,从而印证黄歇治吴时重修苏州城墙的事买。上述文献记载,清晰地表明如下结论:苏州城墙春秋时建及战国时重修。  相似文献   

8.
从《山歌》所见明代吴语指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代冯梦龙选编的用当时吴语方言写成的民歌集《山歌》中,指代词已经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及某些代词的变式。明代苏州一带的吴语区域(包括今苏州、湖州和嘉兴)较今天大,加上文人记录修改时加入其他地域的书面语成份,指代词数量比现代苏州语多。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作者《书博鸡者事》作者高启,是由元末入于明初的著名文人。明代焦竑《玉堂丛语》卷七记载说: 高启字季迪,吴郡人。少孤力学,能诗文,好权略,每论事,辄倾其座人。……启身长七尺,具文武才,于书无所不窥,为文喜辩博,驰骋上下,精采焕发,而于诗尤工。与按察使杨基、翰林待制张羽、布政使徐贲,号吴中四杰,皆有集行于世。高启的里籍,确切地说是苏州府长洲县。吴郡,今江苏苏州,在明代分为吴县、长洲两县。他博览群书,与人辩难,“驰骋上下”,引证古今,四座为之倾倒,这是可信的,但说他“好权略”,恐未必然。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的经历来证验。上引的《玉堂丛语》,还说他不肯出仕于元末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朴学宗师顾炎武以传统经学价值取向为标准品评、抨击明代学术之空疏浅陋,认为古学弃于明,经学亡于明,剽窃之风盛于明,改窜古书之习猖獗于明,制义所利在“空疏之人”,最没有学问的也就数明代人了(参见《日知录》)。此后,在《诗经》学史研究中,学者对明代《诗经》学多为贬抑之词,以为“明人之学,在义理一方面言,不如宋人之精;在考证一方面言,不及汉唐之密”(胡朴安《诗经学》)。多以为“明代《诗经》学”学者不过数位,著作不过数部,而且或真伪不辨,或“无甚精义”,或“多凭臆说”,没有什么研究价值。山西大学教授刘毓庆先生在北京大学师从褚斌杰先生  相似文献   

11.
话本、拟话本小说研究者大多认为,《三言》是宋、元、明话本的编辑和加工,其中有少部分为冯梦龙的创作;而《二拍》则是凌濛初(1580—1644)的创作。如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第3册)认为,《二拍》“实际上是两本创作集”(第972页)。其根据是凌濛初在《拍案惊奇序》中说过,冯梦龙将“宋元旧种”“搜括殆尽”,所以他“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诙谐者,演而畅之”,乃成《拍案惊奇》。其实,说话人的底本——话本,不只宋、元有,明代也有;就是近代扬州著名艺人王少堂学艺时,他的师父传授给他的书段子也有底本即话本。凌濛初作为话本的爱好  相似文献   

12.
山川胜迹 爱国情怀──《琢玉者笔记》之18戴海我们学校背靠麓山,面临湘水,无论初来或久住,都感到这里的环境优雅宜人。从风光看,这是一个优美的环境;从历史看,这是一个育人的环境。我们的《校歌》开头一句就唱出:“麓山秀,湘水长”,的确,在这山山水水中大有...  相似文献   

13.
琢玉之功     
明·汤显祖《肚丹率》第五出:“愚老慕承捧珠之爱,谬加琢玉之功。”雕琢玉石的功效。比喻教育学生所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朱得之《老子通义》之诠释特色有三:一为注重字训考据,在注经风气较为随意的明代,《老子通义》是一部难得的字训与义理并重的老学著作;二为以自然为宗,朱氏以“自然”作为《老子》思想之核心,认为万事万物皆不能外于“自然”,展现出不同以往的诠释路径;三为会通儒道,朱得之为阳明之弟子,受王学“三教合一”思想之影响,其在《老子通义》中也力图突破儒道对立论,从而会通儒道之学。  相似文献   

15.
琢玉之声———《琢玉者笔记》之21为立言者作证○戴海我在当学生的时候,只是听说过“党校”,觉得那是非常神圣的地方。后来,我当了很多年党校教员。重返大学后,我们为学生办起业余党校,至今整整十年了。近几年来,党校将学员的学习心得———包括征文、演讲稿,每...  相似文献   

16.
承继良渚琢玉基因和明代陆子冈治玉血脉的“苏作”玉器,由于外来玉工的大量涌入而呈现出新的形态,以苏州工匠为依托的“苏作”玉器逐渐演化为以苏地为纽带的“苏玉”。“苏玉”的蓬勃发展是以市场为基础,并以市场为其发展的风向标,因此研究“苏玉”发展,首先必须以市场为切入点,从“苏作”向“苏玉”的转化入手,在取得大量一手数据的基础上,对“苏玉”市场的形成、格局、规模、从业人员的结构及市场组织形态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什么叫“飞白”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说:“明知其错故意仿效”的修辞格谓之“飞白”。《聊斋志异》里有一篇《嘉平公子》,说的是嘉平公子外秀内拙,“谕仆帖”上错别字满篇,“花椒”写做,“花菽”,“生姜”写做“生江”,“可恨”写做“可浪”,其妻羞之,写诗一首云:何事可浪? 花菽生江;有婿如此, 不如为娼! 《坚瓠七集》(四)也有一则故事,写一个托庇祖荫做苏州通判的人,将“翁仲”读倣  相似文献   

18.
<正>荷花历来为中国文人所喜爱,成为诗词中常常歌咏的对象。“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在屈原笔下,荷花成为高洁志趣和不屈灵魂的象征。苏辙仰慕荷花的高洁:“开花浊水中,抱性一何洁。”荷花可以是青春之花,“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其二)》)。荷花还可以是思念之花,“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李商隐《板桥晓别》)。荷花还能在诗词中营造一种清新、淡雅的意境,如“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相似文献   

19.
《三国志演义》号称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三国志演义》之“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人物、故事之“奇”;2)文章之“奇”。《三国志演义》之“奇”的形成,与史传、平话的遗传、传统英雄史观、道德史观、宗教思想的影响,以及罗贯中本人政治理想的制约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唐贞元间韦应物曾出任苏州刺史,有韦苏州之称,著有《韦苏州集》。唐长庆间,李义(yi)曾任苏州刺史,白居易有《李苏州示男阿武诗自感成咏》诗。唐太和间,李绅任苏州刺史,白居易有《奉和思黯相公以李苏州所寄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见示兼呈梦得》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