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末中国学习日本教育的重要途径有:聘请日本教习、翻译日本书籍、派留日学生和派官绅赴日考察教育.其中对派官绅赴日考察教育研究为学界所忽视,故拟时官绅赴日教育考察的兴起与发展这一近代教育史上颇为重要的教育事件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后,中国开始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形成历史上罕见的留日运动。直隶省是清末向日本派遣留学生、游历官绅较多的省份,在北方各省中更是遥遥领先。这既得益于清政府的政策支持,直隶地方官员的积极响应,也是适应了直隶新政对人才的需求。留日人员归国后,为清末民初直隶新式教育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社会,国家政权设治于州县。构成县以下的地方社会权力群体主要是依靠社会威望获取的“士绅”。国民党建立政权后,逐渐将国家政权体制深入地方社会,起用当时在籍离职官员和清末民初以来地方自治机关中的新官绅担任公职,从而形成了新权绅阶层。  相似文献   

4.
绥远地区汉族妇女的放足滥觞于清末。经过官府和一些官绅多年的大力提倡与劝禁。到民国前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通过对放足过程的透视。我们可以看到,缠足与放足的冲突是曲折复杂的。这充分印证了妇女从缠足到天足的进程是渐变的。并非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5.
1907年,芜湖万顷湖发生千余湖民暴动,以国家上层官僚和地方官绅为主体的两大集团进行博弈,最后该事件以摘取县令顶戴、田租减半的方式得到相对妥善处理。透过这起民变事件可以看出,在清末国家统治中,国家与地方之间潜存着权力与利益的结构性裂变,而清末"新政"则加剧了这种裂变危机。  相似文献   

6.
董俊  王芳 《文学教育(上)》2011,(19):151-151
清末民初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先进知识份子大量的翻译促进了新式教育在中国的传播。清末民初的翻译与近代中国新式教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法制观念的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并且开始懂得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我国的军校在日常管理中具有较为浓厚的行政化和军事化特色,其管理措施时常与学员的合法权利发生冲突.目前虽无学员以法律来状告军事院校的事例,但是随着法制化程度的提升,学员与院校之间的权利矛盾冲突必将愈加凸出.因此,军队院校必须加强在相关法律领域的研究,提高依法治校的水平.本文将分析军队院校管理权以及学员的基本权利,探讨军校管理权与学员权利冲突的表现及起因,并就二者之间的冲突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甲午战败后,一批又一批的官绅为"救亡图存"赴日考察教育,并留下大量的"东游日记".由于考察人员知识结构、经验和目的的不同,清末"东游日记"参差不齐,因此不同教育考察的效果也千差万别.尽管如此,清末赴日官绅教育考察仍然对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转型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常熟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 ,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特别是常熟的藏书、刻书 ,源远流长 ,久负盛名 ,为全国县级行政区所罕见。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 ,长期在民众中形成的尚文精神 ,是常熟私营图书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一、常熟清末民初以来私营书店概况(一 )清末民初至民国二十五年的私营书店根据《新常熟报》、《常熟七日报》、《常熟旬报》、《常熟指南》、《虞山指南》、《常熟教育》等报刊图书的记载 ,以及对 30余人的调查访问 ,清末民初至民国二十五年 ,这一时期的私营书店 ,列表如下 :清末民初至民国二十…  相似文献   

10.
民国初年百废待兴.在政局动荡、人才匮乏、公办教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情况下,江西各地的富商、官绅及有识之士纷纷集资兴办教育.民初江西的捐资办学发展速度快、数量多,办学层次多样,弥补了教育的不足:有的私立学校教学质量超过公立学校,从而促进了公办学校教学质量的改进和发展;民初江西的捐资办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对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私立学校的兴办对提高民众素质、安定地方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浅谈如何做好军校学员的心理疏导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校学员身为未来的共和国军官,必须具备健全优良的心理素质。但是大多数学员,尤其是直接从地方高中升入军校的学员来说,心理上还没完全成熟,在处理矛盾和冲突时,往往会因为遇到挫折和障碍而产生忧虑和烦恼,造成心理压抑和心理紧张,出现种种心理问题。所以正确把握军校学员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认真做好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对于提高学员心理素质和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官绅考察是清末中国学习日本的途径之一,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巨大影响。以直隶作为代表,从中可以看出,官绅赴日考察对近代教育影响的机制主要有心理机制——直隶官绅赴日考察与教育观念之转变;权责机制——直隶官绅考察后之任职;行动机制——直隶官绅考察后之教育活动。三层面机制的相互联动保证了"影响"产生的媒介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清末新式学堂教师主要由本国毕业生、留学生、旧学教师和外国教习构成.新旧并存的教师构成影响了新式学堂“新”之程度,使新式学堂呈现出新旧杂糅的特点.这四类教师群体之间存在着互动性,其组合比例因时间、地域、学校种类呈现出差异性.清末新式学堂教师结构及互动性体现了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过程中新旧质素之间并不完全呈对立关系,而是继承、渐变与积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观点集萃     
《中国德育》2007,2(5):93-94
大学德育低效与制度伦理的缺失;论清末民初新旧德育观的博弈;道德教育目的的实践生存论解读;知识人与道德人:敌人、盟友抑或其他——《论科学与艺术》的现代教育意蕴;“比德”与现代高校德育  相似文献   

15.
田正平、陈胜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教育冲突是清末乡村教育领域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学界一般认为,教育经费增收造成的经济负担加重是乡村教育冲突产生的最重要原因。然而,从清末乡村教育负担的实际情况来看,新式教育给乡村社会造成的经济压力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6.
1902年,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壬寅学制将大学预科教育正式列入我国学制。本文在阐述清末民初大学预科教育制度演变的基础上,对清末民初大学预科教育实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以企对我国现今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提供一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张欣 《文教资料》2014,(16):100-102
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在行政制度上也有所革新。民初,地方行政区划仍沿袭清代制度,实行省、府(直隶州、直隶厅)、县(散州、散厅)三级制,省和府之间设道,实为监察区,不构成行政区。民国二年,北京政府颁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官厅组织令》、《划一现行各道地方官厅组织令》和《划一现行各县地方官厅组织令》、废除府一级行政建制,直隶州、直隶厅、散州和散厅一律称之为县。本文试图分析清末民初宣化府废府存县的原因,借以窥视清末民初地方行政废府存县的渊源。  相似文献   

18.
产生和流传于清末民初的长篇歌仔《过番歌》,反映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自社会底层的那部分中国东南亚移民的一段海外生存经验。他们从土地走向大海,离乡背井的亲情疏隔与骨肉离散,置身异邦的文化陌生与谋生维艰,其与中国宗法社会的孝悌观念和安土重迁的故园情结,以及对异质文化的不适和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背后都潜在着激烈的文化冲突,注定了他们在饱经挫折之后选择返回故土的原点,形成了这部长篇歌仔"劝恁只厝那可度,番平千万不通行"的宿命的劝世主题。  相似文献   

19.
军校学员体能训练与心理训练一体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事体能训练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学员在军事体能训练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生理刺激,也会体验到和军事活动相似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易于把培养学员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员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身体活动的过程中.正因为军事体能训练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军事体能训练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本文主要从军事体能课程特点出发,探讨体能训练对学员心理产生的影响,推动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复合发展,使军事体能课堂教学与训练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促进军校学员身心健康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的小说分类是在中西文化对撞、新旧思维和审美意识冲突中艰难完成的,经历了由单一的题材分类到多角度的形式分类过程,其间出现的“正格”意识与“五四”小说现代化诉求紧密联系,而小说分类涉及到的已不仅仅是小说自身,它更象一个“精神门扇”,内里透露出一个时代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