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观近年来的语文教育,一直过分强调"面向全体"和"大面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按照统一的智力指数被操作,按照单一认知途径被传播,并最终被分解成了统一的可以在测试中加以量化的"知识点",从而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忽视了不同层次、不同爱好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严重抑制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当今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个性压抑可见一斑,我们确实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了.  相似文献   

2.
小语新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这一部分中特别强调指出: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要求,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由此,我们不由得对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由于传统的作文教学理念根深蒂固,不少小学语文教师还是在呆板僵化的命题,统一的要求、标准的考试下"齐步走",重复着工业经济时代"教育产品"的大批量和标准件生产模式.这样的作文教学,压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那么.作文教学如何进行"个性习作"指导培养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呢?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教学中,教学目标统一,讲授内容统一,教学要求统一,这种"一刀切"的模式,使差生"吃不消",使优生"吃不饱"。《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在同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家庭背景不同,认知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开展分层教学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应用文写作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文中归纳出应用文写作的外部结构模式、内部结构模式、开头写作模式、标题拟制模式等。为了避免这些写作模式化教学的僵化,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大语文观"的思想,要根据学情把握学习的"难度",注重学生写作的"正确度",这样才能使应用文写作中的"共性"和"个性"相得益彰,不同层次的学生才会各有所学,各有所获。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学升初中的学生不能择优录取,按"自然数额"直升初中.这样,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就较为显著.如果在统一的教学要求下组织教学,必然导致"优更优,差更差"的态势加剧发展.因此,我认为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层教学是初中教学的当务之急.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班级教学中,依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教学中,不少教师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把作业的最终目的归位为"应付考试",造成作业的布置失去其有效性.《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布置应由统一走向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让作业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创新、发展个性的舞台."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有效的作业是教学中使学  相似文献   

7.
正如何实现物理课堂"有效教学",使不同素质,不同性格的学生在物理课堂中进一步张扬个性,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呢?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注意以下  相似文献   

8.
数学作为一门较"死板"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日常教学的真实范例,提出了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共性中保护个性,使每个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究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9.
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并不是教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数学,而是在学习中使不同的人达到与之相应的不同水平",这就是"分层教学"的思想.它强调数学教育应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不同的学生在教育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能让学生按其学科基础和能力差异进入不同的教学班  相似文献   

10.
现在,小学生作文"假、大、空"的现象相当普遍。学生在作文中丢失了"自我",也就丧失了灵魂。冷静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不难发现:应试的作文模式使鲜明的人文性枯萎了,使鲜活的个性凋零了。因此,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关注学生情感,弘扬人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否则作文教学就难以走出误区。按照新课标精神,结合教学实践,我谈点儿体会。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之前,我国学校课堂教学由赫尔巴特和凯洛夫为代表的课堂教学模式占据统治地位,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改之前称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大都为灌输性的"操作教学"——一种"死的教学",即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做知识的接收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知识为中心,忽视过程的探究与方法的指导;以"标准答案"统一学生的思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与感悟,从而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思维的多元化、创造性,使  相似文献   

12.
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善于用其长处和优点去激励学生,使学生自信心不断加强。用"心"写评语,多角度评价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以丰富多变的形式来评价激励学生,建构"激励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改变评价的语言,多模糊少较真,使学生在教师粗中有细的关注中受到激励。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朗读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音韵美和节奏感。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只属于自己的内心天地。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解读语文,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诠释了发现,对同一篇文章的感悟会有所不同。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立的阅读情感体验,尊重他们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  相似文献   

14.
优化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教师须完成教学任务与实施心理调试的统一,教学知识与渗透思想教育的统一,讲授与训练的统一,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做到"五尽量":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动脑,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尽量让学生质疑问难,尽量让学生"标新立异",以培养其思维、想象、创造能力。我们应将"五尽量"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实实在在地让学生读一读,讲一讲,写一写,使学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民主化的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它的公平实施又成为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课堂上,教师若能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享有的平等教育权利和发展机会,平等对待不同个性及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关注细节,拥有"三心",于无声处去提醒,于无意间去呵护,于无痕处去关怀,便能使不同的学生在合适的方式方法下受到平等的教育和关注,能使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16.
考试是教与学的终极评价方式。我国的教育一直延用一张试卷定乾坤的评价模式。经过调查分析表明,统一的考试标准是不适宜的,我们应该加大考核差异性研究的力度,锐意进行改革。一、认真研究差异性,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1,学生学习基础存在巨大的差异。我们的教学多年来一直无视这种差异,统一教材、统一大纲、统一考试评价标准的教学模式,使得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影响了个性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自古有"文如其人"之说。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云:"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说的就是作家气质个性和作品艺术风格之间的关系。文章的各种不同精神风貌都有自己的根基,是由作家的气质个性凝聚而成的。然而目前的中学作文却是另一种气象。中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一刀切"现象:教师过分强调学生写作能力同步训练的重要,命题单一,指导统一,批改划一,讲评归一,往往用一个标准、一套模式、一种方法、一条思路去要求全体学生。所以全班几十位同学乃至全国成千上万的中学生所写的作文往往是同样一个腔调,同样一副面孔。久而久之,个性作文自然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语文教学的模式越来越多,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无论教学方式如何改变,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语文味",教师要用语文独有的美去丰富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充满"语文味"的课堂上恣意挥洒,进而使思维变得敏锐,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陶冶;让语文课充满生机和活力,其声悠扬,其味弥香。  相似文献   

19.
正教师要主动"走近"课堂教学,就要加强个性备课,做到"优"备无患。人是有思想的,不同的人思想不同。所以,教学应加强个性备课,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思想,不能把教学当作生产流水线,以我们的主观意志,强行把学生以统一模式、抹杀个性地生产为"标准"的"合格品"或"优质品"。一、研究学情,分析个体差异,体验问题马卡连柯说:"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研究学情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和学习中运用语文"。创新思维的本质是"求异",是指能够用有别于常规的思路来解决问题的独创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达,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彰显学生的个性。然而现状是我们的教学太过于"求同":教师参照同一本教学参考用书,对文本的解读基本相同;课堂上所有的设疑、讨论等活动都是为了把学生引入预想的学习轨道;课后作业用同样的练习册,作业评讲用同一份标准答案。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应该引起我们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