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叙事写人的文章占有一定比例,如北京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学段的四册教材中,有关写人的精读课文达15篇,占精读课文总数的四分之一。怎样用好这些写人篇目,实现用教材教学生进行阅读与写作呢?  相似文献   

2.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的语文教材,采用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S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范文,有些更是经过千百年岁月积淀下来的经典名篇。所以,我们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课文的教学,认真地教学,让学生明白这些课文写什么,怎样写的。这些都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教学的主要材料凭借是文选,教语文理应从教材的特点入手进行教学。我在这里谈谈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一、不同体裁的文章,教法应不同在教一般的记人叙事的文章时,要想法让学生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事,表现什么人物,而所写的这些材料是怎样组织安排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材的任何一篇课文都可以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地透视语文体系的知识点。一篇文章的信息量是十分丰富的,有的光题目就可以讲一节课,想把文章的所有信息都抛给学生,那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解读有价值的信息?这是值得我们语文老师深思的,这  相似文献   

5.
2013年6月6日.我在昆山国际学校上了一堂学科带头人展示课,内容是“阅读复习课之写人篇”,运用的教材是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课本。鉴于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怕做阅读理解题,我想从写人记叙文的阅读人手,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写人的课文,寻根求源,解开写人文章的密码,让学生在自信中增强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新课标提出小学高年级学生应“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所以本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对写人记叙文的写法的研究,探究阅读理解题的出题意图.然后有针对性地研究回答阅读题的方法。即文章怎样写——题目怎样出——学生怎样答。这样,学生心中有数,做阅读理解题便有法可循了。  相似文献   

6.
作文水平能反映一个人的语文学习水准,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引导学生将想说的话生动地写出来,成为教师和家长日益关注的问题.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认识到:作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作文课堂上,要让作文教学渗透到学生的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中,更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去. 一、将作文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中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和手段,语文教材上的文章都是古代和现代名人志士的杰作,他们的每一篇文章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写作方法上都有杰出的代表性.因此,我们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都不妨把这些文章的写作技巧当作一个例子,从中学到有助于写作的一些知识.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在花山》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训练重点是“详写与略写”。怎样围绕这一训练重点,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呢?把握整体,理清文章脉络学生齐读标题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从标题中能知道什么?(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主要人物是毛主席。)教师进一步追问:写人的文章要通过事件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这篇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时的哪几件事?学生通读全文,回答问题后,教师作如下归纳:l.毛主席夜以继日地操劳。2.毛主席让警卫员请乡亲们回来碾米。3.毛主席让警卫员给碾米的乡亲送茶。4.毛主席和乡亲们说茶,替乡…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材一般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小小短文,娓娓数句,就具有教人广知古今,促人沉思内省,令人牵情动容,引人飘然神游的魅力。怎样使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能在当时理解真切,过后印象深刻,运用得心应手?这就必须从语言的角度教学语文,主要靠教师依凭课文本身的字、词、句、段、篇,以相应的简明、生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材的任何一篇课文都可以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地透视语文体系的知识点。一篇文章的信息量是十分丰富的 ,有的光题目就可以讲一节课 ,想把文章的所有信息都抛给学生 ,那是不明智的 ,也是不可能的。那么 ,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解读有价值的信息 ?这是值得我们语文老师深思的 ,这就牵涉到语文教材的处理———讲什么、讲多少和怎么讲的问题。如果我们明确教材 (尤其占较大篇幅的现代文 )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以上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一、教材的处理要以激发兴趣为起点应该说 ,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程度往往是语文教师教学水平高低、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实现自主课堂的根本,在于教师要改变旧有的教学观念,变“教授教材”为“用教材教”,让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习得必要的学习方法,逐步实现自主阅读。让教材成为最佳范例 语文课本中收录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还要知道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实际就是要学习作者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相似文献   

11.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一篇非常优秀的写人记事散文,这篇文章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课标教材都被选入了。传统课堂上教师一般从宏观角度分析作者情感,最小的单位也只是到句子分析为止。其实作为文学大家的鲁迅先生是将情感倾注入于每一个文字。而在现代文中,教师常常忽略看似不起眼的虚词,本文将重点从虚词出发分析文章的第四部分,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知道作者在运用虚词的巧妙之处,培养学生文本细读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常常为人所诟病:学生多抱怨,因为很多人再怎么努力语文水平也不见提高;老师不满意,因为即使老师上课时抓住教材内的文章仔细剖析,字词句段篇步步为营,学生当时或许懂了,但再遇上一篇课外的文章就又什么都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应做到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要注意联系课文作者是怎样表达的,使读写互相促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训练中规定的7次作文和教材中安排的3次练笔以外,还应指导学生在课下多练笔,如写观察日记等。一、作文教学应做到读写结合小学语文第八册共有7篇作文,怎样写好这7篇作文呢?我认为:读好相关的课文是写好这7篇作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写每一篇作文之前,教师都要让学生反复读与之相关的课文。比如,在写第一篇作文《春节期间一件难忘的事》时,教师可对学生说,大家要想把“怎样难忘”写具体,首先应认真仔细地回忆事情经过,把…  相似文献   

14.
<正>从任何角度来看,写作在语文教学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写作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它也是考试的一个重要考点,但往往写作又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让太多教师及学生头疼。每到考试,学生绞尽脑汁,憋出来的都是几句生硬、毫无生机的话语,私下同学们交流,大部分的声音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要想让学生写出一篇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情感饱满、语言生动的作文来,实在很困难。那么究竟怎样提高学生的写  相似文献   

15.
从教材中寻找灵感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文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住,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意义重大。但目前学生作文时又普遍存在着“无东西写”“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语文教材里可以进行写作借鉴的好文章很多,只要学生“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大胆借鉴教材,勇于从教材中“拿来”,作文一定会写得芝麻开花——节节高。  相似文献   

16.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说:“语文课是教师在课堂上用教材作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写话。”这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导向。语文课上,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表达,教的应该是语文,而不是课文。那么,怎样用好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思想感情的文本例子呢?我在教学《沉香救母》这篇课文时,努力尝试把课文作为例子,结合低段语文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让学生在具体而实在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触摸语文、感悟语文,向“藕花深处”漫溯。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许多学生怕上作文课,更怕写作文,好不容易写出的文章也是语言乏味,千篇一律,没有什么新意,让人看后如同嚼蜡。其实这些都是因为没有打开思路想问题造成的。也有部分老师怕上作文课,因为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具体教些什么,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让学生写出一篇让人耳目  相似文献   

18.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说:"语文课是教师在课堂上用教材作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写话."这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导向.语文课上,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表达,教的应该是语文,而不是课文.那么,怎样用好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思想感情的文本例子呢?我在教学<沉香救母>这篇课文时,努力尝试把课文作为例子,结合低段语文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让学生在具体而实在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触摸语文、感悟语文,向"藕花深处"漫溯.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情况:不少同学阅读了一篇或一部文学作品之后,只知道作品写了什么,至于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要这样写却知之甚少;只知道作品写得很好,至于好在哪里却不知其所以然。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得培养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怎样培养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呢? 刘勰说得好:“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一个文学作品读得很少的人,是谈不上有鉴赏能力的。鉴赏文学作品需要具备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0.
郭红梅 《新疆教育》2013,(11):145-145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语文有着独特的魅力,在教材中,我们可以随处可见一些写得相当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无论在语言上、意境上、形象上,甚至在结构上都充分表现着美,如能在语文课上由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去细细体味,那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美的感染力,创造力)会有大大的提高,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