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育,必期于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要让学生掌握方法,引导学生在"要我学——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的阶梯上不断进取·为了适应这些要求,我进行了新课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可见,学法指导的实际是“授学以渔”。叶圣陶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因此.教法中渗透学法,教会学生学习,是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体会:徒劳无功。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  相似文献   

4.
教学改革深化就在于教师能否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现代教育学、心理学都强调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多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能掌握多少.笔者认为,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如何学知识.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5.
李超男 《小学生》2013,(8):19-19
最新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成为真正有用的新型人才。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一、激发兴趣,打好自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吴笛 《考试周刊》2014,(64):53-53
"教,是为了不教"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名言,也是一种适应于现代教育形势的教育理论。本文立足职高学生的特点,从引导学生乐学、会学、学会三方面论述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7.
高校德育教学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要使德育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随时都要注意培养学  相似文献   

8.
<正>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学是为了终身受用,教是为了不教"。现在的教学改革一直倡导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种倡导是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师讲的内容再怎么深刻学生也不能理解全部,但若是学生自己探求到的知识,他们却可以全部掌握。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改变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究竟起什么作用?叶圣陶先生说:“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即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主动地去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以“学”法定“教”法,在引导学生如何自己去学,如何逐步学会学习,才是教学的根本。对此,我想以《一个人的遭遇》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正>吕叔湘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中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祖先早已经高瞻远瞩地宣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也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倡导素质教育这么多年,我们的教师虽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作了不少努力,但是主导课堂的依旧是或问答式——教师课前精心设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观的引导下,课程设计更加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许多一线教师转变了教学观,教学中努力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实际上,这也正是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思想的体现.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要教他们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敏 《考试周刊》2013,(53):151-151
<正>《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任何功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不需要教。"换言之,教是学的手段,学是教的目的。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特殊时期,学生在此阶段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问题的能力,但自学能力较弱,往往缺乏科学恰当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化学学科,是在学生学习较为紧张的初三年级开设的,很多学生感觉学习困难。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做好  相似文献   

13.
一、导学式教学法的定义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有云:"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说:"95%的学生是可以学好的,只是时间问题,95%的学生是会学的,只是方法问题。"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导学式教学就是老师指导,引导学生自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废止"灌注型"、"填  相似文献   

14.
梁万明 《教育文汇》2012,(1):29+32-29,32
何炳章先生提出一个观点:教育教育就是教会学生自育,教学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自学。从陶行知先生的"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到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从段力佩先生的"教育教育,重点在育;教学教学,重点在学",到何炳章先生的上述观点,"自育自学论源远流长,被一代又一代教育教学改革者奉为圭皋,并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共识。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意思是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学”,教师不仅要把现成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把有效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我们提倡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呢? 一、帮助学生确立主体意识 学习活动是学生个体自身的认识活动,教师施加的全部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个体自己的认识活动才能起作用,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就是说,教在教学这一过程中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学是通过教师的主导教、学生的主动学达到学生自己独立读书、自己独立学习的目的.下面,就怎样培养学生<电子技术>的自学能力的问题,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李康珍 《考试周刊》2013,(47):123-124
<正>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学。教师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这样在老师不教时,学生仍然知道怎样学,很自觉很有效地学习,这应该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无疑,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  相似文献   

18.
吕叔湘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中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根本职责和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学生一旦学会自学了,他们就会像掌握了点金术,要多少金子有多少金子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受用无穷.  相似文献   

19.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学生入门了,上路了,他能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这就达到目的了。"──叶圣陶先生这样精辟地论述。教师不应只做一般知识的传播者,而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启蒙人、学习方法的航标灯。不是"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用,而要"授人以渔"让学生终身受用无穷。建构主义教学也认为: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不在传输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20.
"苏式课堂"在基于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下,树立了"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是为了再学"的核心思想,要求强化课前"预学",细化课中"导学",优化课后"辅学"。因此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遵循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