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管理要追求智慧。智慧有大、小之分。庄子在《齐物篇》里说:"大智闲闲,小智间间。大言炎炎,小言澹澹。"闲,空也;空也,无限大也。间,隔也;隔也,小也。庄子的意思非常明白:具有大智慧的人,总是关注、研究大的方面,比如宇宙、世界、人类,包括自己的心灵。反之有小智慧的人,抑或说,没有智慧的人,总是关注,以至拘泥于小的、琐碎的事。在表达风格上,二者同样有极大的差异,大智者说话,充  相似文献   

2.
正"儿童中心论"把儿童神秘化,把童年理想化,教育也就被虚无化了。持这样的观点和理论的人,以一些理论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为多。这同样是偏颇、错误的,其本质是"去教育"。教师应该是智者教师应是智者。智慧有大、小之分。庄子在《齐物篇》里说:"大智闲闲,小智间间。大言炎炎,小言澹澹。"闲,空也,无限大也;间,隔也,小也。大智者,总是关注事物的根本,关注大局,有宏观的视野,有战略的思考,因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一校之长,办好学校的核心任务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过,庄子早就指出了,一个人应当有大智慧。所谓大智,庄子用"大智"与"小智"对举的方式来阐明:"大智闲闲,小智间间;大言炎炎,小言澹澹。"闲,空也,空也,无限大也;间,隔也,隔也,极小也。大智者,关注宏观,善于从总体上去观察、思考、把握、筹划、设计。也许,这就叫"顶层设计"。校长,应当有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办学、教育核心理念的形成与坚守上。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校之长,办好学校的核心任务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过,庄子早就指出了,一个人应当有大智慧。所谓大智,庄子用"大智"与"小智"对举的方式来阐明:"大智闲闲,小智间间;大言炎炎,小言澹澹。"闲,空也,空也,无限大也;间,隔也,隔也,极小也。大智者,关注宏观,善于从总体上去观察、思考、把握、筹划、设计。也许,这就叫"顶层设计"。校长,应当有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办学、教育核心理念的形成与坚守上。  相似文献   

5.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  相似文献   

6.
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成功在细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细"者小也,"节"指单位或要点也。而教学细节,即是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是处于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推动和联结作用。关注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不难发现数学课堂是由无数个教与学的细节组成的,鲜活的课堂教学总是呈现在许多课堂教学的"细节中间"。因此,关注课堂和细节是焕发教学智慧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7.
道是中国思想的最高范畴.庄子有个观念叫做"天人合一",庄子说:"人与天,一也."人与天是合一的,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老子的"道法自然",即道就是自然,庄子思想基本上同于老子.他对美的著名言论是"天地大美",老庄的美在道,美在自然.然而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自然"等于"应该",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庄子认为通过"心斋"、"坐忘"的历炼,才能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境界.  相似文献   

8.
蒋波恩 《中文自修》2012,(11):48-49
庄子生活的时代,是在相对落后的战国乱世,当时物资匮乏、民生多艰,庄子说:"当今之世,仅免刑焉。"这简单的八个字,却给庄子的思想历程抹上了一缕悲凉与无奈的色彩。乱世之中,一方面会激发博学者救世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也会给个人带来诸多深刻的悲情感受。就好像每一  相似文献   

9.
墙的那一边     
大王子和小王子住在城堡里,还有他们的奶奶和仆人。城堡用墙包围着,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从来没有人从里面出去,也没有人从外面进来,因为这堵墙根本没有安装门。大王子和小王子还小,对什么都好奇,他们站在墙角向上望。大王子说:"弟弟,你看!有小鸟飞出去了。"小王子说:"真的耶!它飞得好高哦!"大王子说:"我们也出去看一下吧!"小王子说:"我怕!"  相似文献   

10.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小说集解》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一词出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所言"小说"是指那些与道家思想不同的各家思想学说,以为它们不能大达于至道,与<荀子·正名>所云"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珍说之所愿皆衰矣"的"小家珍说"意思接近,只是荀子所谓"小家珍说"是指不合于儒家思想的其他诸子学说.  相似文献   

11.
<正>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后来庄子把这一思想进行了发展。他在《庄子》中借孔子之口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汉代儒家思想家董仲舒把它发展成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现在看来,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一种理想和追求,也是我们向往的一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状态。从思想和理想的角度说,天人合一思想,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它指出  相似文献   

12.
决战地点:"话梅"智慧训练营整整一个假期已经过去,新的学年又将开始。你的脑细胞经过一个假期的"修炼",是不是比以往更加灵活、更加聪明了呢?呵呵,你说了不算,这里有众小编在"话梅"智慧训练营设下的重重关卡,要考验一下你们"修炼"的成果。胜出者,小编们自会有精美礼物相赠,即使过关不利也不要灰心,后面的机会多着呢!  相似文献   

13.
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学识。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古代文豪朱嘉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中国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创造、发明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学习总是伴随着问题的产生和问题的解决。然而,在数学教学中,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能够主动地、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  相似文献   

15.
<正>在小学课本里有一则"坐井观天"的故事,内容大致是:一只青蛙处在井底,说天空只有井口这么大,一只小鸟告诉它天空无限大,可是这只青蛙不信,依然说天空只有井口这么大。"井底之蛙"一语出自于《庄子·秋水》,其语为:"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意思是说,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井底之蛙之所以见识狭窄,是因为外在的客观条件(井口)限制,但更深层的原因是缺乏思想、缺乏想象力。现在的学校教育,总是引导学生去嘲笑那只井底之蛙。其实,我们人类就是那只井底之蛙,而我们的教育和科学就是那口井,只不过是那只小鸟还没有出现,就  相似文献   

16.
<庄子·大宗师>中的超然、洒脱的生死观教人忘却生死,顺其自然,这种朴素的观念对于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种种心灵的困顿和迷茫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面对世俗的浮躁和狭隘,庄子笔下"不知说生,不知恶死"的真人将引领现代人走出心灵困顿;以"死生,命也"的坚定来诠释生命之无常,将生死置之度外,在自然中找寻个人的安慰;从宇宙整体的角度来看"生死存亡一体者",生与死没有界限,人们应顺应生死,坦然地去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17.
他曾经幼小     
我们所以不能去爱大部分的人,是因为我们不曾见过他们幼小的时候。如果这世上还有人对你说:"啊!我记得你小时候,胖胖的,走不稳……"你是幸福的,因为有人知道你幼小时期的容颜。任何大豪杰或大枭雄,一旦听人说:"那时候,你还小,有一天,正拿着一个风筝……"也不免一时心肠塌软下来,怯怯地回头去望,望来路上多年前那个幼小的孩子。那孩子两眼晶晶,正天不怕、地不怕地嬉笑而来,吆呼而去。我总是尽量从成年人的言谈里去捕捉他幼小时期的形象,原来那样垂老无趣口涎垂胸的人竟也一度曾经是为人爱宠为人疼惜的幼小者。  相似文献   

18.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一种最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事物。"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应该是一种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诠释。它可以使学生中的悲观者自强,后进者上进,自卑者看到希望,在学生心灵深处绽放出灿烂的花朵。智慧的师爱要学会宽容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相似文献   

19.
运用"以庄解庄"的方法,以《庄子》中的"大"、"小"为切入点,对"大"和"小"的范畴进行界定,从而得出庄子善于用"大"、喜欢用"大"的结论,并阐述庄子的"大""小"观对《庄子》文风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小与大     
早在战国时代,庄子就提出过"大小之辨"的问题。庄子在他的天才篇章《逍遥游》中说,斑鸠、(安鸟)雀一类的小鸟认为自己飞离地面一两尺便足矣,甚至肆意嘲笑高飞九万里的大鹏。小雀儿与大鹏应该有小大之别了,但庄子还是认为,就算大鹏一举九万里,也是"风在下矣",即有所待,不能无拘无束,不能自由自在,这就等同了小与大的区别。人们往往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而容易产生主观判断,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判断事物,难免片面,体现了思维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