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互动时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教师需要从观念上理解"生成",厘清"生成"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识别"生成",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在行为上读懂"生成",给学生解释的时间和空间,进而发挥课堂"生成"资源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教学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个性思维得到张扬,生命活力得到释放。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成,切莫误走"歧途"。一、忽视生本,虚假地生成新课程提倡"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念,在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体现这一理念,在教案中预设了生成环节,可当学生在课堂上真正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生成客体"(即教材中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轻"生成主体"(即学生)的状况.这表现在教学设计以知识逻辑结构为依据设置教学环节,并在教学内容呈现顺序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有明确的规定.这种"刚性"的教学设计影响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在"走"教案似的教学中,"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了"活"的学生,遏止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课堂变得机械、刻板和程式化.时代呼唤新的数学课堂,学生需要新的数学课堂,而新的数学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只有在生成的数学课堂中,学生才能得到有效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徐恒宝 《小学生》2013,(3):22-22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时会无意生成一些错误,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经历,我们要用平常心来看待这些生成性差错。通过学生生成的差错,教师就可以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真实情况,从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教学。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一次教学经历,谈一谈如何有效利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性"差错"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教学案例: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  相似文献   

5.
徐红玲 《小学生》2013,(1):68-68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们就要在课堂上允许学生生成,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有生成,才能有创新的思维,才能具备创新的基础。但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就是担心学生的生成,担心学生生成的东西打乱自己的教学思路,担心学生的生成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总是严格地把学生禁锢在自己的预设之内,即使学生有一点生成,也会被教师一笔带过而不去  相似文献   

6.
国家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生成客体"——即重教材中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轻"生成主体"——学生的状况。教学设计以知识逻辑结构为依据设置教学环节,并在教学内容呈现顺序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有明确的规定。在"走"教案似的教学中,"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了"活"的学生。因此,学生需要新的语文课堂,而新的语文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只有在生成的语文课堂中学生才能得到有效发展,全面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教学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而"预设"与"生成"正是初中语文教学结构中重要环节。加强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科学发展。一、"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与"生成"是初中语文教学结构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二者相辅相成,"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呈现。教师要想利用教学中的"预  相似文献   

8.
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如果教师一味地深陷在"预设"的桎梏中,"生成"将变得苍白,学生的"再创造"将变得"无力".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生成",课堂上让学生信马由缰,那"生成"也就无意义可言.合理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可以使得教学过程更大气、更豁达,可以激起学生在课堂上的"千层浪".这才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董云 《甘肃教育》2014,(22):47-47
正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语文课堂的生机在于巧妙处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教师只有进行艺术而有弹性的教学预设,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不管语文教师在预设时有多么严谨到位的考虑,也不可能穷尽语文课堂的可能性的生成,因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会常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许多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因此,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一个教学案例,详细解读在课堂上"问题"的"生成"过程。在问题生成中,创设生活情境必不可少,构建思维支架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生成的技巧,模仿设计评价"好问题",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与学习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11.
"有效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在实施有效生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设计师,为教学过程的有效生成精心预设;教师要做"助产士",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智慧的有效生成"接生";教师要做领航员,防止学生在动态生成中迷失方向;教师要做创造者,促使课堂动态生成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12.
吴晶 《辅导员》2012,(33):46-47
新基础教育强调教学的"重心下移",就是要把问题"放下去",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地面对问题,并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放"的目的在于改变个别学生"替代思维"的现象,使教学的重心从面向个别学生下移到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有生成的可能,也才有可能从生成的资源中解读出学生的初始状态,在学生的这种初始状态的起点上促进变化,实现发展。在教学《雪儿》这  相似文献   

13.
<正>课堂上的"预设"与"生成"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概念之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重视生成性的数学教学课堂的构建,就迫使教学活动既要"预设"又要"生成"。预设就是"防患于未然",是教学的前期准备,教师要在课前把教材读透,对教学重点环节进行必要的提前预设,备好学生,备好教材。生成则是体现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是教师在遇到问题后灵活机动地调整教学的结果,虽是"亡羊补牢"但却是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升华。如何让"预设"和"生成"和睦相处呢?俗  相似文献   

14.
班班通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学形式。在教学应用上,不仅是教学方法上的改变,教学手段的提升,更是教学思想上一次质的跃升。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体会:一、"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教学过程是复杂多变的,学生的思维是丰富多彩的,会产生许多生成性的问题,因此教学过程是无法一一预见的。  相似文献   

15.
"生成性教学"是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具体体现,有效的生成性教学必然是以学生为本,并能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要实现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做到教学设计立足学生,课堂发展上尊重学生,出现意外时正视学生.  相似文献   

16.
正生成性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能动性与创造性,针对学生的动态学习情况,在评价中启发、引导与唤醒,通过评价让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可以说,生成性评价是促进学生主动生长的力量。一、在赞赏中引领生成"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是想得到赞赏。"赞赏,是评价学生最常见也是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评价方式。教学中,教师如能捕捉学生发言中的"生成点",在赞赏中给其他学生以"生成"的暗示,巧妙地融思维引领  相似文献   

17.
教学的预设,简单地说就是计划有准备的教学,教学的生成,就是在课堂上出现预设之外的教学情景。课堂教学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教学中,如果没有科学的预设,就会无视或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机械和呆板;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就会因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出现"放而失度"的现象。因此,要理性地看待"预设"和"生成"。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教师重视监控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的程度,也就是关注"预设"和"生成"。"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通常指教师的课前准备,也就是备课;"生成"是学生知识技能的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的预设是必要的,而生成是必然的,只有预设与生成共舞,方能演绎精彩课堂。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预设"与"生成"真正互相融合呢?一、精心预设,为学生智慧生成启航  相似文献   

19.
高中物理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成性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生成性教学不仅可摆脱教学的"被动"与"静态",实现教学多样化,而且能让学生在动态的生成中寻找到学习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强调知识教学的逻辑与效率,却忽视了学生生命体验过程,学生获得的是"死"的知识,没有得到能动发展。而"生成性教学"能弥补上述不足,关注学生自主建构与生命体验,在多向互动中生成理解,得到意义提升。对此,笔者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为例,研究了生成性教学的实施方法,使物理课堂教学变成激情与智慧有机融合的过程。一、整体规划,弹性预设,孕育生成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绝非被动盲目的,以预设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