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继华中科大"试水"批判性思维教学伊始,全国多所高校都跃跃欲试把批判性思维引进大学课堂,打破中国大学教育传授知识的常规模式,用批判性思维来建构和推动中国创新性思维的形成。据报道,这种开创性授课模式受到学生广泛的欢迎和好评,华中科大为此举办了多次观摩和全国性的研讨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这种对中国传统教育模式进行的大力改革有利于培养中国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尤其对理工科学生在探讨自然科学问题上有很大的帮助,但批判性思  相似文献   

2.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到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强化比较多的可能是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辩证思维,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似乎从来都不是语文教学的关注点。本文以《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群文教学为例谈群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能力。  相似文献   

3.
蔡明忠 《福建教育》2020,(23):60-61
<正>综合思维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思维方法,要求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由于核心素养需通过学生在应对复杂现实情境时的外在表现加以推断,因此,为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教师可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结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要求,改造、筛选具有真实性、复杂性的情境材料,创设有利于训练类比迁移、系统多维、依果析因思维能力的问题,提升学生综合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4.
李珺 《海外英语》2014,(15):87-88
批判思维的培养是英语专业学生的重要目标。该文从选择适合的教材和材料,营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传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中西对比,在写作中培养批判思维这四个方面来组织教学,培养并提高民办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思维。  相似文献   

5.
笔者曾在本刊2001年第6期上发表了题为《“一题多解”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文章,文中就发散思维的思维方式、思维形式、思维的展开方式和思维的特点,以及如何过从一题多解来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激情、增强学生积极思维与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形成创新意识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苏小燕 《英语广场》2022,(22):76-80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对英语优秀翻译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但近年来,英语专业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的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当前的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本文分析了学生缺少批判性思维的原因,并提出了翻译教材向批判性思维培养倾斜、批判性思维进课堂以及开展批判性教学等对策,旨在探讨英语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使他们翻译出优秀的英语译文。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怎样拉长学生的有效思维长度,开拓学生思维,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与能力得到提高呢?"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这种思维模式就能使很好的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数学思维,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人教版九年级教材P86例2:如图1,在⊙O中,直径AB为10cm,弦AC为6cm,∠ACB平分线交⊙O于点D,(1)求BC和AD的长?(2)求CD长?  相似文献   

8.
高考复习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学生学会了发散性思维,在解题中就能全面考虑问题,沿着已知条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开发学生智力,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解题方法和技巧,达到高效复习的目标.本文(2010全国卷1理数、文数)(16)题为例,分析一题多  相似文献   

9.
黄荣玉 《新教师》2020,(1):57-58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极为密切,就语文学科而言,阅读是输入,表达是输出,从输入到输出都需要思维的支撑,因此,语文教学亟待提升学生的思维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多停留于低水平的重复阶段,忽略了高品质的深度思维,特别是对多元思维品质的培育。多元思维作为一种高阶思维,是一种能够从多个角度对一个问题(事物)进行剖析,从而得出最优化结论的重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应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提问、质疑、求异等意识。要想促使学生提问,不是教师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办得到的,教师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功夫,应该在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上多下功夫,应该在如何回答学生提问去促进学生思维方面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其思维品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之一。本文浅谈在小学数学解题练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其思维能力。一、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指思考问题时,不固执成见,不只习惯于一般程序,善于发散思维,随机应变。在数学练习中,“一题多解”已普遍被认为是拓宽思路,发展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通过“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下面这道题就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在植树节那天,四年级两个班需植树108棵,按班级人数比例,四(1)班应植4份,四(2)班应植5份,两班各应植多少棵?对于这道题可从不…  相似文献   

1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研究对象是随机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 ,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从具体到抽象 ,培养学生思维的抽象性 ;从抽象到具体 ,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注重一题多解 ,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归纳多题一解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启发逆向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进行类比联想 ,培养学生思维的运动性。  相似文献   

13.
所谓多维就是多思考、多性能、多功效。多维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多角度、多系统地激励、开拓学生思维,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判断和迁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定向、单向思维式,使学生思维的角度灵活多变,思维的效度深刻巩固。为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发展创造极好条件。采用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学生机械接受的思维模式而形成一种积极主动、具有独创精神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而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分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利用一题多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题多改 ,就是保持原题目的结论而变换其条件。例 1:在三棱锥 P— ABC中 ,如果三侧棱相等 ,则点 P在底面ABC上的射影位置如何 ?学生很快答出 :点 P在底面上的射影是△ ABC的外心。在此基础上 ,教师要通过一题多改 ,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练习 :(1)如果点 P到△ ABC三边的距离相等 ,则点 P在底面上的射影位置如何 ?(2 )如果三侧棱两两垂直 ,则点 P在底面上…  相似文献   

15.
高中物理很多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因此,教师应注重训练学生这方面的思维能力,避免思维的局限性,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文章通过典型例题,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探讨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相似文献   

16.
卢燕  潘潺 《考试周刊》2014,(60):156-157
本文以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法"为基础,针对中国职业教育课堂现状进行分析、思考和研究,期望改变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眼光,启发思维,让更多人多角度看课堂。换个角度看课堂是为了换个角度思考,突破原有思维定势,找到适合中国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激发老师的教学热情,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呼军 《西北职教》2008,(6):33-34
所谓多维就是多思考、多性能、多功效。多维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多角度、多系统地激励、开拓学生思维,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判断和迁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定向、单向思维式,使学生思维的角度灵活多变,思维的效度深刻巩固。为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发展创造极好条件。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非常重要,要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多种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拓学生思路。  相似文献   

19.
所谓多维就是多思考、多性能、多功效。多维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多角度、多系统地激励、开拓学生思维,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判断和迁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定向、单向思维式,使学生思维的角度灵活多变,思维的效果深刻巩固,为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发展创造极好条件。采用多维教学法,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 ,从小使学生在学习自然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促进思维的发展 ,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深远的意义。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应注重多动手、多设疑、多发言、多比较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1 勤动手 ,促进思维思维始于动作。动手操作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提供支柱 ,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新知。同时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 ,可以吸引小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在操作中 ,学生对自然知识的感知最强烈 ,形成的表象也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