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生活》2010,(10):75-75
亲朋好友聚会时经常要喝点酒,推杯换盏之间,总有些人酒刚一下肚脸就红了。有人认为这是不胜酒力,得悠着点喝;还有人说脸红的人"酒量大"、"代谢好",多喝几杯也没事。那么,喝酒"上脸"到底好不好呢?  相似文献   

2.
正现代对付蚊虫的方法很多,且很先进,但在古代,由于卫生条件没有现代好,科技手段落后,蚊虫对人类威胁更大。因此,人们会更积极地采取各种对付蚊虫的手段。那么古人是怎么驱蚊虫?现代驱逐蚊虫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是烧蚊香,古人会这么做吗?从史料记载来看,古人对付蚊子也会烧蚊香,不过说法不一样,古人称之为"熏"。熏,即俗话所说的"烟熏火燎",这是古人夏天对付蚊虫最早也最流行的方法,也最有效。从《周礼》记载来看,先秦周朝王室  相似文献   

3.
过年了,少不了要饮酒。"桌上有酒,越喝越有",即便平时不喝酒的人家,过年时也会拿出酒来,多少喝上一点。过年时喝的酒又叫"分岁酒",喝什么酒,怎么个喝法,在过去还是有一定讲究的。在汉代,人们过年时喝的是椒柏酒。据东汉人崔寔的《四民月令》,这是一种"保健酒",即用椒花和柏叶浸泡的  相似文献   

4.
鸡会撒尿吗     
朱泽浩  邹君 《科学大众》2010,(12):19-19
<正>我看到过狗会撒尿,猫会撒尿,可是从来没见过鸡会撒尿。古人说"鸡无肾",难道是因为这个原因吗?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不可思议的"科学发现",说是补充钙和维生素D会致癌。有些朋友在微信和私信里面问我,是不是真的?这个说法确实有出处,是衍生自一篇近期发表的科研论文。之所以说"衍生",是因为论文并没有直接给出上述惊悚的结论,所以这又是自媒体"标题党"的杰作吧。事情真相究竟怎样?让我们来细细探究。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人说到年龄时常常使用一个词叫作"虚岁"。在全世界,或许只有中国人有两个年龄,一个周岁,一个虚岁。对于"周岁"是怎么回事,可能一般人还能说得清楚。而虚岁如何"虚",却是件让人容易迷惑的事情。为什么古代中国人过虚岁?古人计算年龄以过年为标准什么是虚岁?虚岁是与实岁(现在统称作周岁)相对的  相似文献   

7.
古人的下衣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将上衣统称作"衣",下衣则统称为"裳"。"衣裳"一词,实际是上衣和下衣的合称,即指今天的衣裤。"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诗经·邶风·绿衣》)古人虽以"裳"作为下衣的代称,但下衣还有具体的名称,其中主要有裳、絝、裈等。裳,古时又写作"常"。常,即裙。"常,下帬(裙)也?保ā端?文解字》)西汉学者刘熙的解释更加具体。"裙,下群也。连接裾幅也。"(《释名·释衣服》)裙是  相似文献   

8.
酒糟是猪的主要飼料之一,但是酒糟内还含有酒,猪常吃它有刺激性,火性大,而且也不爱吃。如果用酸菜水泡酒糟再拿来喂猪,就可以避免这个缺点。因为酸菜水中的酸(CH_3COOH)和酒糟里的酒(C_2H_5OH)作用,可以生成一种新物  相似文献   

9.
正相信一提到"城管",在人们的脑海中就会闪现:凶悍、野蛮、暴力、残忍等这样的词语,这或许就是现代城管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吧。也难怪,时下关于城管的负面报道铺天盖地,人们又会对城管的印象好到哪儿去呢?所以,有不少人感概,要是生活在古代就好了,也许那时的城管没有暴力。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0.
广闻博见     
一项研究说,头一天晚上只要喝点酒,就会影响你下一天的记忆。加拿大特伦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喝酒与不喝酒的学生,在考试前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喝酒的学生忘记了一些他们为考试而准备的内容。甚至少许酒也能减少人们所记得的新知识。原因是如果你REM睡眠不够,那么你刚学会的一些东西就会忘掉。而酒精则缩短了REM睡眠。  相似文献   

11.
我们总觉得,战争打起来了,宣战不宣战有什么分别?事实上,即使古代两国交战,也会发一个宣战声明,叫"最后通牒"。古人认为正式宣战是一种道德行为,让对方或第三国事先能有所准备,有必要的时候将战争中可能会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比如妇女儿童老弱病残等一系列不适合参战的平民,及早撤出战争区域,以避免战争所带来的危害。如果没有正式宣战就开战,那是不道德的。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你是一个"吃货",穿越到古代的话,会发现自己没什么能吃的,因为很多现在常见的食物,大多数在古代都没有,那么不同朝代的古人都能吃什么呢?新石器时代:祖先开始蒸饭了1973年,考古人员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120吨人工栽培的谷物,这些粮食主要由籼米和粳稻组成。在北方,吃米的历史同样悠久。《史记·夏本纪》中就有在黄河中下游种植水稻的记载。  相似文献   

13.
《科学生活》2010,(2):36-37
茶可以提神,所以就能醒酒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酒醉的过程。人在喝酒的过程中,酒精逐渐被消化系统吸收,血液中酒精浓度逐渐升高,就会出现"醉酒"现象,轻则兴奋、话多、愉悦,也就是平常饭局上所称的"到位",重则头晕、呕吐、昏睡,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喝倒"。正常情况下大部分酒精和普通食物一样在小肠中被吸收,还有一小部分直接会在胃中直接被吸收。随着停止喝酒以及时间的推移,肝脏会将体内的酒精以稳定的速度分解,血液中酒精浓度慢慢回归正常,上述酒醉症状才  相似文献   

14.
<正>喝酒的效果不仅仅在于喝多少,还在于喝什么酒;此外,跟我们什么时候喝,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喝,以及为什么而喝,都大有干系。逢年过节免不了喝酒。常喝酒的人都知道,喝酒大有学问。酒的效果不仅在于我们喝多少,还在于我们喝什么酒。譬如,即使从酒中摄入同样多的酒精,喝度数高的白酒跟喝度数低的啤酒,效果显然就不一样。一般来说,喝白酒更"伤身",喝了之后更好斗,更容易冲动。其实,哪怕喝的酒度数相当,不同的酒效果也两样。比方说,波旁酒和伏特加,两者度数基本相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同济大学航空与力学学院师生仿制并试飞成功一款不同寻常的飞行器——古代玛雅时期的"黄金飞机"。古代有飞机吗?古人为何会制造出和现代飞行器类似的飞机?目前文献中记载了怎样的古代人类飞行器的相关情况?神秘的古代人类飞机到底是什么样的?本文将对此一一解答。古代埃及:法老的直升机与木鸟"法老的直升机"1848年,一名考古探险家在古埃及阿比杜斯城塞蒂神庙入口横梁上发现了一些稀奇古怪  相似文献   

16.
宝贝装在妈妈的脑中母亲对婴儿说亲昵话时,经常说:"宝贝,你永远装在妈妈心里。"这话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是不正确的。古人认为"心之官则思",而后来证明人的思想器官是大脑,不是心脏,所以应改成"宝贝,你永远装在妈妈脑中"才对。你或许会不以为然,认为这样的改动是吹毛求疵,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不过要告诉你一个最新的  相似文献   

17.
<正>分娩,古今都是人生之大事。古代孕妇如何生孩子?在古代,孕妇分娩没有现代这么好的条件,但重视程度不亚于现代,孕妇从分娩体位的选择,到产房的布置、催产……都有讲究。古代流行竖式分娩——坐着生孩子在人们的印象及现代影视剧中,孕妇分娩都是躺着,即卧位分娩法。古人分娩也这样吗?不是,古代孕妇一般是"坐着生孩子"。隋  相似文献   

18.
古城轶事     
<正>周大生拱拱手说:"姐夫客气了!那昏官拿刺青说话,实在是浑蛋透顶。早知如此,那个黑衣人一刀将他结果算了,免得如今害人!"振帆见周大生口无遮拦,说道:"贤弟说话须谨慎,别让人抓住把柄,又遭无名的陷害!"周大生说:"兄长说的是,小弟记住了。"但他心里却想,那天晚上割了巡抚两只耳朵就好了,反正他也没有耳性,留着何用?王振风喝了一口酒,酒是温过了的,但心是寒的。他说:"我身为进士,为官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没想到为了这一小块刺青,就平白无故地栽赃陷害,抓我入狱,企图置我于死地,实在令我心寒。大清没有王法,义城没有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贵州安顺职业技术学院中药制药专业毕业生经历了一次特殊的毕业考试。桌子上摆满了一杯一杯的白酒,老师说":你们出去是干销售的,就是要会喝酒。"喝满一杯酒,则可得100分,喝半杯90分,不喝酒则不及格。毕业生不是考试专业知识是否过关而是通过考试喝酒定成绩,这种"创新"考试方法一下击中了民众神经,哗然一片。毕业后学生能喝点酒增进感情做好销售工作可以理解,但是通过喝酒来决定成绩这种做法让人匪夷所思。情感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纽带,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特殊  相似文献   

20.
喝酒的人未必长寿,但喝酒的花却能长寿——这可绝不是醉话! 科学家的这个发现,来自民间的启示,起初,美国一位科学家听花农说,泼洒到植物上的含有酒的水,会阻碍植物叶子及茎干的生长,于是,这位科学家便认真起来,开始了植物的“饮酒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