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朗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方法与技巧,比如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读后评价结合等,以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使学生喜欢朗读,喜欢语文。  相似文献   

2.
生动的语文教学课堂离不开精彩的朗读。朗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内容,它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适合的朗读技巧和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读懂文字、读好文字,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亲近朗读,提高朗读的实效性,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相似文献   

3.
低年级朗读是语文的教学基础。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使学生会读;引导学生在掌握方法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逐步形成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低年级朗读是语文的教学基础。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使学生会读;引导学生在掌握方法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逐步形成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党俊俊 《成才之路》2013,(25):22-22
我是2006年参加工作的,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任教,一来就接四年级语文教学。刚接班时,有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自学能力欠缺。怎样讲课呢?我想,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抓"二基",同时还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入手,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一、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语感农村的孩子由于环境和条件所限,朗读能力比城区的差一些。我接班时学生读课文像和尚念经,拉长了声调,带着浓厚的地  相似文献   

6.
王春英 《学苑教育》2019,(10):37-37
从古至今,我国文化丰富且具有内涵,这体现在教学中,语文朗读就变得十分重要。对于学生来说,自身具有良好的朗读能力,可以提高对所读文章的内在思想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但是,在当下出现有的学生不想读、不愿意读的情况,有的学生也不会读。特别是一些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学生更是在朗读的时候读不通、读不对。本文讲述如何更有利地指导学生去朗读,以及提高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牛晓东 《甘肃教育》2014,(22):54-54
正一、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认知规律的角度来讲,读应是学生最容易接受,最容易掌握的方法,教会学生朗读,让学生大胆地去读,去说,不但是学生学会知识的表现,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表现。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加强学生的语文朗读训练来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以改善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成绩。二、朗读可以培养语感语言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时候不是靠掌握语言规则,而是靠语感能力。因为语感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课标对低年级学生朗读的基本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种种原因使得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朗读能力较低,唱读现象仍然存在。因此,从小学低年级起就要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一、多样朗读,激发读趣。朗读需要浓厚的兴趣铺路。朗读能力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很多学生只张嘴却不发出声音,或者干脆光看书不出声时,多数是对朗读没兴趣。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字词不熟悉、对该课文内容没  相似文献   

9.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四个基本范畴,"读"居于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有效途径,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但在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成长。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转变语文教学理念,其次要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还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最后要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来保证。  相似文献   

10.
李永姣 《考试周刊》2011,(22):59-59
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非常重视朗读和默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处于起步阶段,朗读更是不容忽视,如何让孩子从小就有朗读的好习惯呢?一要未成曲调先有情——以趣激情;二要大珠小珠落玉盘——以读带读;三要手舞足蹈悟深情——以演会意。从一年级起就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技巧,让学生在趣中读,在读中悟,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学生感受朗读的魅力,从而优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自然贴近作者感情,还可以锻炼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朗读是促进学生增强语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一、引导学生读正确,把朗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二、入情入境后,训练语感,再有感情地朗读.三、美读课文,真切体验,赏读升华.四、教师运用电教手段,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2.
孟繁良 《考试周刊》2012,(40):44-45
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即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出声的口头语言,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它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能起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特殊功效;还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训练语感、规范语言。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较为有效地提高小学生朗读水平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3.
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教学法,正确认识读的重要性,了解读的规律,才能逐步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其在读中成长。朗读能力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方法。指导中年级学生的朗读需适当体现朗读的层次性,重视角色朗读,并考虑学生能力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运用能力,其中读是关键,是提升其他语文能力的基础。因为朗读,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如何抓好语文的朗读教学,逐渐成为语文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教给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目的。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可以进行"读说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年级以"段的训练"为主,教给学生读懂一段话的方法,并且培养边读边提问题的能力;高年级教学生运用品读方法深入理解,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6.
没有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课,不是一堂好课!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的训练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应该从低年级抓起。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读"望天书"和"唱读"这两种现象。要采取多种措施教会学生朗读方法。要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与能力,教师就必须正视当前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认真备"读"开始,高度重视朗读训练,抓住课堂问题导向,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教给学生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朗读兴趣,抓好朗读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学教给学生的不仅是语文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朗读能力等。其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文意,拓展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范围和程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重视学生的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进行小学语文训练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写作技巧.我们这样才能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呢?练好基本功;带着感情朗读;要读出情景等等.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材施读,给学生明确的朗读要求,教给学生朗读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