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有位教师在教学《石灰吟》这首古诗时,一学生突然问:"老师,我们习惯说‘粉身碎骨’,可这句诗中却用‘粉骨碎身’,这里的‘粉骨碎身’与‘粉身碎骨’意思是不是一样呢?为什么要用‘粉骨碎身’呢?"刹那间,教室里寂静无声,教师略一思忖后,笑着说:"谢谢××同学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鲜奶”     
童童:"什么叫‘先人’?"妈妈:"‘先人’是对去世的人的称呼。"童童:"那去世的奶奶是不是要叫做‘鲜奶’?"  相似文献   

3.
李港兴  张竞文 《广西教育》2013,(24):18-19,45
走进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中心学校(以下简称南晓中心校),可以看到三栋分别用"晓悟楼""晓省楼""晓升楼"命名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校长李盛成告诉记者:"这些名字里分别嵌着‘悟’‘省’‘升’三字,蕴含着‘领悟’‘反省’‘提升’的意思,体现了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在思考和创新中追求进步和发展(的价值诉求),而习惯养成教育便是我们学校在创新中追求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南晓中心校响应南宁市教育局提出的"文化立校、特色办校,质量强校"的号召,以"培养良  相似文献   

4.
读《语文学习》2010年第11期的一篇文章《语文:要突破"术"的桎梏》,文中摘录了于漪先生半个世纪的教育理念:要实现语文教学以"文"育"人",让学生真正的"悟""道"了,语文教学才会最终走向"以‘道’驭教"的春天. 孔子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连他这样的大儒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都深感无奈,要实现于漪先生以"文"育"人","以‘道’驭教"的终极理想就可想而知了.那么,如何发扬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质疑,让学生自主地去学,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每个教育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突破了.  相似文献   

5.
<正>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时期,同时也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幼儿的良好行为易于塑造,不良行为易于矫正。诚如人民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的根本价值和目的是‘育人’,是培养‘自觉的,自动的,发展的,创造的,社会的’现代中国人,是‘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不仅是在强调教育的根本目标在养成够格的社会成员和国家公民,而且是在强调"养成"的关键就是要努力培养各种各样良好的习惯。简而  相似文献   

6.
日食的故事     
有一天,太阳叫住飘来飘去的云彩说:"有一次,我和月亮、地球不小心走在一条直线上,地球上的人竟说我被‘天狗’吃了!"云彩奇怪地问:"‘天狗’是什么啊?"太阳大笑:"那是地球人不懂科学,不知我为何会消失,就想出了‘天狗’的解释。""哈哈,太阳伯伯,你这样会吓坏地球人的!"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一册《皇帝的新装》有这样一个句子:“皇帝亲自带着一群最高贵的骑士们来了。”我认为,“一群”后的名词 “们”这种形式是不规范的。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里说:“‘们’字并不等于欧洲语言里的复数语尾,不是每逢不止一个人的时候就得加个‘们’。照汉语的习惯,前面有表示数量的词,或‘各’‘其他’等,后面就不加‘们’。”胡裕树  相似文献   

8.
武则天极富才学,对文字也颇有研究。一次,她忽然灵感一动,对群臣说:"我发现,‘射’字由‘身’、‘寸’构成,一个人身高只有一寸,这不是‘矮’字吗?‘矮’字由‘矢’、‘委’构  相似文献   

9.
<正>我曾经听过一个初中语文老师的公开课。课讲得不错,但她讲到一个人要有志气时,板书出一句名言:"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有学生提问:"‘子罕’是什么意思?为何写了‘论语’还要写‘子罕’呢?"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论语’是书名,‘子罕’是孔子的学生名。孔子有很多贤弟子都带‘子’字,如子路、子贡、子张、子游等等。‘子罕’也是《论语》这部书中的一个章节,所以这样标示。"  相似文献   

10.
快乐(节选)     
《同学少年》2016,(6):32-33
<正>常言道,"境由心生",又说"心本无生因境有"。总之,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内心湛然,则无往而不乐。吃饭睡觉,稀松平常之事,但是其中大有道理。大珠《顿悟入道要门论》:"有源律师来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  相似文献   

11.
张奇 《学语文》2012,(1):4-6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曾沧述了套板反应:“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术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stock response)。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版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这其实就是要求文学的语言要不断创新.不断打破这些套板反应,使语言常有“新奇的意味”。这其中有一个语文的创新和文学语言的“阻拒性”和“陌生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叶澜教授说:"‘教’让人认识外部的‘天地人事’,‘育’让人长出内在的‘生命自觉’"。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明确"立德树人、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方向,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关键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的根本任务。本文试从"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比较探究、应用拓展、激励评价"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对当前如何使学习真实发生的探索,值得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怪味英语     
●water说:"人们常说‘物以稀为贵’,你们知道是指谁吗?没错,就是指我。所以,大家一定要节约用水啊!"●guide说:"我虽常领着一伙人,但我可不是什么‘领导’,我只是个‘导游’。"●cheap说:"‘便宜的’东西可能大家都喜欢,可爱贪便宜的人可不怎么受欢迎哦!"  相似文献   

14.
“‘习惯’是什么?”“‘习惯’何以值得‘特别关注”’?许多家长对这样的问题,好像都已经有所了解,但不一定都能抓住根本和要害,而对于家长应该如何“关注”孩子的“习惯”问题?不少的人正在大伤脑筋。在这个课题上,认识问题依然重要,实际运作更加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正>说到习惯,叶圣陶先生最有发言权。"原来‘教育’这个词儿,如果解释得繁复,几本书未必说得完;简单的解释,一句话就可以说尽,就是‘养成好习惯’。"(1942年《改善生活方式》)"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1945年《习惯成自然》)"教育就是要养成好习惯",这可以说是叶先生的"核心素养观"。所谓核心素养,就是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没有优秀的习惯,谈何素养?习惯的内涵:自动链接路径习惯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性态度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幽默笑话     
《生活教育》2008,(2):64-64
文言说话有个姓朱的财主,说话最讲忌讳,还爱文绉绉说话。那天,他叮嘱新来的小猪倌说:"记住我家的规矩:我姓朱,不准你叫我时带‘朱’(猪)字,叫‘老爷’或‘自家老爷’就行了:平时说话要文稚一点,不准说粗言俚语。例如,吃饭要说‘用餐’;睡觉要说‘就寝’;生病要说‘患疾’;病好了要说‘康复’;人死了要说‘逝世’,但犯人被砍头就不能这样叫,而要说成‘处决’……"  相似文献   

17.
三个我     
<正>一天,孙子问爷爷:"什么是灵魂?"爷爷讲了个故事,这个故事是爷爷的爷爷讲给爷爷听的:"据说我们身体里有三个‘我’,这三个‘我’引领并保护着我们度过一生。第一个‘我’是最冷酷的,是周围人看得见的。第二个‘我’是最温暖的,只有最亲近的人才能看到。第一个‘我’和第二个‘我’总是在为对人的控制权而争执,他们的斗争唤醒了人们内心的怀疑和恐惧,而只有第三个‘我’才能协调前两个‘我’,使他们和谐相处,没有人能看见第三个‘我’,有时我们能意识到它的存在,但它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编者推荐:此文有一超常举动"奋力向墙撞去,血溅了一地",它为"药"的义项转移——从"药物"到"救治"——架设桥梁。最后自然段的议论太直白,宜议"虽然‘狗’未能用‘心’为喜儿治病,但愿能用‘心’治愈有些人的‘眼病’"。  相似文献   

19.
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说:“事实上.习惯有些像天性,因为‘经常’和‘总是’之间的差别是不大的,‘天性’属于‘总是’的范畴,习惯则属于‘经常’的范畴。”西方教育把培养人的习惯看得十分重要。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由此看来,“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西塞罗语)。“任何事物都不及习惯那么神通广大”(奥维德《爱的艺术》)。“习惯比天性更顽固”(昆图斯《亚历山大大帝的丰功伟绩》)。“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习惯”(爱经克泰德《残篇集》)。所有这些名言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人成功和决定人生命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猜字谜     
周末,在阿姨家举行了一个猜字谜活动. 宣布了活动的规则后,我出了第一题:人对人. "是‘众’,是‘人’加上‘一对人’."爸爸立刻抢答道.我惊讶地说:"爸爸,你真厉害!我当初做这个题时,还费了一会劲儿呢.给你加二十分.下一道题:至高无上." 大家都在认真地思考,但爸爸马上又有了答案,答道:"是‘一’,至的高处是一,无的上面也是一." "正确,再加二十分."我接着又出了第三道题:"赤子之心,这个有点难哦!"可是爸爸立刻又答出来了:"还是‘一’,赤和子的中心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