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满铁地质调查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波  冯炜 《科学学研究》2002,20(3):251-255
本文通过对日本侵华时期的殖民科研机构———满铁地质调查所的历史沿革、规章制度及主要研究活动的研究和分析 ,揭示了满铁地质调查所为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和资源掠夺服务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对满铁文献的一次接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铁调查部资料室收藏有大量的关于中国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和资源调查方面的文献,满铁大连图书馆是满铁最重要的业务图书馆,因收藏大量的晤国东北地区文献而知名。1957年,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接收了满铁调查部遗留的文献,并将副本分发给了全国90余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同时还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接收满铁大加图书馆的文献,但由于受到来自旅大市的阻力,这批文献留在了地方,成为今天大连图书馆的重要馆藏。  相似文献   

3.
满铁图书馆是日本南满州株式会社在中国东北建立的重要文化侵略机构之一.阐述了满铁图书馆的概况及在东北进行的各种文化侵略活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图书馆应如何发挥自身功能,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4.
董强 《百科知识》2021,(26):18-25
抗战前夕,在沈阳城以北3000米处有一座规模巨大的军营,这里就是东北军第7旅所驻扎的北大营,也是"九一八"事变的源发地.1931 年 9 月 18 日晚,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随后,埋伏在不远处的日本满铁独立守备队第2大队向北大营发起进攻.北大营战斗打响后,日军以重兵攻占沈阳城,由此揭开了侵华战争的帷幕.  相似文献   

5.
梁波  陈凡 《中国科技史料》2001,22(2):145-151
“满铁中央试验所”是日本在华侵略时期建立的具有代表性的殖民科研机构,它设立于1907年,1910年移交满铁,1941年共设6课23个研究室(试验场),在近40年(1907-1945年)间,主要在大豆及农产品加工、镁、铝及其矿产资源的工业化,页岩油的提取与煤液化,以及陶瓷研究等方面开展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6.
日本在系列科技战略与政策引导下,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走独立研发、自主创新的道路,结束其对国外先进科技"追赶型"时代,迈入成为科技实力"领先型"时代。系统分析日本历次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及其典型科技创新政策法规,在对日本科技创新主要成效分析基础上,提出日本科技创新战略及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在近代史上第一次战争,对于日本来说也是自明治维新后的第一次对外战争。这场战争的结局对中日两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日本来说,由于战争的胜利,所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给日本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加速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也改变了日本的世界地位和亚洲格局,对之后的日俄战争,侵华战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一场欲使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疯狂野蛮的屠杀和掠夺。他们人性沦丧、兽行肆虐,对抗日根据地军民实施杀光、烧光、抢光的暴行罄竹难书。潘家峪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提出"三光"政策后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个,并且成立复仇团为死难同胞报仇的惨案。  相似文献   

9.
熊展钊 《金秋科苑》2010,(22):144-144,146
南京国民政府于1932年、1937年先后迁都洛阳和重庆。对于这两次迁都,现从国际形势、日本侵华政策、中国国内形势和抗战决心、迁都前后所采取的政策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自清末民初以来,中国的青年学子就有赴西方先进国家留学、向本国引入现代文明的风气,并掀起多轮出国留学的高潮。1937年的日本发起的全面侵华战争中断了这一潮流。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众多莘莘学子又开始延续从西方引进真理的工作。因欧洲受战争破坏严重,日本除满目疮痍外还属敌国,他们大多选择去美国留学,总人数超过5000。几年过去,国共两党在大陆的内战结束,他们渐次归国。据不完全统计,1950年上半叶约有2000人归国。若不是美国政府设置了种种障碍,相关的数字还会高得多。这与1980年代后大部分的留学人员选择滞留海外形成鲜明的对照。当年为什么会有许多学子选择回到中国大陆?那些没能回来的又是出于哪些考虑?归国的学子和滞留海外的学子后来各自的发展情况如何?对郑哲敏院士的访谈有助于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大约走过了一个世纪军国主义和侵略战争的道路。可以说,日本的国家近代化是与其军事化同时并进的。对外侵略战争和国民经济的军事化往往是日本近代化的重要原动力。从1894~1895年第一次中日甲午战争开始,日本几乎每10年发动一次比较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继甲午战争后如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1915~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31年对中国东北  相似文献   

12.
德国经济现代化中有工农业并举、重工业优先、国家干预经济、后起性和跳跃性等特殊性,这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作用,在俾斯麦时期和俾斯麦的"大陆政策"相适应,而在威廉时期则让德国对外出口压力大增,自由贸易政策不能推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加速到来,与其他国家摩擦激烈,为"世界政策"的出台提供了条件。因此,可以说"世界政策"是德意志经济现代化特殊性的必然结果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推动企业"走出去"的政策背景下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如何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从理论上阐述了负向的国际化效应和正向的竞争效应,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当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较小时会减少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只有当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较大时才能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引进来"才能推动"走出去"。最后,提出了在推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政策的同时也应推行外商直接投资引进政策,以更进一步促进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4.
德国经济现代化中有工农业并举、重工业优先、国家干预经济、后起性和跳跃性等特殊性,这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作用,在俾斯麦时期和俾斯麦的"大陆政策"相适应,而在威廉时期则让德国对外出口压力大增,自由贸易政策不能推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加速到来,与其他国家摩擦激烈,为"世界政策"的出台提供了条件.因此,可以说"世界政策"是德意志经济现代化特殊性的必然结果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日本在系列科技战略与政策引导下,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走独立研发、自主创新的道路,结束其对国外先进科技“追赶型”时代,迈入成为科技实力“领先型”时代。系统分析日本历次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及其典型科技创新政策法规,在对日本科技创新主要成效分析基础上,提出日本科技创新战略及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台湾地区科技政策绩效、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科技发展政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绩效,有力地推动了台湾地区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从科技实力和区域经济竞争力两个方面分析了台湾地区科技政策的总体绩效,并与大陆、日本、韩国等进行了适当的比较分析,得到台湾地区科技政策绩效相对较高的基本结论。通过梳理台湾科技政策演变,概括出台湾科技政策的基本特点。针对大陆科技政策发展实际,提出了大陆完善科技政策,提高科技政策绩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开始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并开始了海外扩张,先后在中日甲午战争、曰俄战争中取得胜利,国力大增;日本"称霸世界"的欲望也迅速膨胀,于1937年全面侵华,1941年挑起太平洋战争。日本的一系列侵略行径使亚洲人民饱受磨难,与此同时,日本还在战争期间抢夺了各国大量的财富和资源。殖民统治下的朝鲜在二战之前,日本就在被其兼并的朝鲜进  相似文献   

18.
《华夏星火》2008,(10):80-80
从1955年进入台湾"农复会"到1990年从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农委会主任卸任,王友钊这位美国爱荷华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在台湾农业部门整整呆了35年,难怪关于农业的种种话题他如数家珍,讲起大陆的"三农政策",这位农业专家就开始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19.
<正>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军事扩张主义是日本贯彻始终的国策。在二战军事进攻的战略方向上,日本在摇摆一段时期之后选择了"南进"。虽然日本在初期获得一定军事战果,但"南进"战略终究难逃失败的宿命,并直接导致日本在二战中最后以战败投降结束。向北,还是向南?二战时期,在军事侵略扩张的优先方向上日本军部有过"北进"和"南进"两种战略思  相似文献   

20.
东海油气资源及中国、日本在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耀光  刘锴 《资源科学》2005,27(6):11-17
东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成为与中国海域相邻与相向的日本国觊觎已久的目标.中、日东海油气资源之争,源于中、日专属经济区界限划分之争.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海国可以从领海基线量起,向外200n mile划出专属经济区.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所有资源归沿海国拥有和专属管辖.由于中日东海海域之间的宽度不到400n mile,中日在东海尚未划界.为此,日本单方面提出所谓的"中、日中间线".日方提出的"中间线"的日本一侧,实际上是中国的专属经济区.由于这种划分不符合国际法的精神,中国决不会承认.而中、日之间东海海域的划界应遵循"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中国从未承认过"中间线",而在"中间线"以东海域属于争议海域,日方在这一海域无权采取单方面行动.文中对中、日两国东海大陆架划界分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按照国际法划分东海大陆架的原则以及我国的政策,从而提出了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