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学语文课本里节选或改编了不少名篇名著,如《少年闰土》(节选自《故乡》)、《林冲棒打洪教头》(节选自《水浒传》)、《三借芭蕉扇》(节选自《西游记》)、《生命桥》(根据《斑羚飞渡》改编)、《"番茄太阳"》(根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材中频繁出现这样一类文章,它们或节选自名著,或根据原著改编,不管是低年级的中外童话寓言,还是高年级的古代经典、现代名著,都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魅力和探究价值。那么,这一名著类课文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呢?初读文本,了解故事情节;研探文本,感受人物形象;拓展文本,丰厚文学积淀。  相似文献   

4.
把描写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教材内容称为“红色经典”,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当然,“红色经典”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对于它的内涵或者外延,我们还很难做出科学、公正的界定。本文所指的“红色经典”课文,泛指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课文,以及描写伟人高贵品德的课文。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因此,2011年版课标背景下略读课的教学,应当加强"语用"意识,根据文本语用特点,设置合适的语言学习与实践情境,不但引领学生理解内容,更要发现言语形式,迁移运用,提升语文能力。文章以《跑进家来的松鼠》为例,谈谈略读课文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时至今日,大多的研究是从课文出发,从课堂出发,从对文本的学习出发,大家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是在学习文章之后,回归整部作品,了解作品的全貌,再去触发新的思考和观点。重点阐述了如何进行名著类课文教学。  相似文献   

7.
8.
一、合理拓展,促进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对于《雷雨》中周朴园给鲁侍萍开支票这一行为的认识,主流的看法是,这纯粹是周收买人心以保全自己所玩弄的手腕。但细究文本可以发现,周的这张支票,其实是意味深长的。如果仅仅是出于远祸全身的考虑,周完全可以采取比支票收买更为“简捷”的办法,比如让鲁彻底地“人间蒸发”———结合剧情,这也符合他一贯的行事作风。另一场戏中不是由鲁大海之口揭露出周为了钱甚至于“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的丑恶发迹史吗?现在,为了保全自己,他又何须惜乎一个“下人的妈”的性命呢?剧中,当周真正得悉眼前这…  相似文献   

9.
复述训练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运用训练的一种很好形式,是学生发展思维、建构语言的过程。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关注年段,训练有侧重;关注表达,训练有过程;关注指导,训练有方法,帮助学生在概括与具体中建构语言。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威廉·葛德文指出:“学习的最好方法是看出所学知识的价值。”要保证语文教学卓有成效,必须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个体语言”与“课文语言”的差距,使学生明确要从课文的语言中学习什么,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变教师的“单向推销”为师生之间双向的心理语言沟通,确保语言训练真正落到实处。下面以《古井》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学生“个体语言”与“课文语言”接轨的问题。教学片断一教师用幻灯显示课文语段:每天从晨光熹微到幕色降临,取水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我家门前走过,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  相似文献   

11.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名著导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梳理人物关系,提升语言逻辑性,通过鉴赏景物描写,赏析语言生动性,通过点评角色,体会语言针对性,通过分享生活体验,挖掘语言中的乡土气息,分析作品主题,提升语言深刻性。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语言风格,提升语言建构和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图报。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柳秀玲 《双语学习》2007,(8M):10-10,12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图报。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4.
“阅读话题”是指阅读教学中,教者引领学生一步步走向文本,领悟文本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对话主题,也是课堂上通过阅读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大量实践证明,阅读话题的质量直接制约或影响着阅读教学的质量。本文立足实践,试着从操作层面对“阅读话题”的建构策略做些探究。一、实践性策略例举《: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片段师:老师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课文的第六自然段(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发挥出来了")与原著的第六自然段不一样———“春光,就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这样地泼辣,这样地华…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古代文学大家名著的研究处于某种程度的困境之中,呼唤新的研究视野的开启。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也多整体史研究,多属学科的宏大叙事,也呼唤新的理论视角的转换。我们认为,作家作品个案批评史的研究是两个学科领域向纵深发展的可取之路。以杜甫为例,审视千年杜诗学,我们不难发现,实际上是存在一部杜甫批评史的。大体来说,这个客观存在呈现出历史的时代性、过程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清理和建构一部杜甫批评史,无论对杜甫研究、对了解历代诗学观念的演进,还是对中国批评史学科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略读课文作为精读的补充,更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以语言应用为主线,带动学生对课文内容、情节和思想的理解,引导他们学习语言表达的方式,提升语用能力,发展语文素养。文章从仿用句式练表达、言语移植融体验、聚焦重点巧补白、潜心会文抓迁移、言意融合促提升等五方面对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略读课文语用点的选择与教学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林文锋 《教师》2020,(4):25-26
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不单单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即听说读写,还要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及精神境界有所提升。由于经典名著可以端正学生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满足于大众群体涵养及品味的精神食粮,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感知名著中对各个情节的把控和对故事人物性格特点的塑造,从而使得学生的精神追求有所提升,文化素养逐渐增强。文章阐述了名著阅读的教学具体流程,包括设计导读课、精读课、研读课、展示课的方式,强化学生名著阅读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名著阅读。同时,提出了名著阅读的教学实践方式,包括参读法、美读法、比读法、议读法,提升名著阅读能力,启发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18.
点题就是在文章关键的地方用一两句或一段简明扼要的话,直接把文章的题意提示出来,以便突出内容,揭示中心,照应题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让学生尽快地掌握文章点题的技巧,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要联系课文,有目的有步骤地教给学生的点题方法。一、开篇点题《桂林山水》开头写道:“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这一开篇点题,既写出了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  相似文献   

19.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和依据。教材中的课文大多经过岁月的洗礼和编者的“干锤百炼”,文质精美。教学时,我们必须尊重教材,甚至要“忠于”教材,同时我们又不必把教材视为“圣经”,视为绝顶的最佳,丝毫不可“冒犯”。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的基点,应该是让学生通过大量范文的阅读,去感知语言,从而学会正确、艺术地使用语言。然而,这一教学目标在当今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学生学习语言的求知目标不明,求知欲不强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