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目前我国高校"两课"教学中师生关系出现的问题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可以用"尊师爱生"四个字来概括。即:教师敬业、乐教、热爱学生;学生好学、尊敬老师。孔子是中国学校教育的开创者,其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和有教无类的平等精神使其培养出了大批杰出人才,号称"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与其弟子的关系也成了师生关系的典范。而荀子则指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把师生关系上升到父子关系的高度,确立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绝对地位:  相似文献   

2.
孔子对人才的培养有一个高规格的目标,这就是“君子”,又确立了一个低规格的目标,这就是“士”;但孔子所追求的是高规格的目标。为实现培养目标,孔子十分重视教学内容的选定与安排,不仅重视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更重视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实践能力,即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在教学方法上,孔子积累了可贵的经验,主要有因材施教、诱导启发、座谈讨论。因此,孔子能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则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伟大,不仅来自于他的政治哲学思想,也来自于他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教育思想与培养的杰出人才。他志学好学,学而不厌,学以致道,又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他提出了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因材施教、愤启悱发、教学相长、当仁不让、谦虚诚实的教育思想。然而,孔子还有一"能近取譬"的重大教育思想,遗憾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论述。文章稍加改动,为"因近取譬",结合自己教育实践,加以分析,指出它是非常重要的为教之方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4.
钱学森先生在即将走完人生之路时,对中国"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深怀忧虑。他的话被11位教授解读成"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成为"钱学森之问"。其实"钱学森之问"并非由钱先生提出,而是媒体根据钱学森之忧和教授之问进行的似是而非的理解,把不能产生杰出人才的原因单一化地归因于学校的结果。所谓的"钱学森之问"已经把钱先生对杰出人才不能产生的思考狭隘化了。  相似文献   

5.
《人民网》2006年11月28日头版报道"温家宝:国内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令人非常焦虑。"众所周知,英国的教育闻名于世,它培养的杰出人才也是枚不胜举。它  相似文献   

6.
"仁"是孔子哲学的核心范畴,"仁"字在孔子以前已然产生,但被孔子赋予新的内涵,引仁入礼,实质上等同于孔子重新创造了一个哲学语词。孔子对"仁学"观念的创造迅速在当时的智识界流行开来,《左传》《国语》、诸子百家、郭店楚简中大量出现"仁"字,并具有孔子"仁说"提出之前不具有的意涵,应当将它们看作是对孔子"仁说"的继承与应用。"仁"的观念在当时智识界有着广泛的讨论,形成一种"谈仁""论仁"和以"仁"进行道德评判的学术思潮。  相似文献   

7.
"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问题"是复杂性问题;钱学森提出大成智慧学,他有回答;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去培养杰出人才;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基本动力;展望未来,中国要培养大批杰出人才需要六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8.
刘奎林 《成才之路》2012,(3):10-I0005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启示我们:一般的、传统的、不打破常规的思维是难以造就出杰出人才的。思维是一门科学。钱老说:"如果我们发展思维科学,那就可能有朝一日我们懂得创造的规律,能教学生搞思想上的飞跃。"认识、领会和研究思维科学,对每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此,本刊从2012年第1期起,将连载刘奎林教授的《思维科学36讲》。意在启迪创新者更新思维观念,转变思维方式,吸收新的思维方法与艺术,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有利于培养出更多的杰出人才,让我们中国再一次走到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最前列!  相似文献   

9.
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很大影响,只要你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研究中国历代上层建筑发展过程的历史,不论你对孔子喜欢不喜欢,总无法回避孔子思想的评价问题,也总一定要对这个问题产生这种或那种看法.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两年来,林彪、"四人帮"套在广大理论工作者头上的精神枷锁已被砸烂,笼罩着学术界十几年的沉闷空气正在廓清,亿万人民所期待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春天已经来临.这一派大  相似文献   

10.
刘奎林 《成才之路》2012,(1):10-I0005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启示我们:一般的、传统的、不打破常规的思维是难以造就出杰出人才的。思维是一门科学。钱老说:"如果我们发展思维科学,那就可能有朝一日我们懂得创造的规律,能教学生搞思想上的飞跃。"认识、领会和研究思维科学,对每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此,本刊从2012年第1期起,将连载刘奎林教授的《思维科学36讲》。意在启迪创新者更新思维观念,转变思维方式,吸收新的思维方法与艺术,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有利于培养出更多的杰出人才,让我们中国再一次走到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最前列!  相似文献   

11.
子夏,晋国温邑人,作为孔门四科之“文学”高徒,在孔子晚年整理古文献时已是得力助手。在阐发孔子思想的同时,有所发挥和发展,在孔门深得上、下信赖。20岁即得到孔子的举荐,“为莒父宰”。孔子逝世后,经过“心战”,最终放弃从政,退居家乡设馆授徒,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参与主持编纂《论语》,整理并传授《六经》,被两汉经学家奉为经学鼻祖。不仅对荀子及其后的儒家经学一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法家、墨家、道家等其他战国各家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催生或助长作用,是为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做了开拓、奠基性工作的一代文化巨人。  相似文献   

12.
《人民网》2006年11月28日头版报道"温家宝:国内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令人非常焦虑."众所周知,英国的教育闻名于世,它培养的杰出人才也是枚不胜举.它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在英国参加了两个月考察培训之后,笔者认为,从他们学生的在校时间就可以看出英国教育的不少"东西".  相似文献   

13.
苟金海 《班主任》2012,(1):63-64
正"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反思教育现状,我们会发现,当前教育之所以偏离我们最初的目标,也许是因为这些错误等式的存在。把知识教育等同于科学教育尽管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和配套教材出台已近八年,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  相似文献   

14.
每人奖励100万元的“人才诺贝尔奖”——首都杰出人才奖的评选工作已经开始。记者8月31日从北京市人事局获悉,首都杰出人才奖在北京是首次设立,本次评选候选人可毛遂自荐。据悉,首都杰出人才奖为北京市人才奖励的最高奖项。“首都杰出人才提名奖”是首都杰出人才奖的二级奖项。首都杰出人才奖及首都杰出人才提名奖每两年评选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当时公认的世界科技中心。然而,近代中国的科技地位却每况愈下,这曾引发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这一难题尚未破解,而今,"钱学森之问"又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是一个需要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共同破解的难题。杰出人才培养的最大障碍是"读书做官"价值观及其主导的"知识评价"制度。因此,培养杰出人才,必须进行第三次变革——要转变弥漫于古今教育的"读书做官"价值观,改革"知识评价"制度,营造杰出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已引起广大中国人的思考,其中科学素养的低下是主要原因。本文阐明了科学素养的内涵界定,并探讨了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对科学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认为杰出人才特别是大批杰出人才的成长和涌现,不是人为地刻意培养出来的,而是一定的社会环境自然孕育的结果。杰出人才的成长,既需要广阔的自由空间,也需要充裕的自由时间。只有在广阔的自由空间和充裕的自由时间的条件下,才能形成人的内心自由。在我国,加速国家社会化的改革步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自治,大幅度提高知识分子的工资收入和退休待遇,才是真正解决"钱学森之问"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李战华 《中国教师》2010,(23):49-51
<正>孔子是举世瞩目的教育家,他培养了大批人才,被尊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已成为中国教师的典范。孔子在教育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很多,但不能不提的是,他与弟子之间建立了一种如朋友般默契、如父子般情笃、符合教育规律的师生关系:孔子深爱着弟子,也深得弟子的敬仰和爱戴。孔子与弟子形成的师生关系,颇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梳理诺贝尔科学奖情况,提出了"我们培养了能改变世界、改变社会发展进程的杰出人才吗"这个问题;然后从"育人使命缺失,办学内在驱动力缺失,人才培养目标缺失,杰出教师缺乏,优秀教材缺失,自由创新文化缺失"六个方面分析了我们大学在杰出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办学理性、教学理性和文化理性"三个维度阐述了大学必须坚守的学术理性。  相似文献   

20.
在2012年"杰出人才的早期培养与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80余名专家和学者,就超常教育的必要性、如何鉴别超常儿童、如何实施超常教育、有关超常教育的政策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