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学习新知识之前,如果经过系统的、科学有效的预习,则会更容易理解、接受新知识,更容易提高新课的授课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预习是学生在新课讲授前预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知识,并独立思考、探索,获得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拓展学习时空,丰富学习经历"。预习  相似文献   

3.
<正>预习是学生主动参与、获取书本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之一。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其主要任务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初步感知新内容,并找出疑难点,为学习新课做准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去培养学生的预习  相似文献   

4.
"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可以是预习新课,巩固新课,复习旧课,形式不一,要把学习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朱作仁教授的这段话说出了预习与自学的密切关系,"预习"主要是为培养学生阅读中的自学能力而精心设计的。那么,如何来组织好预习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赵书玲 《新疆教育》2013,(5):121-121
预习是指教师在进行新课前,让学生预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对打好数学基础,发展学生的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要让学生"会学",这已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一、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和复习预习是上课前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是学好新课、  相似文献   

7.
预习是指教师在新课讲授前让学生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的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那么数学课需要预习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学生该如何预习,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段情况,低段学生、高段学生的预习要求有所不同,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同一个班级的不同学生的预习要求也应有所不同。预习后的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交流学生的预习成果,展示学生预习后的真实现状,切实把握教学的起点,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一、集中交流,掌握整体预习状况预习反馈最便利、最实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集中进行交流。因为它能让全体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同时还可以了解他人的预习情况,使他们能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一般情况下,在学习新课前一天下发数学预习稿,让学生对第二天所要学习的新课进行预习,并完成数学预习稿设计的内容。学生完成数学预习稿后,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生在身体、心理方面都处于发育的基础阶段,理解、接受等各方面的学习能力还比较弱,特别是自主学习意识还不够强。大部分小学生没有养成主动预习新知识的习惯,只有靠教师和家长的督促,才能完成预习任务。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导学单"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好方法,可以使学生慢慢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一、引导预习,激发探索的兴趣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利用  相似文献   

10.
<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前都必须充分准备,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准备,特别是新课学习前的准备,也叫课前预习,同样十分重要。科学的课前预习是课堂学习的重要步骤,也是增强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当下的实际情况是不少学生不会科学的预习,因此科学的预习指导就变得尤为重要。我校提倡自主编写教学案,科学合理指导学生预习,以学代教。因此在整个师生教学过程中,教学案的地位变得非常突出。1.好的教学案应具有的作用(1)预习过程中对新单词、短语的梳理,熟知新课  相似文献   

11.
预习是指教师在新课讲授前让学生预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  相似文献   

12.
<正>在传统教学中,对学生的评级往往两极分化,要么"太好了""好聪明",要么"这么简单的问题还不会""什么都不知道"等。新课改呼唤有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需要"以生为本"的新评价,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评价为主,运用激励性评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为教师的评价语言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我们教师的评价语言精当,具有亲和力、吸引力,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  相似文献   

13.
预习就是预先学习,有时特指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独立地自学新课内容.笔者认为,预习并不应仅仅定位在学生的课前自学新课内容,而应是学生在新课学习前独立地对新内容进行准备性地学习,是学生的一种超前学习,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一、要重视课前预习中的阅读预习中的阅读是一种较粗浅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开端。然而,有些高职高专生,没有养成自觉预习课本、自觉查阅资料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高专的教师向学生指明预习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时把握好六个字“看、找、圈、想、议、记”,逐步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看”就是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排除一切干扰,坚持把新课内容通读几遍,感知新课题,产生新疑问,带着问题参加课堂学习。“找”就是要找出与新课题有关的旧知识,作必要的复习,作到“温故而知新”。“圈”就是要在阅读新课…  相似文献   

15.
<正>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有效的预习能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课堂听讲效率。在听课和调研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师更多地把时间用在了对课文内容的讲授,以及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反馈和练习上,往往忽视了学生对新课的有效预习。一、指导学生掌握预习方法预习过程是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过程,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学  相似文献   

16.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做好上课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的预习,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更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而这也正好符合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7.
张俊裕 《甘肃教育》2010,(14):51-51
一、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课前预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述新课之前的自主学习过程,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际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已经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但由于对预习的要求不够具体,并缺乏有效的指导,使预习往往流于形式。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  相似文献   

18.
有关调查统计表明,经过预习的知识当堂消化率可提高40%。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所谓预习,是指在教师上课之前,先自习新课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预习直接影响听课效果。从时间与内容上分,预习大致可分为三大类:课前预习——上课前预习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阶段预习——预习下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学期预习——在开学前的假期里,预习下学期的学习内容。通常情况下,预习的作用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自学能力。课前预习一般是学生自己独立接受新知识,需要学生独立阅读、…  相似文献   

19.
所谓课前预习,就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学生预先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将要学习的新内容,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而且可以回顾与新内容相关的已学过的旧知识.所以说预习对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培养自学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课前运用开放题课前运用开放题 ,其出发点在于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或让学生按教师的预习提纲进行动手动脑解答开放题 ,使学生在活动中既复习运用了学过的旧知识 ,又预习要学习的新知识 ,为学习新知识作好知识铺垫和心理准备。如教学“年、月、日”时 ,课前可让学生搜集旧挂历 ,并且让学生记下不同年份的每个月各有多少天 ,然后观察其规律 ,课中教师从让学生汇报交流所获得的对授新课有关的信息中导入新课教学。又如教学“比例尺”时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搜集标有比例尺的地图与图纸 ,学生从中可以发现比例尺有缩小比例尺、扩大比例尺和线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