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晓声作为知青文学代表作家之一,创作了大量的知青文学作品。在知青文学的文坛上,他执着地用自己的笔端记录了知青生活的心路历程。从知青下乡到知青返城,对这一特殊的群体给予了倾心的关注,塑造了一组青春群像。对梁晓声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揭示在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知青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2.
李锋 《现代语文》2005,(11):31-33
在反映知青生活的小说中,梁晓声所创作的知青小说无疑是独特的:他把"悲壮"与"崇高"带给了我们,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个特定时代所闪耀着的"英雄主义"的光芒.  相似文献   

3.
在众多知青题材的小说中,梁晓声的创作引人瞩目.他的这类作品,是北大荒四十万知青,也可说是全国当过知青的两千万人坎坷历史的缩影.他的笔触,没有停滞在对十年动乱烙下伤痕的哀怨,而是着力再现知青们和愚昧告别,从迷惘中醒悟,在磨难中探求,“向光明、向理性、真理和美前进”的曲折历程.由于作者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正确的审美情感,作品数量不算很多,但相当坚实,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和韵味,初步形成充实深邃的思想内  相似文献   

4.
梁晓声是一位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的"本色"作家。他的《普通人》以"本色"语言塑造了一位"本色"主人公,表达了回归真善美的"本色"理想。作品对正义道德的呼唤表现出与世俗社会的不协调,从另一层面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显示了多元社会的张力。他的本色创作使他成为当代文坛上一位个性鲜明的作家。  相似文献   

5.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这一传统的婚姻理念遭到了新写实小说家的无情嘲讽。新写实小说家采用爱情偶然性模式展示了恋人无法找到自己满意对象的悲剧命运,从而揭示了爱情的虚无。新写实小说家爱情观的产生是物质困窘和“文化低迷”的产物,其对爱情本质的理解体现出了理想主义溃退的精神实质。经历了爱情悲剧的男女主角采取婚外情等形式进行补偿,但最终依然逃不脱悲剧命运。新写实小说家通过这双重悲剧的叙写表达了他们对于生命终极的思索与追问。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末期出现的知青小说开创了我国新时期学创作的先河。但是,今天重新审视知青小说,就会发现其创作上的某些局限性,诸如“自己写自己”、单薄的人物形象、雷同化的结局等等。  相似文献   

7.
8.
知青小说是中国新时期文坛上独有的一道风景。对“文革”和“上山下乡”历史的书写是其共同的母题。但是相同的历史却在文本中呈现了不同的反映形式,表面的姿态掩盖了一部分作家作品真实的历史记忆。破开凝结在文本外坚硬的冰壳,我们可以看到蕴藏在文本下真实的记忆潜流。  相似文献   

9.
何群的知青题材小说具有独立的价值和意义,它突破了当今以“悲”表现知青生活的惯常定式,在对人物、题材的处理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同时,他的都市题材小说对当代青工人物形象塑造、都市小人物平凡生活的描写也较为成功。何群小说个人风格鲜明,别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胡适以特别的方式大力推崇寿生的小说可谓是现代文学史上一桩耐人寻味的个案,寻析这个中缘由,既可窺胡适关于小说的美学理念,亦可见寿生小说的特征。从艺术内容看,寿生的小说表现了一种乡土经验,与胡适文艺平民化的美学观念相契合;从艺术精神看,寿生的小说以一种真实得近乎奇特的手法表现社会和人生的悲剧,令人震惊,具有反传统"大团圆"的小说模式的功能,实践了胡适所提倡的新文学应具备西方悲剧精神的美学主张;从艺术形式看,寿生的小说用了一种活泼、生动、自由的乡土方言作为语言媒介工具,体现了胡适建设"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1.
新写实小说以写实的手法描写出了现代人生存的悲剧,虽然新写实小说作者取材各不相同,但从其悲剧产生的原因,我们大致可分为生存条件的匮乏和都市中小市民小人物的毁灭,前者的悲剧形式作者采用的是以原生态的描写赤裸裸的再现了平凡人生存困境的细节,而在描写都市小市民生活的新写实小说中,“几乎无事的悲剧”给小市民的生活和命运蒙上了强烈的悲剧色彩。这种原生态描写手法以及悲剧情节的“几乎无事”是新写实小说悲剧意识产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小说之父鲁迅,以其悲剧性人生际遇和精神世界中深刻的悲凉,使其小说充满浓郁深沉的悲剧色彩。这主要表现在其小说的悲剧主题、悲剧意象和悲剧结构上。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垦区知青文学创作是中国知青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领军人物梁晓声的垦区知青文学创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把中国知青文学推上了顶峰。黑龙江垦区知青文学创作的成就首先表现在它一出现,就有别于笼统否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悲戚或诅咒的文学,而是以一种清醒的认识和严格的现实主义笔调书写了人的精神和尊严永不堕落的历史;弘扬了"真诚、坚毅、责任、奋进、乐观、友情、抗争"的北大荒精神。其次,它描绘了一幅四十七万知青在北大荒战天斗地,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宏伟画卷,艺术地书写了一部黑龙江垦区知青史。再次,它塑造了垦区知青的英雄群像。  相似文献   

14.
丁玲是一位以现实主义为主而广蓄博纳其它创作方法的作家。她创作的基本精神是现实主义的,但在创作过程中却汲取了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技巧,并把它们创造性地交叉、融合到一起,消化到现实主义的肌体当中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世界,拓展与深化了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叶虎 《池州师专学报》2000,14(1):108-110
本从思想内容的角度切入,将新时期“知青小说”大致分为“伤痕”,“怀念”,“青春无梅”,“自审”和“忏悔”等五大模式,作指出各模式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区别和联系,认为后两种模式与前三种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前对知青自身进行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即由政治批判,怀念追忆,颂扬主体精神走向反思自身弱点和忏悔自己给他人造成的伤害,这一区别反映了知青小说由浅到深的思想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是中国文坛上一位传奇式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小说始终渗透着强烈的悲剧意蕴,这是其小说特有的审美特征。本文主要从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蕴的形成原因、具体体现以及在艺术形式上的主要表现来探讨其小说中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7.
黄鑫 《华章》2011,(34)
阎连科的小说中,艰难生存的村民们陷入了苦难的深渊,但是他们不安于生活的现状,一直在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挣脱现实和命运的束缚.无论他们的挣扎是多么的决绝,但都始终逃脱不了失败的结局,其作品充满了悲剧性.本文试图立足于阎连科的小说,放眼历史、现实和现代文学艺术领域,挖掘其小说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8.
作为几乎同时期出现的文学作品,哥特小说与浪漫主义诗歌虽然一"俗"一"雅",但二者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审美旨趣上多有重合,在布莱克、柯勒律治以及济慈的作品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哥特小说的影子,而其地位上的殊异更多的来自于语言形式上的不同以及浪漫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意运作;作为一种通俗的非现实主义小说,哥特小说的诸多技巧和情节也在维多利亚时期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中得以重现,勃朗特姐妹的《简爱》和《呼啸山庄》以及狄更斯的《荒凉山庄》等小说中都可以清晰地发现哥特小说的痕迹。可以看出,哥特小说的出现拓宽了当时文人的创作思路和审美趣味,并不断把其身的影响渗透到各种文学形式中去。  相似文献   

19.
知青小说是新时期小说中凝重而又奇特的组成部分,知青出身的作家们随着新时期西方文学创作理论向中国文坛的不断涌入,其创作方法也在不断改变。拟以叙事学理论为研究基点,探究张抗抗知青小说中叙事空间的嬗变现象,总结出新时期以来张抗抗的知青小说创作中,其叙事空间建构技巧呈现出单一空间到多重空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茅盾小说具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的色彩,茅盾从悲剧美的高度,塑造了一系列悲剧人物,“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并揭示了各类悲剧产的客观环境与社会因素,寄寓着他对旧社会旧制度的憎恨与反抗、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茅盾小说中的各类悲剧色彩斑斓,因其立足于现实主义的牢固基石,故色调有别于中国或西方的古典悲剧与现代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