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一书中多次谈到了阅读,他认为那种只会死读教科书不会真正阅读的人,是"不善于思维"的人;朱熹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也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可见,语文教学局限在课堂是有缺陷的,其源泉应源于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智力角逐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人才来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大量的阅读积累是分不开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没错,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都一一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下面探讨小学语文精读课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唐家优 《知识窗》2012,(4X):16-16
<正>一、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阅读本身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积  相似文献   

4.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朗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益朋 《科教文汇》2008,(35):137-137
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我国的语文传统教法。古时候,无论是京师的太学,还是乡野的私塾,在语文教学上都特别强调一个"读"字。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成就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朗读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亘古至今,这些至理名言无不在阐述一个观点:想要提升自身文学素养,就必须多读书。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拓展个人的阅读视野,提升个人的阅读质量,是一个小学生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为此,我们需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意识的培养,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以阅读带动促进写作自古就是一条成功的作文之路。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就是读和写的统一。贯彻读写结合,才能更好地通过阅读培养写作所具备的各种能力,才能更充分地发挥阅读对写作的推动促进作用。笔者以为下面几点是读写结合的契合点,应该指导学生抓住:一、读前设想在读书之前,先对该书的主题、材料、结构等进行构思,暂且当一会儿作者。可以进行整体设想:如读一本小说,先读内容提要,了解其中的主要人物,然后设想他性格如何?命运如何?有什么故事?结局如何?活动的社会环境怎样?等…  相似文献   

7.
<正>说起读书的好处,我们的老祖宗很有体会:"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对于如今的中国学生来说,"读书可以写好作文做好题",很直白很实际。但是读书的乐趣呢?完全被无视。4月1日的《南方周末》刊登了一篇四川  相似文献   

8.
冷文光  冷亚丽 《知识窗》2009,(7X):33-34
<正>古人云:"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浅深为所得浅深耳。"书像一盏明灯,为人的一生指明了方向,书更像一位智者,引领着我们走向智慧的山巅。  相似文献   

9.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在学习中培养起来的阅读能力,也将为一生中不断地涉猎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宋代理学大家朱熹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也曾倡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每一个有时代感、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  相似文献   

1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小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它的重要性已为广大家长、老师所认同。但在实际生活中,偏偏就有不少孩子静不下心阅读,把阅读当成任务。  相似文献   

11.
苏培英 《科教文汇》2011,(11):104-104,108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孟子》中就有"诵其诗,读其书"之说。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说明了诵读诗书的重要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加强朗读方法的指导,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通过导语、情境、范读、言语、分角色读、自由表演读等方法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学习书面言语为重任的语文课,强调读写结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相辅,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写亦本色!  相似文献   

13.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也说过“读书万卷始通神。”面对众多的学习科目,面对日益繁重的学业,我们的学生如何能够“读书万卷”呢?当然,这里不仅仅是在追求数量,而是要强调“读书”二字,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简单地这样做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我们要对学生地课外阅读进行指导,使他们不仅要阅读--“披文得意”(读懂理解),而且要思考--“运思及物”(阅读创造)。  相似文献   

14.
美国有一位校长,为了激发全校学生的读书热情而公开打赌:如果有谁在11月9日前读书能达到15万页,他会在9日那天爬行上班. 此言一出,学生们纷纷放弃了周末聚会、野游等娱乐活动,一头扎进了书里.等11月9日到来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读完了15万页书,并写出了读书心得.有学生打电话问校长说话算不算数,校长郑重其事地回答:"祝贺你们完成了读书任务.你们等着瞧吧."  相似文献   

15.
张丽 《知识窗》2013,(6):77-77
绘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看到的书.也是他们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读到的最重要的书。绘本能给孩子带来多少阅读的快乐。将决定他(她)今后的阅读兴趣。因而.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引导策略.让孩子从阅读绘本中体验快乐.在快乐阅读中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6.
亲子阅读,是指在家庭中大人与孩子一起阅读。除了核心的阅读活动外,亲子阅读可以体现在"选书—读书—聊书—再选书—再读书……"这一循环立体的整个过程中。如果能有机渗透情商教育,将有助于培养高情商的孩子,并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读书,开宗明义应是指读有文字的书,古来素为人们看重,故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类的价值观支配。另外,读书与学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读书以书本作为学习对象,学习则具有广义多极的特征。读书只是学习的一种。本文就读书的特定意义尝试个人谈谈的一些看法,聊以三益与三忌。  相似文献   

18.
大道至简     
正一位国王打算编写一本各个时代的智慧录留给后世子孙,于是召集朝中贤能之士,让他们到各地采集资料。大臣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谁知国王看后很不满意,对大臣们说:"这些东西很好,但内容太多,你们得把它浓缩一下。"过了一段时间,大臣们将十二卷书压缩成了一卷,但国王还是不满意,下令继续修改。又过了一段时间,大臣们将一卷书压缩成了一章,国王仍不满意。最后,大臣只好将整本书压缩成了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和教法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梦想,河南一名中学女教师就因一封十个字的辞职信红遍网络。我想借用这句话,希望能用我背过的单词、做过的题、看过的书、熬过的夜,铺成一条看世界的路。都说读书苦、读书累,我也一直这样认为。从上小学开始,很多人都在父母"你要考多少分、进年级多少名"的要求下努力学习,直到慢慢长大。然而老师却说,你们是为自己读书。读书不是为了达到父母的要求吗?为何又说为自己而读?我不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