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风与涵养     
  相似文献   

2.
门风     
<正>门风,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家风,即一个家庭的风气。有些人好像没有这种意识,以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跟家里其他人没有什么关系。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别说一个大人了,就是一个孩子,您从他的一言一行,都能看出他的家庭是什么风气。所以,老北京人往往从孩子的言谈  相似文献   

3.
论苏门门风     
苏门门风.指苏门人士共同遵守和追求的人生观念、学理想和行为准则,并且形成同门风尚。以苏轼为代表的苏门人士,在学事业上,以追求“不朽”为共同的使命感;在立身行事上。以人格的独立与自由为共同追求;在创作风格上以发扬创新精神、发展独特个性为最显艺术特色。这种门风的形成,既有宋代士风和化环境的影响,也是苏门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而苏轼的人格、艺术观念和创作实践,是苏门门风最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魏晋吴姓陆氏门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时期的江南土著大族中 ,以吴郡陆氏人才最多 ,家族最盛。这与陆氏门风有很大关系。孙吴江东化过程中 ,各大族形成了独特的门风 ,魏晋时期陆氏门风表现为忠。与吴姓张、朱、顾氏以及琅邪王氏相比 ,陆氏在忠君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陆氏门风形成于儒家“臣事君以忠”及孝道原则 ,对于陆氏家族的维持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五朝时期(东晋、宋、齐、梁、陈)王谢家族的文学艺术生活十分丰富,王谢子弟人才辈出,世代不绝。其长盛不衰的原因在于他们累世位居高官,随之而来的物质生活极端优裕,为他们保持优美门风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社会上层的重视以及王谢家族维系家声的自身要求也是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六朝政治转型与吴兴沈氏的门风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渡于南汉之际的吴兴沈氏迫于生计,习武不辍,其家势亦渐趋雄厚,至晚在两晋之交发展成为声江左的豪族,不满于门阀政治格局而多次滋事的沈氏,尽管在东晋之世颇受重创,然则晋宋的王朝嬗递及元嘉中叶以降的动荡局势予其以武力显家的契机,进而厕身士流,沈攸之的乱败是沈氏由武入的转捩点,而门风转向的最终完成是在沈约时代。  相似文献   

7.
中唐时期,随着山东士族的复兴,古文运动蓬勃发展。在骈文盛行的中古时期,山东士族有不废古文的优良传统。古文运动的精神实质与山东士族的家学门风相契合,同样具备宗经的传统、反佛的立场以及尚功用、重实际,反对浮华风气的特点。山东士族对古文的勃兴居功甚伟,参与并引领了古文运动。  相似文献   

8.
提起家风,人们一般都会提起《颜氏家训》.这部由南北朝著名学者颜之推所撰的著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被称之为家庭教育教科书.全书分7卷,由20篇组成:卷一,有《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卷二,有《风操》《慕贤》;卷三,有《勉学》;卷四,有《文章》《名实》《涉务》;卷五,有《省事》《止足》《戒兵》《养生》《归心》;卷六,有《书证》;卷七,有《音辞》《杂艺》《终制》.古人评价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北齐黄门颜子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世人”.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而人是万物之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则是世间最复杂的事情。它既有规律可循,又不可生搬硬套。 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在不断地变化着,故要求教师应有教育机智;人又是有感情的,故要求教师要有教师涵养。优秀的教师表现出很强的应变机智和良好的涵养。教育机智,通俗地说是指急中生智的能力,即学生出现意外情况时,教师能迅速、果断地做出判断,并采取恰当的措施。教师涵养是指教师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的能力。教  相似文献   

10.
艺术涵养     
《万象》2022,(16):6-20
<正>人们常说:“科学征服了世界,艺术美化了世界。”每个人都离不开艺术的熏陶。艺术无处不在,人生与艺术密不可分。我们平时在课堂上学习着艺术,在生活中感受着艺术。从小坚持不懈地接受艺术熏陶,能够让一个人形成审美的能力,养成审美的习惯,脱离低级趣味,成为一个有着高尚情趣的人。从小接受过艺术教育的人,看问题会有一种美的观点、美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论涵养     
郭丹青 《父母必读》2011,(7):142-143
涵养是成人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德,那么涵养也该是家庭内亲子关系的基础。想让孩子成为有涵养的人,是不是该从自己对他的态度开始呢?  相似文献   

12.
张鹏 《教育评论》2014,(3):93-95
人生观教育与德性涵养具有同一性,即德性涵养的过程也是人生观教育的过程。德性涵养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利于人生理想的实现,有利于人生目的的实现,有利于正确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如何促进消费,将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切实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健全全民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充分就业等是培育普通居民消费力的主要途径。而不滥用消费政策,稳定物价,倡导积极、理性的消费文化,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是消费力涵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傩文化是古国民族为生活的自身寻造的一条自我解释之路.则傩文化一定必然地要反映古国民族历史进展的人性人格走向.以及古国民族从神性人格向自然人格再向伦理人格趋进的历史脚步,它也必然要睿智地传达人格进步的涵养文化。  相似文献   

15.
谢娇 《师道》2014,(6):41-42
道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作为一个灵活的教育“载体”,其自身的涵养与素养对提升教育智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历史的角度讲,任何一个伟大的时代,都会涌现出一大批知识渊博且德艺双馨的教育大师。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涵养     
教师应该是有涵养的,有涵养的教师是学生之福,是教育之幸。教师涵养的内容很多,其中爱心、虚心和恒心首先应该是教师所具有的涵养。  相似文献   

17.
18.
<正>通过模拟政协活动,我们对政协有了更形象和更立体的了解,我们感到人民政协并不遥远,它不只是政治书上的名词,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是学生参加模拟政协后的感悟。今天的工作很累,但是我们帮助了很多人,在付出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快乐和幸福,学到了很多与人交往的知识和常识。这是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后的感言……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注重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所谓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稳定而又独特的教学风貌,是教师教学走向成熟的标志。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修养是影响教学风格形成与发展的内因,可以说,是素质涵养了风格。就我来说,在语文教学中所形成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文化在哪里?文化不仅仅是在学校的墙面文字上,也不仅仅在意蕴深刻的建筑与雕塑中。文化在人群中,文化在人际间,文化在会场上,文化在课堂里,文化在教师办公室的课间,文化在茶余饭后的生活中。文化弥散在学校中,弥散在学校中的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影响着人:激发或者消磨人的意志,磨砺或者磨灭人的智慧,唤起或者湮灭人的情感,提升或者消解人的尊严。文化之于教师,之于学生,之于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是如此的重要!我们的职场生活会因为文化而充满魅力,也会因为文化而黯淡苍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